APP下载

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实践探析

2019-09-10金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措施

金力

摘要:小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关键期,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协调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体育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习质量,开发潜能。作者分析了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分析了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综合体能训练的具体方式,希望为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综合体能训练;实践措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如果越来越需要综合素质人才,因此综合素质教育渗入我国教学理念当中,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当前小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人文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日后成长过程中具有自我提高能力。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综合体能训练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体能练习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体育教师必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在主观上提高自己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将体能训练贯穿于小学体育教学的始终。小学体育教学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具体运动能力,锻炼学生的耐力平衡力等,体能训练对小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运动能力

体能训练可以综合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各个系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耐力协调力以及柔韧度等体育素质,为其后续健康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二)有益于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过度体能训练或者训练不足,可能影响学生的身体骨骼发育。适当的体能训练既可以促进学生骨骼的生长,又可以保障学生韧带和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各个生理系统的健康发展,综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三)有效减少运动损伤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重视运动安全问题,技能训练中,学生可能产生机械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依据当前学生的身体特点,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训练学生的平衡力,可以减少学生自我损伤的概率,耐力培训也可以延缓疲劳,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防止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损伤,影响后续健康发展。

二、当前我国小学体育课堂中体能训练现状

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上依旧存在许多问题,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需求差异较大,因此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必须提高训练的有效性,为学生发展作出贡献。

(一)教师与学生缺乏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

适当的体育训练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帮助学生体质和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机体免疫能力,促进其大脑的进一步发育。然而当前我国应试教育模式导致教师缺乏正确的体能训练意识,不能真正制定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发展情况的训练计划,而学生也较重视课堂学习,不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来,没有认识到体育训练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二)课程缺乏趣味性当

前许多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师,实际经验较少,因此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以下两种现象,一种教师将理论知识作为课堂教学重点,学生较少进行实践活动,教学形式呆板。另一种教师虽然让学生自主进行锻炼,然而项目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在无聊情况下进行锻炼,实际学习效率较低,因此教学过程中容易存在学生划水偷懒的现象。这两种问题的存在,限制了小学生体能的进一步提高,导致学生的全面发展存在问题,同时也遏制了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三、小学体育课堂中引入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

教师在设计体育课堂训练内容时,应该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生理發展情况,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设计,由于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仍处于发展阶段,其耐力力量等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控制学生进行锻炼的时间和强度,将体育课的重点放置于培养学生进行训练的习惯上,在动作要领方面主要让学生掌握好保护自身的体育动作。一些年龄较小的学生活泼好动,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或比赛的形式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能训练当中。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下肢力量以及灵敏反应等方面。

(一)上肢力量训练

小学生体育训练中经常可见到的俯卧撑,坐姿,哑铃弯举等动作,可以训练学生的上肢力量,然而由于各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有较大差异,因此在训练强度上,教师应该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加大难度,将普通的俯卧撑改为击掌俯卧撑,或窄距俯卧撑的,而一些上肢力量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从基础俯卧撑开始,尽量减少俯卧撑的组数或者频率,在其身体力量得到一定提升后,再逐步加大训练难度。

(二)腰腹部力量训练

腰腹部力量训练又被称为核心训练,其原因是腰腹部肌肉被称作人体的核心肌肉,是人体进行各种活动必须使用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上发挥重要作用。当前训练腰腹部力量的动作主要包括平板支撑以及侧卧踢腿等,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身体发展情况和身体素质控制训练的时间以及强度。如果训练的时间不够,则难以达到希望的训练效果,训练时间过长可能会对学生身体造成损伤,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段时间多组训练的方式,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耐力水平,或者设置一定时间上限,让学生之间进行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下肢力量训练

当前小学体育课堂上训练下肢力量的动作较多,依据场地不同,可以进行静态练习或动态练习,静态练习主要包括静蹲单足支撑,动态练习主要有深蹲跳,蛙跳等,静蹲要求学生背靠坚硬物体,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向前背部贴合,墙面进行下蹲动作,直到膝尖与脚尖连线垂直于地面为止,5~10次为一组进行多组训练,没做训练完成后,教师应该给予10秒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放松,提高训练效率。

(四)灵敏度训练

灵敏度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可以采用灵敏跑螃蟹等动作,促进各身体部位之间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

四、小学生体能练习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既要提高训练效率,又要避免出现伤病事故,依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制定适合的训练方法。小学体能训练应该依据不同学生的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运动形式,由大到小渐进式上升,不可以突然进行运动量的增加,否则会出现机械性运动损伤。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负重,将练习次数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遵循渐进原则,同时注意训练的多面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提升学习的身体素质,而且教师应该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不同地区不同时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必须形成一个习惯,不能两天打鱼,三天晒网,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进行热身,在教学结束后也应该调整呼吸,让身体逐渐恢复平静。

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加综合体能训练,既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发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大脑发育,教师和学校必须重视到体能训练的种种优势,并且主动进行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宝兵.小学体育课堂中综合体能训练的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7):40-41.

[2] 杨昌盛.综合体能训练走进小学体育课堂的探索与实践[A]..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2018年版第一辑)[C].: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2.

[3] 冯丽.小学生体能训练实证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常安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课堂实践措施
创新小学体育课堂 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浅谈趣味性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应用
论新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的实践措施
谈如何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谈在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
趣味田径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实践研究
如何做好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试论尚美引领下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