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关系亟须返本归真

2019-09-10程方平

教育家 2019年4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家长教育

程方平

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一样,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缺少了这一关系的支撑,任何高妙理想的教育目标都无法实现。在中国的传统哲学和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的重要范畴,一方离开了另一方,其价值和地位都会大打折扣。

近年来,在中国的教育当中,师生关系出现了紧张和非正常的现象:一些学生和家长片面地强调教育是“服务业”(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参照原则是产业或商业,教育的许多基本原则因而被明显地扭曲或弱化),教师的责任就是“服侍”学生,对教师缺少了最起码的尊重;同时,在片面强调“效率”“数量化评估”的引导下,一些教师也开始对工作斤斤计较,忽略了育人工作的复杂性、反复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加之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进入教师行业,他们缺少最基本的教育专业训练,仅靠几门考试就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所以,导致了各种各样的教育问题。这些问题并非简单的师德问题,缺少基本的教育专业培养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下,打骂与伤害教师的偏激现象时有发生,体育课与户外教育受到严重冲击,教师不敢管理和批评学生,一些起码的教育教学都遇到困难,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需要教育界和全社会高度关注,师生关系亟须返本归真。

谈到师生关系,首先涉及教师、学生各自的地位,以及在教育和人才发展方面的作用。众所周知,任何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教师的范畴在广义上包含父母、长辈、师傅、领导和专职的教师。本文中的师生主要指中小学的教师和学生。

中小学教育,应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义务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或国民;后一阶段是高中教育,即准专业教育,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和高水平就业提供必備的基础。无论在其中哪个阶段,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不成熟、在成长的,需要由教师给予引领和指导。在这方面,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均不够专业和有力。

在历史上,教师的地位是非常明确的。先秦时代人们就将教师与“天地君亲”排列在一起,其职责也非常明确,是个人成长必须依赖的重要引领。“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的思想,与经师、人师的分别等,使社会与行业对教师的评价有了总体和具体的标准。人们有了对教师职业最朴素的要求,并把孔子视为理想中完美的老师。

根据中国的哲学与教育思想,教师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优势,理应能给予学生准确、全面的指导,但是也会有例外,学生中的某些个体也会对教师的发展有所帮助。所以,中国的先贤很早就提出了“教学相长”“敩学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重要的思想(《礼记·学记》等),强调了在师生关系中有相辅相成的特殊功能。到唐代,韩愈将中国的教师思想做了集大成的阐述,不仅将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还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等重要论断,强调了教师不仅要有“证书”和“资格”,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问人品可以感召和引领学习者自然向学、正常成长。在对教师的要求中,“师德第一”的原则是始终不变的,并要严厉惩治混入教师队伍中的极少数败类,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加强师德和相关法律建设。

作为学生,也是需要受到尊重的个体和群体,他们不是物品或机械,因各种原因而千差万别,需要因材施教,需要得到因人而异的具体指导。学生既是人格平等的人,日后又要成人成才,所以从小就要逐步接受具有使命感、责任感的教育,不能一味地被娇惯、被服务,变成弱不禁风的“顺毛驴”,经不起任何历练和考验。同在先秦时期,《管子》中的“弟子职”一篇,就提到了学生的职责,后来两千多年,该文一直是“小学”(7-15岁,相当于今天的义务教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尽管学生要“以学为主”,也要有自己的责任担当,而不该心安理得地当“上帝(消费者)”或“小皇帝”,致使自己最终不能成人成才。

在教育当中,师生关系是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对此社会有广泛的认同。所谓“主导”强调的是,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为每个孩子指明正确的发展之路;而“主体”是说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和路径,既要有教师的引领,也要有自己的努力向学,不能把学习和成长的责任都推给教师、家长和社会。简而言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以培养学生成为“合格国民”为基本与共同目标的,从道理上讲各方面是可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没有道理将这一关系处得如此紧张和不理智。

作为家长应该明白,教师也是人,不是神,也会有出错和不完美的时候,也会有“成长的烦恼”。而在教师的成长中,学生和家长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学生和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下,教师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也会更加智慧和用心,最终受益的是学生。相反,师生对立的结果必然是教育缺失,教师的良好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受害的最终是学生。为此,学生和家长应对教师有起码的尊重和信任,缺少了这个前提,再好、再现代、再先进的教育都是无法进行的。因为教师是在做人的工作,更需要理解、耐心和真诚的支持,教师的教育智慧是要靠学生和家长的基本理解与信任来激发的。尽心尽力的教师,其作用不亚于“再造父母”(许多获得巨大成功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悟和表述),能助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若其情绪不佳、不敢管教、动辄得咎,不仅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还会使学生产生更严重的逆反心理,造成严重的教育困境。

为此,营建良好正常的师生关系,建立起码的信任与尊重,是进行良好教育的前提条件。除了学生和家长要做有意识的、积极的努力之外,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也要有更正向、更主动、更人性化的作为。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和家长加深理解教育和教师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和指导学生发展方面更“专业性”或“职业性”的优势,激励教师“用心”工作,而不是用简单生硬的“绩效管理”把教育工作简单化、程序化,以致留下诸多教育死角。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找出误导和扭曲师生关系的思想与社会原因,通过多方面和多渠道的努力与共建,使问题丛生的师生关系得到基本的改善,达到返本归真的状态,为教育质量和国民素养的提升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周丽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家长教育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家长错了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家长请吃药Ⅱ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犯错误找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