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

2019-09-10马丽娟

锦绣·中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感恩意识幼儿园教育培养方法

马丽娟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与实施,国家教育部门针对当前幼儿园的教学现状及幼儿的表现情况,提出了新的教育要求。幼儿园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除了要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发展他们的智力水平与思维能力外,还要重视德育教育,将感恩教育引入其中,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养成。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落实教育部门提出的要求,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与成长规律,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使用针对性的手段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1]。因此,本文对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感恩意识;培养方法

引言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实现他们的个性化及全面发展。但是,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感恩教育时发现,由于许多幼儿存在人性、依赖、自私、脆弱等不良习惯,导致教育活动无法顺利开展,要想改变现状,使幼儿具有一颗感恩之心,需要教师立足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开展教育活动。

1.幼儿园感恩教育概述

感恩教育指的是教师使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2]。而将感恩教育应用在幼儿园教育中,若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成长规律与发展特点,从如下三个层次实施感恩教育:首先,在认知层面上,就是认识和了解受到的恩惠,并且在内心对这种恩惠表示认可。其次,在情感层面上,认知层面做了铺垫,产生了幸福愉悦的情感体验。最后,在行为方面,通过实践活动把感恩意识转化为回报的具体行动。

2.幼儿感恩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

2.1教育中忽略幼儿品德培养

在素质教育下,即便国家教育部门提出了改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要求,但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发现,许多教师并未落实,将侧重点放在幼儿知识、技能的获取与提高上,忽视了他们态度、品德、情感方面的教育。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幼儿感恩教育的缺失。

2.2家长感恩意识的缺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一定影响,换言之,幼儿感恩意识的具备,与家长有着直接关系。通过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家长感恩意识缺失,不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在人际交往中,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鲜有顾及他人感受。如果自己受到一点委屈或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心生怨念,愤愤不平,牢骚满腹,对别人给予的关怀或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这种行为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2.3溺爱式教育错位幼儿感恩认知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斯坦来·霍尔经研究得出“独生子女与生俱来就是一种疾病”的结论。独生子女所患疾病就是“四二一”综合征,指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一个孩子构成的家庭关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不论犯下多么大的错误,家长都不予理会,甚至有些家长会鼓励孩子的做法,助长他们的错误行为,长此以往,幼儿不但会丧失感恩意识,还会养成一身的坏习惯,影响未来的发展。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措施

3.1认识幼儿心理特点,做幼儿感恩的榜样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他们的心智与思维还处于发展中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对家长或教师的管理與教导存在抵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以及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更加理性地认识这一特征,不失时机地抓住儿童日常生活的小事进行积极地引导[3]。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儿童正是通过模仿来开始他最早的功课的。”让儿童学会感恩,教师与家长必须懂得感恩,幼儿才会从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感恩。

3.2利用故事、生活实例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及对他们的了解不难发现,他们总是能够被精彩的故事、生活案例所吸引,所以,在进行感恩教育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并以此为契机,为幼儿讲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这些故事可以动画片、PPT等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展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透过故事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培育幼儿感恩意识与感恩心理品质。

3.3通过对话互动进行感恩行为训练

3.3.1 父母与幼儿的互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所谓父母与幼儿的互动,就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孝敬老人等传统美德的具体行为,通过具体行为的呈现,借助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使幼儿的品德、性格的形成与父母情感紧密联结。

3.3.2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又一重要场所。幼儿园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通过与幼儿的行为、情感互动对感恩意识进行引导。这种引导表现在教师所提供的“合作”“共享”活动中,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会自我控制、谦让、关爱[4]。

3.3.3幼儿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有效活动更加能够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他们在交往与互动时,能够明白相处之道,真正融入集体,促进集体观念与团结意识的养成。所以,在幼儿交往过程中,教师、父母应该担任引导的角色,注重对幼儿为他人着想、付出与给予的教育。通过活动、游戏以及观念培育告诉幼儿给予能够获得更多的友谊,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友谊与集体的美好,并以感恩的心快乐成长。

4.结语

感恩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作,需要教师、家长坚持不懈的努力。幼儿园更是幼儿感恩教育的主力军,在培养幼儿感恩意识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他们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淑英,马丽花.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感恩意识的培养[J].林区教学,2017,12(07):106-107.

[2]黄建梅,张凡.探究幼儿园感恩教育中家园合力的策略[J].都市家教月刊,2017,14(06):232-233.

[3]张艳珍,罗玉珠.感恩之花遍家园——感恩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及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2(16):258-259.

[4]徐月云.幼儿感恩意识培养策略[J].宁夏教育科研,2017,26(03):327-328.

猜你喜欢

感恩意识幼儿园教育培养方法
高中班主任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与方法
浅谈幼儿实施感恩教育的几种途径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