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语言教育”的思维重新审视影视教育的价值

2019-09-10余韬

教育家 2019年42期
关键词:语言教育媒介影视

余韬

以影视为代表的视听媒介在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进程中起到了持续的重要作用。从宏观的社会、文化发展角度看,对影视这种独特、重要的“语言”的掌握,必将成为青少年基本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年以后,国家相关部委先后多次以不同方式推动影视进入中小学教育体系。2007年,国家领导人就曾批示有关部门要重视和支持在中小学开展影视教育工作;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要求“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纳入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计划”;2016年,教育部将陕西省确定为全国影视教育省级实验区,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在实现多层次、全方位构建“影视育人”领域的实践探索;2018年11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指导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力争用3-5年时间,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基本普及,形式多样、资源丰富、常态开展的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这项国家从21世纪初就开始倡导和推进的工作,经过20年的努力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笔者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调研发现,影视教育开展的整体情况依然如“指导意见”中所说:总体上看,我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一些地方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条件保障不完善、活动开展不经常、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本文希望从“正名”的立场出发,梳理影视教育工作在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以及扎实推进这项工作的实际意义与价值。

影视教育是时代的召唤

学校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傳授固化的知识,同时还要为学生建构观察方法、培养思考方式和理解能力。在文字建构思维的年代,学校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来提高学生接收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通过写作,学生记录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培养观察、思考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但在当下这个被视频包围的年代里,以影像为代表的视听媒介已经充斥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全新方式。有学者援引欧盟的一项调查为此提供了例证:屏幕现在几乎无处不在,不断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占据他们更多的时间,甚至超过传统的文字学习时间。据统计,2012年欧盟国家平均每个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约为2小时14分钟。法国儿童平均每天约有3小时30分钟面对屏幕,其中1小时55分钟用于电脑或平板电脑上网,看电视约1小时35分钟。总体来看,法国儿童一年约有1200小时是在接触屏幕里传播的内容,超过他们在学校里900小时的学习时间。

也许会有人试图探讨视频影像时代可能带来的种种弊端,但这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我们应该看清时代发展的趋势,并找到适应未来的教学模式与手段。基于现实状况,我们应当重新认识视听媒介对青少年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正视视听媒介可能会逐步取代传统文字阅读,成为青少年学习成长过程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他们观察、理解世界,实现自我表达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这个数字拍摄器材已经可以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和几个应用软件就能实现视频制作的数字化时代,将影视教育放在训练和培养“信息获取和沟通表达”的思维下,以“语言教育”的模式设计和开发系统化培养方案,也许将成为一项提高下一代基本素养的战略性工作。系统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影像表意的能力,鼓励学生将影像手段运用于日常的记录和思考,倡导他们以视听的手段实现思维建构和自我表达,教会他们在“被影像包围的时代”里尝试成为“影像的主宰”。通过实践课程、兴趣小组、校内社团等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影视素养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是这项工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放眼世界,欧洲一些国家早已在这一方面展开了透彻的研究并进行了多年的实践探索。1999年,英国就发布过一份名为《电影的意义》(Making Movie Matters)的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教育、信息和娱乐业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移动影像的交流力量,包括通过电影院、广播、视频和在线媒体等载体传播的信息。电影在提高公民的民主进程中起到了持续的重要作用。因此,这种独特和重要的‘语言’肯定会成为新世纪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实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就开展了“媒体教育运动”,在欧洲各国推广“电影语言是一种共享和至关重要的全球性语言”的理念。

影视教育的现实意义

即便我们暂时无法从“语言教育”的高度去实现影视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影视教育在中小学校园内的开展依然具备至少三方面的现实意义。首先,影视作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媒介形式,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更有效地推进德育和美育在校园内的开展。有目的、有设计、有体系地利用优秀影视作品开展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励青少年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和美好事物。结合作品欣赏及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可以在影视作品观赏和讨论中提升思想品德追求。其次,影视艺术在近百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内容素材。人文自然纪录片、科学纪录片、文学作品改编的优秀电影等都可以为语文、历史、地理、艺术、自然、科学等学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支撑,通过视听多媒体直观的呈现和生动的讲解,丰富、拓展和支撑中小学校的课堂教学,更好地实现跨学科教学,达到知识启蒙的目的。最后,将看电影、评电影、拍电影融入校园社团活动和第二课堂,可以很好地丰富校园文化。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地从影视这门综合艺术中抽取适合自己的部分开展特色活动,可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以更多元的视角和更敏锐的艺术感知去认识世界,欣赏、感知和捕捉美。

视听综合媒介是未来世界的通用“语言”。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当前的教育产业、信息产业和娱乐产业都变得越来越依赖于移动影像的交流力量,包括通过电影院、广播、视频和在线媒体等载体传播的信息。以影视为代表的视听媒介在提高公民基本素养的进程中起到了持续的重要作用。从宏观的社会、文化发展角度看,对影视这种独特、重要的“语言”的掌握,必将成为青少年基本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教育不仅是中小学教育内容在面对未来时的必要拓展,也是适应当下的一种有益补充。如果将视野缩小到影视行业的范围,也可以非常肯定地说——青少年是电影产业发展的未来。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并不仅限于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成为影视创作的主要力量。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将是电影观众的核心构成。因此,在中小学(青少年群体)普及影视教育,是我们把握立德树人教育方向、把握中国电影未来发展轨迹的重要手段。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李香玉

猜你喜欢

语言教育媒介影视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中职学前专业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游戏化教学的探索研究
浅谈故事表演活动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运用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