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的研究
2019-09-10任学锋
任学锋
摘要:对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鉴别诊断进行研究。方法:从2017年5月到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节中肺癌和肺结核患者各随机抽取25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CT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与肺癌的有效鉴别诊断可以采用CT检查来实现早期诊断。
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影像学检查技术水平的提升,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提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患者人数位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尤其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肺结核病发病率仍较高,肺结节中肺结核患者比例肺部结节中肺结核和肺癌往往难以鉴别,如何早期、准确的鉴别肺结节中的肺癌和肺结核,治愈早期肺结核,避免肺结核不必要的手术,针对早期肺癌予以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CT检查在检测在鉴别肺结节中肺癌与肺结核早期鉴别诊断的价值。
关键词:肺癌;肺结核;鉴别诊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肺结节肺结核患者和肺癌患者各25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排除其他肺部组织病变等因素干扰。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3.2±6.7)岁,观察组男19例、女6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5.7±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螺旋CT对两组患者进行扫描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扫描层厚度设置10mm,螺距设置1.0,电压电流分别数120kV、50mA,层间距10mm。扫描完成后由两名专业影像学医师分析判断扫描结果,针对存在差异的判断结果再选择医生判断。
1.3诊断标准
肺结核诊断:痰结核杆菌涂片或者痰结核杆菌培养阳性;支气管或者肺组织病理学诊断为结核;按照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8年制定的肺结核诊断标准诊断为菌阴肺结核。肺癌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肿瘤指标等综合判断,最后依据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
2结果
两组患者CT征象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叶、壁结节、厚壁空洞、胸膜凹陷、毛刺等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体情况见表。
3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我国是肺结核高发病率国家之一,每年超过100万人患病。肺癌是呼吸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在引起人类死亡的恶性肿瘤中排第一位。肺结核患者由于免疫异常、长期慢性炎症刺激、致癌物质潴留及纤维瘢痕组织异常增殖等原因,使得肺结核患者罹患肺癌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研究报道肺结核患者的肺癌患病率是非肺结核者的11倍,但由于二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给临床诊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临床上,肺癌与肺结核是2种发病机制完全不同的疾病。一方面,有部分学者认为肺结核可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认为肺癌和肺结核相互拮抗。随着近年来肺癌合并肺结核发病率的明显升高,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更加受到重视。数据显示,肺癌并发活动性肺结核的发生率为15%。肺癌和肺结核均为免疫功能低下及消耗性疾病,其发生发展可相互促进。首先,肺癌细胞破坏肺纤维组织,使原本静止的结核灶重新活动复发即复燃;从免疫学方面来看,肿瘤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因子,放化疗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从而增加结核病感染的几率。肺癌和肺结核均可引起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免疫过程,机体对结核菌的杀伤力及对肿瘤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下降,导致肺结核及肺癌的发生机会相应升高。
诊断技术在迅速发展,然而仍然缺乏一种能够准确鉴别肺结节中肺结核和肺癌的诊断措施。虽然结核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因此没有人应该死亡,但它是全世界每分钟杀死三个人的大流行疾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结核病是全球第9大死因,并且排在艾滋病之上。近年来,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对结核病治疗又增加了难度。在肺结核高发地区,肺癌和肺结核的鉴别举足轻重,有效的鉴别直接决定着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不会导致肺结核更多常规探查性手术可能导致围手术期发病率和死亡率过高,以及财政资源有限的医疗保健系统的不必要成本,也不会延误肺癌的早期治疗。目前CT是当今被公认检测肺结节的影像学方法,受不同CT机型和读片医师经验的影响,对肺结节的判断可能不同,读片医师的报告可能会影响临床医师对肺结节的判断,从而影响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案。肺结核高发地区中良性肺结节中肺结核占比相对较高,准确鉴别肺结节中的结核能够使得无症状肺结核得到早期治疗和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减轻肺结核的严重程度和并发症。
当前临床上使用X线进行肺结核和肺癌的诊断,因为两种疾病的病变性质存在一定差异,虽然能够鉴别一部分患者,但是仍存在有一部分患者不具备典型X线征象,误诊和漏诊发生率高,因此,必须要寻找更为准确和有效的鉴别方式。CT应用在肺部疾病诊断中具备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第一,CT密度分辨率高,能够直接显示一些X线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第二,CT能够将病变组织和解剖关系清晰显示出来,尤其在微小病灶方面检出率高;第三,CT检查快捷、方便、安全,能够为患者获取更多的救治时机;第四,CT图像可进行处理和转换,通过调整获取最佳角度;第五,利用CT增强扫描,图像清晰度高,能够使疾病诊断准确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王二君,林涛,张培培等.肺部不同病理基础空洞及肺结节内透亮影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J].实用医技杂志,2018,25(1):34-37.
[2]李成海,邱萬成,周新华,等.71例肺结核并发肺癌患者的CT表现特征及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7,39(6):576-580.
[3]苏国钿,陈泽勉,蔡沁宇.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表现与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7,15(5):585-587.
[4]郑苇青,高玉堂,汪钟贤,等.肺癌与肺结核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8,2(11):135-138.
[5]张丽,谢文卫,于婷,等.肺癌辅助诊断中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7):927-929.
[6]许建林,梁晓燕,南永刚,等.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中老年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4):1569-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