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中摸索 在摸索中完善

2019-09-10伊小丽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山东省校本素养

伊小丽

4月13日~20日,在我县教育局同志们的带领下,我校教研教务系列三人赴山东省参加“新高考背景下山东省著名高中教学管理、课程建设与课堂变革观摩考察”学习活动。我们首先聆听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运贵同志《山东省高考改革与应对策略》的报告,全方位了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以及山东省高考改革所做出的努力和准备。随后又参观了5所名校,分别是高境界、高品质、能够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山东省实验中学中心校区、百年名校巨人辈出的济南一中、宏伟瑰丽崇善求真的潍坊一中、诚善勤敏的寿光现代中学和享有国际美誉的青岛二中。

专家们的讲座围绕新高考改革大背景和相关政策,主要涉及新高考改革下的选课走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生涯规划、校本化课程等核心内容。让我们了解到详实的理论依据,学到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接触到实践案例,最难能可贵的是几位专家都将他们学校改革中走过的“弯路”和挑战拿出来与我们分享,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几天的学习,收获很多,联系到正在推行高考改革中我们学校的实际也有一些思考,汇报如下。

一、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在不断摸索中进行完善

新高考改革第一批次:2014年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开始推行新高考改革。“文理不分科”“语数外三科必考,其余科目6选3”“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与以往改革的“小手术”不同,这次高考改革可谓“大刀阔斧”。上海、浙江在试点推进新高考改革中探索了许多好的做法,特别是在加强学校教学资源建设、合理安排课程、组织走班教学等方面积累了经验。

新高考改革第二批次:高考改革,关系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17年,已有学子完成高考,从学生、家长到学校,大家由最初对改革效果的期待,开始审视高考改革遇到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山东省课题组系统总结了高考改革的成效,深入分析了改革推进中遇到的挑战,并就新高考政策在全省推广需解决的瓶颈问题等进行了思考,通过顶层科学设计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创新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二是合理设计等级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三是“以人为本”设计外语听力笔试、四是建立科学的综合评价招生体系。

但山东方案也存在不能忽视的问题:一是依然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科目同等级可比较的问题,造成报考化学等科目考生吃亏的现象。二是可能在中间某些等级内形成“杠杆效应”,原始分差1分,等级分差距就会翻番。虽然山东方案已经把中间段的人数划得很大(如C+等级占比24%),但如果某一个等级的原始分本来相差达不到10个分值,转换为等级分之后就会放大原始分差异,因为方案已经人为设定每个等级有10个分值。这样,各学科中间段分数依然存在着差1分而差好几名的情况。

我省是2018年第三批次进入新高考改革的行列,就在昨天4月23日省日报出台了《湖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政策解读,學习后不难看出我们又在山东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又作了很多更为科学更能适应我省实际情况的改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相信湖北省的新高考改革在实现中国高考综合改革总体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个人专业成长是在新高考改革实践中进行完善

教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最终还是要落在教师身上,教师作为新高考改革的执行者,可谓责任重大。新高考改革将使高中教师面对重要的变革和挑战。首先,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以前是教师教哪个年级、哪个班级是学校安排好的,新高考改革后是学生选学科,甚至可以选老师。其次,教师的工作职责发生变化,以前重提升专业素养,教好自己所带学科,班级管理主要由班主任负责,新高考后,走班班级谁任课谁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不仅要承担授课的责任,同时也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再者,以前教师单纯的进行某一学科教学,新高考需要学校开设更多的校本课程,教师要具有承担多种校本课程开设的能力。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更高了,要带好专业课程,做好班级管理,任课擅长的学科领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进步,转变教育教学理念,自觉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擅长的学科领域素养,在教育教学、个人学习中不断成长。

就拿我们学校2018年6月提出新高考背景下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这项工作来说明一下。校本课程开设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与新课程、新高考理念相符。所以,校本课程开设是新高考改革的必然。我们和山东名校在师资等方面存在差距,最初设计的校本课程开设的广度和难度也相对低些,但所面临的问题却层出不穷。我们无法像潍坊一中或青岛二中那样承担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课程的开发去满足所有学生潜能开发的需求。到目前我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有十几项,教师们缺乏课程专家的指导,存在忽视学生需求,盲目进行开发的现象。校本课程在考试升学压力的冲击下异化成高考科目补充和强化,造成“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三、人才的培养在新高考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

4月14日是考察团在山东学习的第一天,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王运贵同志在报告中介绍了新中国高考制度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从70年代培养“有知识”的接班人;到80年代“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到2000年提出的具备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新一代;再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在,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谱写新时代各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这一目标的驱使下,新高考的变化比较大,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再分文理科,采取自主选科方式,为学生选科选考提供了更多选择;二是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高中三年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社会实践、艺术素养等进行评价;三是鼓励越来越多的大学采用综合评价录取(三位一体方式)学生,从单纯的“看分”逐步转向“看人”;四是大学提出专业选考要求,不同大学会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等设置不同的专业选考要求;五是考试内容调整,减少简单机械记忆内容考核,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这次赴山东学习,我们在学习山东省新高考改革的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与他们教育理念、师资力量、教学投入的差距之大。看到差距的同时,深知一次培训不能彻底改变什么。新高考改革任重而道远,这次的学习让我们在新高考改革摸索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小步,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改革的路上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坚定信念,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新高考,学习永不止步。

最后,我想用刻在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金苹果雕塑上的一句话结束我的感想,“只有为理想而奋斗的人,才会拥有如此璀璨的金苹果”。

猜你喜欢

山东省校本素养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