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本科教育建设金课促进教改

2019-09-10李丽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本科教育教改金课

李丽华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经济、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人民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另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滞后,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党的十九大开启了我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金课”也随着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在教育界成为年度热词,打造“金课”的行动也在全国高校蔓延开来。本文就大学本科教育打造金课的必要性及如何打造金课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本科教育;金课;教改

一、我国目前本科教育现状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培养日益重要,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人工智能窦得到较快发展。2017年发布的《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是我国首份专题性的本科教育质量报告。报告中称,中国本科教育“体量”世界最大,质量稳步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分层分类培养多样化人才等方面发挥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从总体上看,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卓有成就,已经在路上。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科教育离人民群众要求接受越来越好的优质本科教育的需求仍存在差距,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中仍存在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发力。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此后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俗称“新时代高教40 条”,这些都明确提出了一流本科教育的基础重要地位,一流本科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界乃至社会上热议的话题。

二、什么是金课

2018年6月21日,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对大学生要有效“增负”,要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真正把“水课”转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随即在8月份,教育部专门印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课”这个概念。整顿高等学校的教学秩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首次正式写入教育部的文件。

什么是“金课”?“金课”是指“含金量高”、有挑战性的课堂。“金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具有一定难度,主题具有时新性和吸引力;教学方法要采用探究性互动式,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复杂思维能力;教学手段要融合先进的教育技术,以适应新时代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创新性。从课堂教学这层含义看,“金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可以归结为“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其一,高阶性,就是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课程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且不只是简单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结合。对本科生毕业认证的一个关键要求,就是毕业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没有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能力和思维的训练。其二,创新性。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二是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不是满堂灌,不是我讲你听;三是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不是简单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是培养学生去探究,能够把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出来。挑战度是指课程一定要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和老师一起,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老师要认真花时间花精力花情感备课讲课,学生课上课下要有较多的学习时间和思考做保障。

三、如何建设金课

教育部提出建设五大类型“金课”,包括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 “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1.线下“金课”,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2.线上“金课”,“互联网+教育”催生的一种新课——慕课(MOOC),是有生命力、有前途、有未来的课,是有可能通过网络改变教育的课。3.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线上的课线下的课,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模糊了分界的混合课。比方说翻转课堂就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策略和方式,它颠覆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我们要大力推广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的“金课”。4.虚拟仿真“金课”,虚拟仿真,是“互联网+教育”之后的“智能+教育”,“互联网+教育”的课深刻地影响了今天,那么“智能+教育”有可能开启教育的未来。未来“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将有可能成为新的教育形态。5.社会实践“金课”,“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赛推出了两堂课——两堂中国最大的课。一堂课叫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是有温度的国情思政大课;另一堂课是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四、建设金课,促进教改

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高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理应是高等教育的主战场,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程与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从这个维度而言,让“水课”不再出现在高校的课堂上、打造出更多的“金课”,不容迟缓、不容懈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部指出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建设中国“金课”提供五大保障,包括政策保障、组织保障、机制保障、评价保障和经费保障。建设中国“金课”,没有旁观者,都是建设者。“金课”建设要在文、理、工、农、医类全面精准发力,特别要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中率先发力。要做好实施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建设,以1万门国家级和1万门省级一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建设为牵引,打造一大批国家“金课”和地方“金课”。因此,治理“水课”、打造一流课程建设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最基本的是学校的教风和学风,最根本的是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在国家“双一流”建设的视阈下,打造一流课程建设,形成一流专业,成就一流本科教育,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项行动,必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必将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陆国栋,如何打造真正的大学课程 [J].中国大学教学,2016(02):10-13.

[2] 陆国栋.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5(12):14-17.

[3] 陈宝生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

[4] 吴岩11月24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报告

[5] 2017年《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

[6] 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秦国柱 冯用军的教育论文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  教务处)

猜你喜欢

本科教育教改金课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甘肃省本科教育供给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性研究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