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探究

2019-09-10林政

成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理能力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林政

摘 要: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都不能替代的,3~6岁幼儿的教育必然是幼儿园与家庭同向、同步、合力共育的。该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发展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家园共育不可或缺,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家园共育对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相应的策略,并明确其注意事项,保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锻炼幼儿生活自理。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园共育;自理能力;培养

1 引言

家园共育指的是家庭与幼儿园通力合作,一起促进幼儿教育。由于幼儿依赖性较强,在缺乏生活认知、自我意识薄弱的前提下,其自理能力较差,通过家园共育模式就能使家长与幼儿针对自理能力制定培养计划,从策略方面促进家园共育,提升幼儿自理能力。但是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效果并不理想,这和家长教育理念落后、家园互动性较差等因素有关,急需改进和强化。

2 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幼儿的基本自理能力,促使他们可以自理生活,不至于任何事都要家长或教师的照顾,满足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说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所在。自理能力指的是幼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是一种自我服务的劳动能力,3~6岁幼儿的自理能力主要包括独立吃饭、喝水、洗手、穿脱衣服和鞋袜、整理玩具、如厕等等[1]。家园共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可以有效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使其提高生活独立性,还在于可促进幼儿提高接纳知识的程度,加深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促使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幼儿的发展整合从家庭、幼儿园这两大场所学到的经验,家园共育使得两方面经验更具有一致性、互补性、连续性,一方面在家庭生活中巩固幼儿从幼儿园掌握的自理技能,另一方面在幼儿园运用从家庭生活中形成的自理技能,有利于身心全面发展。幼儿教师们也深刻感受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他们树立责任感和自信心,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所以加强家园共育模式的应用,有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这显得尤为重要。

3 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策略建议

3.1 改变家长理念,增强家园共育意识

为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家长们务必要端正教育态度、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在生活上进步和发展[2]。例如小班的很多幼儿在刚入园时自理能力特别差,有一名男孩浩浩的依赖性就很强、胆子较小,不会自己吃饭和穿衣,也不愿意尝试,即便是喝水也需要教师帮助才能完成。教师通过沟通了解到浩浩一直是外公外婆照顾的,家长的理念就是现在孩子还小,以后慢慢就会做了,自己闲着也是闲着,代替孩子把所有事情做好也是应该的。为了帮助家长改变教育理念,赢得他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配合,教师引导他们广泛了解学前教育,提升育儿水平。如教师利用浩浩家长接送的时间与他们沟通,主动向他们介绍培养浩浩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与方式等,请他们在家里认真观察浩浩的生活能力是否与班上其他幼儿有很大差距,认识到培养自理能力是十分迫切的,同时悉心指导家长怎样与幼儿园同步培养浩浩的自理能力。在教师的坚持下,浩浩的家长可以主动与教师探讨自己在家庭教育环节发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经常欣喜地与教师分享浩浩一点一滴的进步,主动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在家园共育下,浩浩的进步很快,掌握很多基本生活技能,大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变得越来越大胆和自信。

3.2 共同设计课程,积极促进家园互动

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是长期渗透和积累的过程,开展家园共育的终极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无论是幼儿园教育或者家庭教育、家园共育,幼儿都是主体,应围绕幼儿的需求设计课程。即幼儿园教师应在设计课程时邀请家长参与,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例如系鞋带的课程设计,系鞋带对中班幼儿而言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在家里几乎都是大人替代,尽管平时为了方便管理会经常提醒家长给他们穿搭扣类的鞋子,尽可能不穿要系鞋带的鞋子,但一味回避问题并非长久之计,一些家长也提出要教会孩子怎样给鞋带打结。此时教师就可与家长一起设计课程,让家长们每天坚持教幼儿们打简单的结,进一步促进家长、幼儿园和幼儿之间的互动[3]。在教幼儿系鞋带的课程设计中,教师组织家长讨论,参加的家长以祖辈为主,教师先带领幼儿们罗列自己会做的事情以及到了中班应该学会的事情,家长们也热烈地讨论自家小朋友会做些什么。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讨论活动中,很多家长都提出要耐心教孩子系鞋带,不能怕困难,并且定期交流孩子的学习情况、难题、解决办法等,幼儿、家长和教师的互动性很强。另外,家长们主动提出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自理能力,教师进行调查、罗列,带领家长们按照实际需求设计课程,深受家长欢迎、参与和好评。

3.3 设立家长开放日,提高共育实效性

家长开放日是幼儿园教师定期、不定期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教育教学活动,让家长有机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使其熟悉幼儿园的教育方法,观察孩子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的兴趣与能力,并学习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学到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让他们直接观察、比较孩子的优势与不足,把教师和家长变成幼儿教育的合作伙伴,保证家园共育的实效性。例如按照幼儿的特征,每个月或每学期定期向家长开放,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活动情况和发展自理能力的情况。或者直接组织家长进入课堂,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再将教育孩子当作幼儿园单方面的任务,开始意识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自己的角色,不但要做幼儿园教师的配合者,还要做幼儿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教师的知识与能力也有相对狭隘之处,家长们却有各自擅长的领域,教师引导家长凭借自己所长组织开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课程活动,能提升家长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实施家园共育。如幼儿园中一班的婷婷小朋友的爸爸就是一名牙医,教师邀请他进入课堂,更专业地为全班幼儿讲解如何刷牙、护牙,教会幼儿独立刷牙。又如幼儿园大三班的欣欣小朋友,她家里是開玩具店的,教师邀请她的妈妈进入课堂,教全班幼儿如何整理玩具,给玩具归类、整齐摆放。由于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自我服务能力,所以教师借机会拓展,在家长的配合下教幼儿们用整理玩具的方法分类整理图书,做到授人以渔,潜移默化教会幼儿自己整理衣服、鞋子等其他物品。

4 在家园共育中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注意事项

在家园共育中,教师是桥梁,应注意在幼儿自理能力的家庭教育方面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具体地、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幼儿,据此利用和家长接触的所有机会,宣传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增进家园沟通,为家长提出科学指导、合理建议,主动和家长配合、协调,按照幼儿需求建立生活常规,共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例如教师在幼儿园里设置专门的家园联系栏或家园立交桥等,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家长们介绍关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信息;通过座谈会的方式和家长一起探讨怎样培养幼儿自理能力,解决家长认为比较棘手的或很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从家长身上吸取教育经验,并分享给其他家长,提升家园共育水平。尤其是要注意肯定幼儿、鼓励幼儿,耐心指导他们,让他们更有兴趣和信心完成生活自理任务,有效掌握生活自理技能[4]。

综上所述,幼儿养成自理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教师们不懈努力和家长们积极配合、参与,由教师引导家长改变家庭教育理念,围绕幼儿锻炼自理能力的需求开展主题活动,同时设立家长开放日,提高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程度,共同发挥教育幼儿的重要作用,保持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为幼儿们营造优良环境,使其更好地发展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峰.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研究[J].才智,2018(34):27.

[2] 杨姗.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中国教师,2018(S2):12.

[3] 吴建云.家园共育切实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探研[J].成才之路,2017(30):37.

[4] 杨儒花.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1):11-12.

猜你喜欢

自理能力家园共育幼儿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半日托班孩子如厕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孩子,我们慢慢来
优化小班幼儿生活护理的指导策略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