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发展模式下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10姜峥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经济机遇

摘要:外语学习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与人进行沟通,而是要在某一领域内为国家乃至世界做出贡献。在新时代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背景下,科技实力的竞争首当其冲,技术方面的专业学生大有可为,外语专业学生也必须要有所突破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对当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以及外语未来应用的展望,提出几点对当前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经济;复合型外语人才;机遇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283-02

前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著名科学家朱光亚指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趋势日益明显,在教育及人才培养中,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随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成熟,各行各业的人才都在变得“复合”,“外語+”“互联网+”的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从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上我们可以看出,培养能够解决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很多地方性外语院校转型或者适应时代的必然选择。

1.形势分析

1.1 新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新的教育需求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了发展新型制造业,推动“中国制造+互联网”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推广新型智能制造模式,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经济领域发展的指导目标。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势必要利用好‘互联网+’‘双创’等培育新发展动能,改造升级传统发展动能。落后的生产学习理念都将逐渐被抛弃,而不断改进和升级的生产要素,产业与地区之间更为密切的配合将是新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必由之路。在新经济发展模式下,以GDP为标杆的发展模式已然成为历史,就好像大多数人缺的己经不是钱,缺的是知足宁静和泰然,缺的是碧水青山和蓝天。2018年中国的GDP再上新台阶,人均GDP已经突破9600美元,2019年则更有望过万。我们势必要建设出一套适应新时代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围绕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特质,与过去几十年的粗放的发展模式告别,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质量和效益。这种经济发展的主题已经不是资源上的交换与互补,更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需要,这种发展带来的也必将使人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

可以说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变革将继续深刻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包括高校的外语教师和学生们。我们各行各业的每个人都将会得到更多的机遇,各个专业学生也会有更加广阔的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必然会对外语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前瞻性,了解其他行业知识,应用能力强的外语人才将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明确指出,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应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地方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即符合地方市场经济需求,具有现实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能综合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1.2 复合型外语人才需求逐年增加

近几年,国际营商环境总体稳中向好,各国经济形势总体回暖,区域一体化程度更加紧密,虽然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中国对外出口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在中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总体来说中国企业都在抓紧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积极在海外扩展布局,尽量抓住每一次拓展和发展机遇。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报告2019》显示,中国2018年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对外投资额为1300亿美元,比日本低130亿美元,比排名第三的法国高280亿美元。中国企业近三年海外并购额都保持在6000亿美元以上。它们在海外或者是吸引着高级技术高级人才,或者是输出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这个过程还在持续发展。外语人才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大多扮演着参与者,帮手的作用,却很少在关键的岗位上起到引领和决策的作用。这种持续发酵的海外拓展一方面给复合型的外语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也给专业不精蒙混度日以及只会考试却张不开嘴的学生敲响了警钟。

需要注意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国际社会对企业符合当地法律规定进行业务拓展的要求日趋严格,很多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遭受各种各样来自外部的压力,包括美国对个别中国企业施加的政治压力等。新的经济形势下,中国企业对人才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也是中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外资企业大量进入中国开始到如今大量中资企业机构走出国门,不过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如今的学生面对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需求已经大大不同于以前。如何帮助企业解决目前遭受的困境,如何发挥自身能力帮助企业在海外进行拓展,将是外语人才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想在将来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外语类学生要面临的情况将会越来越贴近中国企业在新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进行生存扩张的实际。可见,在当今这样一个高科技,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伴随着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社会新技术,新工种,新行业的层出不穷,必然使岗位职业朝着更加综合化,整体化的方向发展。

2.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1 结合新经济战略设置课程体系

设置多种复合型课型。“新经济”战略的实施,势必要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大力的进行发展和突破。而这些产业的发展势必带来对人才的需求转型。就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在这个技术横行的年代,如何接受复合型的教育,努力转变为外语加技术型人才,是他们在大学里就要时刻思考和面临的问题。外语院校也要发展自身综合能力,设置各种技术相关的课程。如果资源有限,可以联合其他院校进行合作培训,如“外语+物流”,“外语+金融”,“外语+医学”等课程。目前已有外语院校设置这样的专业,模式一般为5年制本科,或者4年本科加2年研究生的本硕连读课程。其毕业生在社会上很受欢迎。

结合新战略设置课程体系,也要结合大学所在地区发展特色。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但如何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人才还需要各所外语院校结合实际来设置课程体系。

2.2 增加对外交流实践

如今的国际竞争除了国与国之间经济实力的竞争外还意味着人才的竞争。经济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转型,给社会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也为各行各业的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国内更优秀的人才,更可以来自全球各地。

通过对外交流让学生了解目前中国除了国内人才是自己的竞争对手之外,中国政府也在逐渐提倡增大国际人才流入比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时期解决劳动力短缺、人才匹配度不高、技术创新性不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随着中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治理,以及稳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吸引国际人才并发挥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对于政府管理理念与政策创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深、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人才拐点即将出现的时期,吸引国际人才,形成人才红利将成为中国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让外语院校的学生认清目前的状况,必要途径之一就是增加在学习期间的对外交流机会,同过实践来促进学习。交流时间课程的设置包括增加与企业的合作,如“3+1”模式,“3+2”模式等,在合作企业当中安排一年至两年的实践课程。合作企业最好以国际化企业为主,面向国际交流领域,学生在大四阶段可以偏向实际操作,并在企业中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外语本科或者研究生同学也应放下姿态,到企业中从底层开始操作学习。在这一方面本科院校可以模仿一些职业院校的实例。除此之外,在贯穿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都应时时刻刻灌输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并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如参加展会,陪同翻译,外宾接待,企业对接,活动组织等。鼓励学生除了在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种实习实践课程外还要自己主动参与对外交流,甚至主动发起对外交流,搞项目,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過对外交流让学生明自,在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在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以亚投行为例,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有更多的懂多门外语并掌握外贸外交以及金融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到世界各地开设分支机构并担任领导职务。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外语院校掌握多语种的人才在本科学习期间就能在各个银行中担任基础职位,了解行业信息,并参与一些对外活动,在毕业之后到银行国际分支机构中工作或继续深造获得更加专业的经验将比其他金融政治外交等专业院校出身的人才更具优势和潜力,他们更了解国外的文化和习俗,在精神层面也更加适应涉外的专业工作,能够更好的去讲中国故事。除此之外,为了让更多人的中国人走上重要国际机构的关键岗位,有更多的话语权,比如世贸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等,不管是外语专业的还是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应该在学生时代多多实践,多多参与对外交流,这样就更容易找到自己闪光点,看清自己的目标并不断努力。

2.3 课程设置要偏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将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带到外语课堂中。以法律方面为例。由于中国企业国际化大多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企业对国外的法律不是很熟悉。根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对2005年到2014年的120个对外投资失败案例的调查样本分析,160的投资事件是直接或间接因为法律原因导致投资受损或失败的,包括法律观念薄弱,不严格遵守东道国的法律,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项目,对当地劳工法认识不足等。除了法律方面,中国企业在政治方面,在融资方面,在解决纠纷方面,在寻求合作方面等都急需与当地市场进行对接,积极发展国际化进程。对此CCG发布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给出的建议之一就是建立企业国际化人才支持体系,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因此,外语院校在课程的设置和课程体系的考量上要时时依据当地就业市场行情,尤其是对外企业的发展行情来制定指导理念。比如目前企业各国法律人才方面需求比较大就可以考虑增设不同国家的法律课程,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解,课堂上除了用汉语讲解法律知识外,还要用各个国家自己的语言来讲解和学习对应国家的法律知识,并注重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操作。比如阿拉伯语系学生要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在阿拉伯国家投资失败案例提出解决劳资纠纷方案,西班牙语系学生模拟为中资企业在遭受环保投诉时进行辩护和分析等。在金融,政治,建筑,信息,制造,文化等各个领域同样如此。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而不是单纯的理论灌输。

刚刚火过的电视剧《猎场》可以告诉我们,尖端的人才永远都在被追随,不管身材高矮年龄大小工作在何地。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外语专业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参与国际人才的竞争,获得企业更多的青眯,而这种挑战不只是针对外语专业的学生。作为新时代复合型型外语大学的教师以及学校领导更应用实际经验武装自己,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鼓励学生不怕犯错,多多进行实践,时刻为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指引。3.结语

2017年《世界人才竞争力报告》认为,新事物的出现,包括机器,算法和人才的结合将会开创崭新的未来,创造新的机会,但是人们需要具备新的技能。个人,组织和教育系统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商业形式将会出现,社会所有的部门都将会受到冲击,而不仅是教育系统面临的一个挑战。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教条的,理论化,应试型,落后的,不实用的外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将会逐渐淡出,能够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面对更大的挑战的复合型外语教学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天地。毕竟,外语并不只是一门语言。

参考文献:

[1]宫超.国家经济体系必须强《瞭望新闻周刊》[J].2018年2月12日第7—8期,P46.

[2]曹若男.主辅修制培养模式凝炼复合型外语人才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8(SO).273-275.

[3]2017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R].王耀辉主编.

[4]《中国企业国际化报告(2014)》[R].王耀辉主编.

[5]布鲁诺·朗万(Bruno Lanvin)保罗·埃文斯(Paul Evans)游忆/译2017年世界人才竞争力报告——人才和技术《国外社会科学文献》[J].2018年第一期,P11.

作者简介:姜峥,男,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系助教,对外贸易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西班牙语教学,国际贸易教学及实践。

猜你喜欢

新经济机遇
再见,机遇号
泸指v型逆转 进场机遇可期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新经济形势下解析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新经济形势下解析电力经济营销管理策略
中国GDP或增加“新经济”成分
论新经济时代下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
机遇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