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文艺活动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研究
2019-09-10邵艳梅张芮萍
邵艳梅 张芮萍
【摘 要】 大学生文化自信至关重要,而高校文艺活动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中起到引导、感染、增益作用。在高校文艺活动中,应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以学生为中心,同时,学校应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任。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自信;高校文艺活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9)05-0023-03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文化自信至关重要。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為准确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主要对不同学科的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截至目前,共发放70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702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调查发现,经过多方努力,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学生文化自信整体状况良好,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学表现出文化自信的缺失,具体表现为认知不够、缺少认同、践行不足以及缺乏文化创新意识。
(一)对中华文化认知不够
据调查结果可知,尽管大部分学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占比较少,多数同学只知皮毛,还有少部分学生对中华文化几乎没有认知。比如在是否了解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题中,仍有18%的人选择了不了解。当问到日常生活中是否阅读四大名著等书籍时,只有17.33%的人选择了经常阅读,56%的人选择了偶尔阅读,另有26.67%的人几乎不阅读或者从来不阅读。
(二)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
依调查数据分析,部分大学生因为对民族文化认知的偏差,导致对民族文化的情感消极,无法形成对民族文化的强烈认同。在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上,有11.33%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是过去式,外来文化才是现在时;在被问到革命文化对当下影响程度时,仍有3.33%的人认为几乎没有影响或者完全没有影响;当被问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时,有7.33%的人认为几乎没有影响或者是完全没有影响。
(三)对中华文化践行不足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文化认知与认同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增强文化践行,推动文化创新,大学生才能够建立真正的文化自信。然而依据调查结果可知,32%的人表示经常参加有关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活动,16.67%的人参与文化创新活动频率较高,剩下大部分的同学表示如果有时间可以考虑参加,甚至还有部分同学表示没兴趣,也根本不想参加相关活动。这足以说明尽管大部分的学生意识到了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将这种观念落实到行动上。
(四)大学生缺乏文化创新意识
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面对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保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民族性和发展性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的创新。然而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仍存在一定的大学生缺少文化创新意识,参加文化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在问卷调查中,当问到是否参加文化创新行动时,经常参加的人数仅占16.67%,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偶尔参加或者从未参加,这说明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文化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
二、高校文艺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
一切文艺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同时文化又通过文艺作品的表现和传播来推动自身的继承与发展。
(一)引导作用
不同时期的文艺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既是当下社会风貌和思想精神领域的反映,同时也引领着当下社会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第一,优秀的文艺节目的内容是具有深度的。“优秀的文艺作品都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真实地再现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和社会风俗习惯,描绘了各个不同阶段、不同阶层的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及其相互关系”。第二,优秀的文艺节目融合了社会主流价值观。高校文艺活动通过展示真正的“真、善、美”,传递正确的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自觉抵御不良的思想和行为的产生。
(二)感染作用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声情并茂的演唱,慷慨精湛的表演,婀娜多姿的舞蹈是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感官感受到的,再加上贴合表演内容的精致的服饰,配合表演情绪的绚丽的灯光和舞台背景,更加使得学生置身其中,感受着节目中的喜怒哀乐,从而使学生在参与文艺活动的过程中,情绪得到充分的调动,思想共鸣,心灵感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增益作用
高校文艺活动作为高校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设起到增益的作用。第一,高校文艺活动是对涉及到的文化知识领域的增益。高校文艺活动作为大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打破了各专业之间的局限性,让工科学生感受到人文风采,文科学生领略到理工魅力。第二,高校文艺活动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增益。校园文艺活动以其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挑战,为学生成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以高校文艺活动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一)高校文艺活动坚持的原则
高校文艺活动是大学生汲取文化知识、塑造文化价值观的重要来源之一。因其丰富的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以及充沛的情感,起到较好的育人效果。坚持的原则有:
1.内容与形式相统一
一场好的高校文艺活动既要使得文艺活动的内容富有内涵,又要创新活动形式。比如自开播以来好评如潮的《朗读者》就是在坚守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勇于创新,通过新颖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情谊。高校文艺活动可以以此为鉴,将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合到文艺活动中,配合富有审美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的活动形式,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情感丰富,达到对学生的育人功效。
2.历史与现实相统一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精神。革命时期,《黄河》《义勇军进行曲》等激励大家保家卫国,为了革命英勇献身;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家喊着各种号子,团结一心,建设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文艺活动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文艺活动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要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信念。
3.思想与情感相统一
文艺活动虽然有时间的限制,但是它所产生的影响是广泛且持久的,这是因为文艺活动具有思想性与情感性。高校文艺活动的创作要坚持从学生出发,讲述学生自己的故事,将学生充分带入,传递思想。例如河北工业大学校曲话团话剧《桃花谣》分别通过对不同时期的学生对话场景的演绎,表现出一代又一代青年大学生怀着崇高理想,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不仅讲述了校史,而且激励着在场的大学生坚定爱国信念,积极推进民族文化的实践与创新。
(二)以高校文艺活动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具体路径
在全面了解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从高校文艺活动角度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具体路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提到文艺对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作用,即“提升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精神素质。以文化人,以艺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加大对文艺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文艺活动的宣传,确保文艺的政治方向,鼓励教师以及学生创作出具有正确导向,体现真、善、美的文艺节目。例如可以将传统文化与校史相结合,再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情感,一方面通过校史的视角,再现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另一方面以期通过文艺节目的力量,在理论上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民族文化共鸣,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念,在行为上指引学生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坚持以学生为本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文学艺术的创作以人民为本,同样,高校文艺活动的内容编排与创作就要以学生为本。只有真正贴合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文艺活动内容,才能更广泛地吸引学生的参与与关注,更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文艺节目传递的思想情感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被学生接受。例如中国首部街舞艺术作品《黄河》将体现抗日精神的经典歌曲《黄河》与街舞结合,以动感的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奋斗,既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又使大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抗战精神的震撼与伟大。
3.完善文化課程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作为高校文艺活动主要的参加者,大学生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一方面,学校可以增设文化课程并打破专业限制,学生在被强制选修基础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修不同的具体文化课程。学生通过对民族文化针对性、深入性的学习,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加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增设艺术选修课程,例如中华民族优秀舞蹈赏析、中华优秀器乐赏析等,使学生在鉴赏民族艺术的同时体会中华民族随着历史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智慧与艰辛,欣赏美的同时挖掘其背后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价值理念,感受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的信念。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同样,要提高高校文艺活动的质量,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首先,培养招聘一批优秀的专业艺术老师,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邀请专家进校举行以文艺为主题的文化讲座或者专题文艺表演。拥有良好专业素质的老师团队是创作出好的文艺节目的基础,也是提升高校文艺活动质量的前提条件。其次,重视对其他专业老师文化素养的培养。教师作为连接课堂和学生的桥梁,其言行举止在默化潜移中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文化素养与课堂授课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关联。文化素质较高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自己所讲的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有意识地使大学生形成对学习文化知识乐此不疲的习惯,帮助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解与认可。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2]邓娟.浅谈文艺的社会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337-338.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4]习近平.春风化雨 涵育未来——谈文艺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作用[N].人民日报,2019-02-15.
[5]习近平.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