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破碎化问题研究

2019-09-10欧阳丽君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责任教育大学生

欧阳丽君

【摘 要】 自媒体平台以其迅捷、开放、交互等优越性打破大学生传统课堂的边界,在大学生接受多元文化熏陶的同时,大量未经甄别的碎片化信息也充斥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由此引发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破碎化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自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新载体、新渠道和新方法。

【关键词】 自媒体平台;大学生;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02(2019)05-0019-04

根据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受益于跨省“漫游”流量取消带来的手机资费大幅下降,居民入网门槛进一步降低,新兴自媒体行业给用户带来了比传统互联网更即时的信息传播和交互,丰富的信息空间、自由化的交互平台、移动化的网络终端让人们进入到人人都是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随着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为争夺自媒体市场,降低个人自媒体内容创业的门槛,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也由此轻易通过各种自媒体账号充斥自媒体市场,自媒体作为人类共同活动的虚拟场所,在给大学生带来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新鲜生活体验的同时,也让大学生逐渐迷失于泥沙俱下网络信息大爆炸、碎片化的困境中。诚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这個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现代工业、科学与现代贫困、衰颓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和毋庸争辩的事实。”自媒体在打破大学生传统课堂的边界让其接受多元文化熏陶的同时,也让大量未经甄别的碎片化信息充斥于大学生的网络生活,由此引发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破碎化。

一、自媒体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破碎化的基本表现

自媒体虚拟、自由、快速、符号自我等特性,特别是“符号自我”的彰显极易使大学生出现被网络异化的风险。“人的网络异化本质上就是由‘符号自我’的过度膨胀割裂了网络自我的整体性,使人片面发展、碎片化发展,进而导致了人忽视肉体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无限地将自我符号化,使简单、抽象的信息、数字、符号替代了人的全面本质”。这种自媒体异化的风险将大学社会责任感教育推向“不设防”的未知空间,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效应。自媒体异化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破碎化问题主要从社会责任认同、社会责任认知、社会责任行动三个方面体现。

(一)缺乏社会责任认同,沉迷自我世界

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是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情感认同,即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所产生的内心情感体验,这种内心情感体验的外在表现主要是对负责任行为产生敬仰喜好之前,对不履行负责行为产生厌恶憎恨之感。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意识不完全是自发的,相反是需要有效引导的。《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8)》数据显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平均得分低于前三年,从具体维度来分析是由于大学生网络责任认知、网络责任认同、网络责任行动分别下降0.98分、0.98分和0.95分,引发网络责任感下降所导致,可见网络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关于自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约束机制还未健全,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掌握自媒体的话语权的“媒体人”,自媒体的开放性、隐蔽性与低门槛给用户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表达自由,制造了充斥海量信息的数字化空间,庞杂的信息量无疑让大学生自我选择出现心理压迫,从而为快速获取信息简单选择通过碎片化阅读来关注时事、了解社会,放弃基本的理性思索,将碎片化信息简单拼凑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迈克尔·海姆将这种行为形象地比喻为“收益递减律”,即“信息狂侵蚀了我们对于意义的容纳能力。把思维的弦绷在信息上之后,我们注意力的音符便短促起来。我们收集的是支离破碎的断简残篇。我们逐渐习惯于抱住知识的碎片而丧失了对知识后面那智慧的感悟。”自媒体数字化空间中,一些片面强调个人主义、自由精神的非主流的声音、谣言以及危害社会和国家安全的信息披着凸显“自我”思想的外衣大肆流转,部分对自身的社会定位、政治角色认识模糊的大学生,在缺乏正确理性的辨识能力和有效的社会责任教育引导下,极易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或集体利益之上,把自觉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尽义务、做贡献视为无价值意义的行为,缺乏社会责任认同的主体意识,客观加大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不确定和难度。

(二)社会责任认知模糊,游走失范边界

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是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即大学生对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应怎么担当责任及其后果和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水平受其生活环境、教育程度、人生经历、群体价值观等方面影响,且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不稳定阶段,在自媒体这个相对自由、开放、独立的虚拟空间中,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所带来的信息量纷繁复杂、良莠不齐,张扬个性不计后果的随意表达、低门槛网贷刺激下急速膨胀的消费欲望、流量至上的失范低俗娱乐……都在消解和模糊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的社会责任认知自觉,混淆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的认识。2019年公安部通报的打击春节档电影侵权盗版违法犯罪典型案件中,“麻花影视APP”犯罪团伙利用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的需求,低价招募大量大学生帮助其传播盗版影片,使得部分在校大学生在金钱的诱惑下误入歧途、误触法律。隐匿虚拟的社交方式极易导致缺乏理性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出现“责任与义务只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且不需要为自己在虚拟空间所做的任何事承担任何责任”的假想,更有甚者在明明知晓相关法律条例和道德准则的情况下,抱着侥幸的猎奇心理游走于“灰色地带”去试探社会道德与法律规范底线。

(三)社会责任行动不足,功利追逐利己

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是指大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担当,是对社会责任自觉实践。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论坛公布的《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8)》显示:连续四年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各环节变动不大,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得分最低,与前三年调查数据总体趋势一致。自媒体就像一把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超级社交空间的同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为争夺自媒体市场,降低门槛让用户在自媒体空间里能够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轻松获取即时的金钱收益,这种砸巨资抢占流量的行为让商业自媒体变成价值取向功利化的平台,自媒体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价值目标也诱引一些大学生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现实中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关系问题上,大学生社会责任行为的履行更愿意效仿网络行为,例如在入党、评优、加入学生会、从事志愿服务等活动过程中,更多的仅仅关注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满足,而缺乏一定的奉献精神。

二、自媒体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破碎化现象的致因分析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出现破碎化现象,既有其自身内在因素,也有自媒体环境的外在因素。

(一)内在原因:大学生自身个体因素

新兴自媒体的发展壮大,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的“守门人”限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守门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守门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自媒体平台给使用者建立了一个社会公共话语平台,信息获取的低成本和开放便捷造就了一个多元的生活环境,大学生利用自媒体获得信息的类型和数量早已远远超过了学校传统教育所提供的信息量,但是,大学生们一方面享受着海量信息带来的冲击和便利,一方面也深受困扰。例如大到美国总统大选、加泰罗尼亚独立公投;小到江歌遇害案、章莹颖失踪案等国外事件通过自媒体倒流向国内时,网络“大V”、网络名人随意跨领域评论、不经核实信口开河、肆意制造传播谣言等行为,极大干扰舆论理性平和的走向,也影响着大学生价值判断的选择。从心理学上说,大学生正处在独立性和依赖性矛盾并存的不成熟时期,心理发展处于多变不稳定的特殊阶段,长期的校园生活使他们把网络获取作为对社会环境认知的唯一渠道,在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自媒体信息时,他们缺乏足够的事物价值判断能力,遭遇价值判断时容易采取从众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着自媒体信息对价值的选择和解读来塑造自己的责任观系统。

(二)外在原因:自媒体的异化风险因素

自媒体作为一个以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為存在超越国界和时空的信息平台,其中充斥着各种不同甚至对立的意识形态信息,随时面临被异化的风险,可以说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的战场,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利用自媒体的隐蔽性,不仅关注我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小到江西上饶校园暴力事件、江苏盐城响水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等民生事件也不忘记从中兴风作浪。一方面通过过分夸大扭曲我国在一些领域和问题处理上的不足,诋毁我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成就等手段,用标题党抢占流量和以公知、大V建立网络意见领袖等方式,向缺乏警惕意识的大学生灌输西方的价值观念,一方面用大量经过伪装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价值观的文化作品隐性地侵蚀大学生的思想灵魂,其目的就是要动摇大学生对国家、民族、社会、执政党的支持,摧毁大学生的思想防线和精神信仰,最终破坏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

三、自媒体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破碎化问题的解决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责任担当意识形成和确立的阶段,抓好大学生这一时期的社会责任感养成非常重要。自媒体异化带来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破碎化问题由内外因所致,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建构也要从内外一起着手。

(一)从“内”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

1.增强社会责任显性教育引导

高校要充分抓好思政课堂这一主渠道,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责任认知和责任认同,高校应切实认识到自媒体已经成为当前年轻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生活方式,在积极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透彻了解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活动方式的前提下,结合时事热点问题,以大学生社会责任观为问题导向,将学科理论、学术发展趋势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正确的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咨询等显性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通过不断增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培养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拓展校内社会责任隐性教育路径

校园生活占据了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环境心理学理论认为,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基础设施、教学设施、校园文化等隐性教育渠道都能强有力地感染和陶冶大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隐性教育方式可以改变社会责任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理论灌输模式,赋予社会责任教育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影响。学校教育中没有列入课程计划,却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等产生重要影响的全部学校文化要素,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责任观念、担当精神都可以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教育资源,应与校园广播、电视台、宣传栏、校园论坛等隐性教育方式进行结合,倡导不仅通过分享、阅读相关文章来展示自己的社会责任观,同时也用留言、辩论、发布状态等方式直接表达自己的立场,让大学生长期在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在正能量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从“外”打造纯净的自媒体教育环境

1.丰富责任教育的自媒体实践平台

实践出真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必须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深化大学生自觉担当责任的意识。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加勤工助学、投身公益社团等传统的线下社会实践活动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情境创造、情感体验的需求,自媒体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责任教育社会实践开拓了新渠道,通过自媒体投身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不再受限于身体力行的现实参与,自媒体平台通过积聚资源、减少成本,使得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更容易实施,产生较好的社会影响。例如:河北工业大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建立“人人负责”“个个担当”“责任行动在身边”等微博、微信公众号,用“网言网语”构筑起一个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想粉享圈”,至今已经成为在全国参与度较高、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平台。自媒体即时、便捷的特征与大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高度契合,可以成为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的有效实践平台,高校作为社会责任教育主阵地,应积极探索切合本校自身特色的自媒体实践的新路径、新方法,丰富责任教育的社会实践平台,创建出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广泛号召和感染力的责任教育的自媒体平台。

2.打造传播责任担当的自媒体精品文化

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往往是先从媒体流向受众的“意见领袖”,然后“意见领袖”再根据自身对媒体报道的理解向周围的受众传递观点。在自媒体交互空间,最有影响力、最活跃的就是“意见领袖”,他们发布的观点往往能起到主导性的作用,带来大批追随者和粉丝。例如被青少年网友亲切地称为“团团”的“网红”共青团中央把微博、微信、知乎、B站作为搭载精品文化产品的渠道,推出青年网络公开课——“青课”等系列节目,内容包括“一带一路”政策解读、抵御西方精神殖民以及马克思主义解读,积累了数以千万计的粉丝,形成最有影响力、最活跃的自媒体“意见领袖”之一,也开创了中国官方在自媒体新舆论环境中的全新气象。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把握自媒体载体这一特性,培养一批政治、理论素养过硬的教师和学生作为宣传责任担当的“意见领袖”,以正确责任观和舆论导向为根本,将传统的责任教育同多媒体有机整合,将社会时政热点问题的理论诠释与社会责任观的精彩解读放入自媒体空间,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推送给学生传阅,生动形象地宣传“责任担当”,打造传播责任担当的自媒体精品文化。通过营造“人人负责、个个担当”的良好自媒体氛围,潜移默化地让大学生认同社会责任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在寓教于乐中引导和带领更多的大学生认清自身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使担当责任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动和日常习惯。

四、结语

在纷繁复杂的自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破碎化问题不容忽视,必须尽可能把握和利用自媒体的先进性趋利避害,以有效措施扭轉大学生由于自媒体非主流意识引发的社会责任感的破碎化问题,切实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深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同,促使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的实际践行,让大学生成为中国梦的实践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征程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辉。

【参考文献】

[1]郑永廷.人的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7.

[2](美)海姆(Heim,M.).从界面到网络空间:虚拟实在的形而上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9.

[3]魏进平.全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调查报告(2018)[R].河北工业大学,2018.

[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62.

[5]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12.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责任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
高职学生责任教育中传媒应用实践和创新研究
浅谈职业中专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则
国有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浅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