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诗,品北宋历史

2019-09-10程潇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诗句历史

程潇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186-02

【案例背景】《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宋元: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与文明高度发展》中的第一目内容。重点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并结合生动的案例,突出宋初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同时,课文通过阅读卡的形式,介绍了北宋中期王安石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2016年秋市优质课评比选此内容,笔者作为学校历史与社会组的青年教师代表出战,最终斩获一等奖第一名。上课比赛采用的班级为城区学校,50多人一班。

多年的教学和今次的备课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要生动形象地上好某一个朝代政治方面的历史,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实面临着很大的难度,且一课时的内容往往涵盖的时间范围又比较长,如何灵活地处理教材内容,确实很考验教师的智慧。近些年,课堂改革特别注重载体教学、人文素养、学为中心等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加之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课堂有兴趣,才能让课堂氛围活起来,所以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投入很大一番努力。在多遍通读教材和教参的基础上,经过对知识的梳理,对其他人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学习观摩,联想起自己工作早年外出听课,印象比较深刻地是,一位老教师曾以一首诗作为载体,展开全课的教学,那么我也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对一个北宋这个朝代的了解与掌握。只是,老教师当时是引用现成的诗,而我没有现成的诗可以选择,所以这次上课用的则是自己的方法——“组诗”,组一首打油诗,作为是对这一课内容的整体梳理和高度概括,也为北宋中央集权这一遥远枯燥的历史知识增添一点文学趣味。

(1)教学分析

(2)教学目标

(3)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北宋建立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并分析其原因,理解并阐明其影响。

②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1.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提供的史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得出答案,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3)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

3.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的第三课第一课时,该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为:“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体现在当时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元与南宋、辽、金之间。交融体现在政治、经济(货币)、文化(建筑、服饰、艺术等)。农牧文化的交融、繁荣的城市商业、多彩的艺术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频繁的中外交流,都是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也导致了文明的高度发展。第一课时“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重点讲述了北宋的建立,结合史实资料,突出宋初统治者所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原因,阐明其影响。同时,课文通过阅读卡的形式,介绍了北宋中期王安石改革的背景和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

重点: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

难点: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认识历史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和观点,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学习和问题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感知历史资料,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究其中的规律,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形成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认知。本课时抓住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的阅读卡和老师发给学生的相关资料,自己推理得出北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从而揭示出北宋当时积弱积贫局面的根源,最终带出了王安石变法。再借用阅读卡,让学生推论得出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目的及其失败的原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教学中需注意的地方

(1)要让学生明自不是北宋建立了,就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北宋政权建立后,又经过20年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达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建立之初还是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因此平定南方各国和攻取北汉以及收复幽云十六州,是完成全国统一必不可少的两大历史任务。但是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进行,而只能根据实际力量,按照轻重缓急,来确定用兵先后。宋太祖采取“先易后難”“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他的弟弟宋太宗经过奋战于979年灭了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从而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另外还要告诫学生北宋建立后,当时中国并不是一个全国统一的王朝,而是一个多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那时东北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因此教材只是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2)北宋建立之初,以宋太祖为代表的北宋统治者注意总结、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这些措施在北宋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我们应辩证地去看,一方面它有效地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些措施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给北宋王朝种下了积弱积贫的祸根。注意学生的思维误区,准备一定史料予以说明。

5.教学方法

(1)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从而明自“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列表整理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观点,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重点突破方案: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整理、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答疑。

这是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教科书对于北宋初期统治的措施和影响编排较混乱,线索比较凌乱和分散,而对于这一块知识,涉及很多关键的知识点,所以需要学生进行整理。而整理这类知识点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列表格整理的方法。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看教材整理,得出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其他方面采取了措施,然后再给学生提供一些史料,学生也可以自主添加一些需要整理的项目进行归纳整理。这样对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同时以表格的形式给学生进行比较、辨析、归类整理,有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另外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可让学生在学习措施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小组合作,逐条研讨该内容带来的影响,再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让学生上台小组展示答案,其他组的同学可以就自己感兴趣或不清楚的地方进行提问,展示小组可以进行答疑解惑,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了一个更高的平台,更使学生学习知识即能积极主动又能带来趣味,轻松地完成了重点问题的学习。

难点突破方案:结合史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深入思考、讨论、分析措施带来的影响。

突破该教学难点,建议让学生在学习北宋高度集权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逐条研讨该内容带来的影响。让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找出措施的内容。再提供给学生一些史料,要求学生结合史料进行深入的思考、讨论、分析措施带来的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结合历史事实去分析影响的能力。八年级学生理性思维不够,全面评价措施带来的影响比较难,所以这应该是难点。学生往往只能看到消极影响,而不能客观地去认识它,如果直接让学生去独立思考的话,学生会有比较大的困难。所以预先给学生呈现一些史料,让学生再去理解它,可能会降低一定的难度,而且对学生的思考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思考题来实现学生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

【案例描述】

诵题。参照书本课题,直接向学生抛出设问:本节课我们要一起学习的朝代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预习感知,齐答:北宋。这二字作为诗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板书形式呈现在黑板上。

第一诗句。首先,我一边在PIT上展示了中国历史纪年表的局部节选,一边告诉学生们,历史纪年表是非常有用的历史学习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更替顺序。据此段纪年表,我们能从中看出北宋这个朝代的起止时间。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学生们陆陆续续举起手来想要回答,我喊了其中的几位同学,答案有些许差别,于是让孩子们自己来评判对错,最终抓住关键词“起止”,得出正确的答案应为9601127年。其次,我继续发问:北宋的建立者是谁?他是如何登上皇帝宝座的?预习到位的同学基本能从书本中寻得答案,快速答出。接着,我又给出了第三问:北宋建立后统治者是如何开疆拓土的?有同学在书中找的答案:陆续消灭南唐等割据政权统一。我对这位回答的同学进行追问,也可以说是故意强调:宋统治者统一了中国,是这样吗?所有同学都进行了一番思考。这位同学也在稍微一愣之后,找出了答案,不是统一全中国,只是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此时的中国处于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状态。这些问题同学们都能自己找到答案,不用教师重复描述,只要稍加引导即可。我则借此引出书本100页北宋与辽、西夏分立形势地图,让那同学们对北宋的疆域有更直观的认识。其实到这为止,内容又多又零散,我们只有将它们串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北宋的建立概况。于是我领着大家得出第一诗句并板书:陈桥兵变立大宋。

第二诗句。这一段由我直接引出并板书: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宋太祖是“日夜伤神守江山”。紧紧围绕这一诗句进行情景模拟,设问:宋太祖他在担忧一些事!如果你是当时的宋太祖,你最担心的是什么?同学们照着书本,思考了一会儿,沉默了一会儿,找到了书本中一些相关的句子。因为语句不够概括,只能我作发言,给大家做了总结,他的担忧应该来自于两股势力的威胁,一是中央大将,二是地方节度使。据此,引出本节课的第三部分内容,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除自己的担忧。

第三诗句。首先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展开本课重难点的学习:宋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带来了什么影响?影响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同学们探讨过程中很积极,每个小组在汇报单上都做了一定的记录。接着,在成果汇报的环节中,各个小组的发言都很精彩,我备课中曾经对措施的分类很无助,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样分更好,结果到了课堂中发现,学生们有他们自己的措施分类想法,有他们自己对这些措施的独到见解,挺好的,我们何必一定要用条条框框去限制他们的思维呢。我只要在一边引导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就可以了,确实已经很精彩了。基本展示完畢后,我顺势提出了一个概括性较高的问题:这些措施有何共同的影响?指出,统治者采取这些措施的本意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结果出了意外,到了北宋中后期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从这一共同影响带出第三诗句并板书:集权大强积贫弱,以此,将整个讨论环节中的措施兼影响用这一句进行高度概括。

第四诗句。面对中后期的贫弱局面,统治者如何进行补救?通过对阅读卡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时间、结果,感知北宋中后期以王安石为代表的统治阶层尽管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但已难挽回北宋贫弱的局面,北宋的发展趋势依旧是下降的发展趋势。感慨、无奈,得出第四各诗句:安石变法也难全。至此,整个新课的教学任务基本结束。

点题。一堂课,决定这课是否出彩,是否为一堂好课,还要看怎么收尾。待板书中四个诗句全部呈现后,我提议,让同学们一起通过阅读这首诗,把今日所学的北宋政治发展历史全程回顾一下。读完,即刻给出问题:读完这首诗,同学们心情如何?感受如何?没想到的是,同学们非常踊跃地举起了手,很自然地说出了自己的感触。有的说可惜了,有的说很悲伤……于是,让我们一起来完善这首诗的标题,给出点题字:惜北宋(悲北宋/叹北宋/伤北宋……),来了一次情感上的升华。

作者。作诗,要署名,于是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成了这首诗的作者。看着板书中有自己一份力量作出的这首诗,同学们都很有成就感,对他们来说这节课也很有意义。作为执教者,我在现场能感受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

这是我在教学中第一次尝试用组打油诗的方法来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感触良多。

中国素称诗的国度,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也许我们没有那么深厚的知识技能沉淀,但可以模仿它的妙处。我们完全可以此种方式来让历史课堂耳目一新,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效果也看得见的改变。上完这堂课后,专家老师对这种用自创打油诗来串联一整堂课零散内容的方法大为肯定,觉得很可取,尤其是对点题这一环节的情感升华大加赞赏,认为是这一节课的点睛之作。

同时也指出了本堂课的不足之处,这首打油诗基本上是由老师在给出与总结,如果能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进行诗句语言的组织,历史事件、课堂印象是否会更深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好好去探索历史课的这一方向。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诗句历史
六一来了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新历史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资金“中央集权”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