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转站风险的分析及消减控制措施
2019-09-10王成训韩飞
王成训 韩飞
摘要:原油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原油开采从单井、计量间、接转站、联合站、直到输送到用户,整改过程中,接转站是比较重要的岗位之一,接转站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接收计量间来油,并经过初步处理然后输送到联合站,在整改生产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工艺管线、机泵、储罐、压力容器以及加热炉等设备设施,安全风险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油接转站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消减控制措施,希望对促进油田集输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关键词:接转站;风险分析;消减控制
一、接转站主要介质理化性质
1、天然气
爆炸极限:甲烷爆炸极限:5%-15%
理化性质:经过处理的天然气具有无色、无味、无毒、密度比空气小。主要物理特性,未处理的天然气可有汽油味,有时有硫化氢味(俗称臭鸡蛋味)。经过处理的天然气具有无腐蚀性、易燃易爆等主要化学特性,未处理的天然气可有腐蚀性
中毒的表现:主要为窒息,若天然气同时含有硫化氢则毒性增加。早期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出现直视、昏迷、呼吸困难、四肢强直、去大脑皮质综合征等。
急救措施:轻症患者仅做一般对症处理。迅速将病人脱离中毒现场,吸氧或新鲜空气。对有意识障碍者,以改善缺氧,解除脑血管痉挛、消除脑水肿为主。可吸氧,用氟美松、甘露醇、速尿等静滴,并用脑细胞代谢剂如细胞色素C、ATP、维生素B6和辅酶A等静滴。
2、原油
理化性质: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呈深黄棕色或墨绿色的液体,无刺激气味,不溶于水。
中毒反应:刺激眼睛和皮肤,导致皮肤红肿、干燥和皮炎,食入将引发恶心、呕吐和腹泻,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继而引发头痛、眼 花、困倦及恶心,更严重者将精神崩溃、失去意识、陷入昏迷,甚至由于呼吸系统衰竭导致死亡。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1)脱去污染的衣着,按用大量水冲洗冲洗皮肤至少15分钟。就医。
(2)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就医。
(3)吸入:迅速撤离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有适当的解毒剂,立即服用)。就医。
二、接转站风险因素分析
1、接转站设备、设施:
接转站的主要工作一是将原油进行收集、初步处理、加热输送。二是负责采暖水和掺输水的加热、输送。三是负责污水回注。其主要的设备、设施有:分离器、储罐、加热炉、机泵、供电设施、工艺管线和阀门
2、主要危险源:
接转站的主要危险源是站内机电设备、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阀门等设备的液体和气体泄漏、机械故障、电力系统故障所造成的风险。风险特性表现有火灾、中毒、噪声、高温、高压、触电等。
(1)高温、高压:注水系统运行压力较高,最高可达20MPa。如果压力管线和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腐蚀监测不到位,致使腐蚀穿孔,可能造成高压击伤事故;同时高壓阀门存在应力开裂、腐蚀开裂等泄漏事故。加热炉温度较高,如果操作员工劳动保护穿戴不规范,触及到高温部位,容易造成人员烫伤。
(2)火灾、中毒:当压力管道和压力容器腐蚀穿孔或压力容器压力表失灵,安全阀定压过高或发生故障不能及时泄放,就会造成憋压或泄漏事故,原油及天然气遇到火源可发生火灾。天然气含硫化氢,毒性随硫化氢浓度增加而增高,可发生人员中毒事故。
(3)噪声:接转站的噪声声源主要来自注水系统,注水泵运行噪声值比较大,操作人员每天接触噪声,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对操作人员听力造成一定的伤害。
(4)触电:接转站的电器设备较多,操作不当或维护检测不到位,尤其是机电设备没有接地线或接地线接触不良,因设备发生故障或绝缘损坏而导致漏电,容易引发触电事故,造成人员触电伤害。
(5)放射源:放射源发射出来的射线具有一定的能量,它可以破坏细胞组织,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当人受到大量射线照射时,可能会产生诸如头昏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机体损伤,甚至可能导致死亡;但当人只受到少量射线照射时,一般不会有不适症状,也不会伤害身体。
(6)其他:接转站内还存在操作人员意外伤害的可能,如机电设备上的零部件固定不牢或设备旋转部位可能发生机械伤害事故;还有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导致的意外事故,以及一些不可抗拒因素造成的意外事故等。
三、消减控制措施
1、提髙操作人员的风险意识
2、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检测
3、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4、兼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做好监督检查督导作用
四、结束语
由于接转站工作的特殊性,各种安全风险因素较多。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应该对这些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出一些针对性的安全应对措施,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为最低。
参考文献:
[1]采油厂联合站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技术研究[J].李凌峰,姚 安林,廖锐全,蒋宏业,肖峰.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08(06):15-16.
[2]油气集输接转站设备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李凌峰,刘云,廖锐全,姚安林,肖峰.管道技术与设备.2008(04):37-38.
[3]油田联合站故障树评价研究[J].张乃禄,赵晓姣,胡长 岭.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11):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