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为蒙以养正

2019-09-10陈彧云

科教新报 2019年48期
关键词:谓之小孩子古人

陈彧云

《周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对蒙昧无知的小孩子进行教育,首先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若能如此便是立了一件大功。蒙昧无知的小孩子,还不能分辨善恶,在发蒙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小孩子学习知识,也要藉此让小孩子能够区分善恶并能从善拒恶。幼年养成的道德情感,将成为一种习惯,对成年之后的人生历程起到关键的作用。

因此,古人十分重视对小孩子的教育,对于教育的内容要精心选择。孔子可谓这方面的典范。《论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天,孔子的儿子孔鲤从庭院中快步走过,被父亲叫住,父亲问他学《诗》了吗,“不学《诗》,无以言”。孔鲤于是去学《诗》。又过了几天,孔鲤又被父亲叫住,父亲问他学《礼》了吗,“不学《礼》,无以立。”孔鲤于是又去学《礼》。我们常说的“诗礼传家”便是源于此。

孔子有一回还说过学《诗》具有很多好處,“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所谓“兴观群怨”,后来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有自己的解释:“感发志意”谓之兴,读《诗》能激发我们对美好的意绪与志趣;“考见得失”谓之观,读《诗》能使我们得知民意并藉此知道政事之得失;“和而不流”谓之群,读《诗》能使我们如君子一样仁和友善,但又不像小人一样同流合污;“怨而不怒”谓之怨,读《诗》教会我们在批评社会的不公正时恰到好处,避免情绪激烈。

以诗礼教育小孩子是古人的一项悠久的传统,古人认为教育小孩子要“正”,不仅身体上要“正”,心灵上也要“正”,并且身正与心正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

猜你喜欢

谓之小孩子古人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当爸妈还是小孩子时
古人的过年诗
藏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