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人才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2019-09-10李晓南王磊闫琳琳

中国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人才

李晓南 王磊 闫琳琳

摘要:近年来,围绕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辽宁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一定效果和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人才总量低、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强化农村职业教育、改善人才培训机制等途径入手,切实提高乡寸人才培育成效。

关键词:乡村振兴 人才 农村实用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3(a)-244-02

乡村振兴,以人才为根本。十八大以来,围绕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辽宁省以培养高层次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与经验,为全力推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面对全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促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全省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未来应从宣传导向、政策环境、乡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机制等多方面加以调整。

1 本省乡村人才建设中突出问题分析

1.1 人才总量及结构难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需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当前本省农业农村人才的总量和结构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本省共有农村实用人才约47.58万,全省每万名乡村人口中农村实用人才只有370人,与京津鲁苏浙等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全省农村实用人才中,主要从事一线种植养殖活动的生产性人才共有24.03万人,占比高达50%,比国家规划的同期目标多出9个百分点。而包括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科教文卫保障、农民居家美化及康养等与涉农二三产业发展密切的经营型、技能型、带动型、服务型、社会型人才明显偏少。传统种养产业方面和服务行业人才多,优质无公害化生产、产品后续加工、市场营销、企业经营人才、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等人才少。这些与加快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相差甚远。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无论从总量还是从结构上看都不足以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支撑与引领带动作用。

1.2 乡村人才流失严重难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发展最不平衡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不充分的是乡村发展不充分[1]。由于乡村社会整体建设水平较低,尤其在道路交通、基础生活设施、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发展滞后,极大的削弱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乡村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升学流失。农家子弟考入大学后很少再回到农村。二是劳务输出。当前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促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向城镇转移。现在全省农村普遍缺乏劳动力,参加农业劳动的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三是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留不住进入农村工作的人才。农村人才的“空壳”化,使农村社会处于低发展状态。

1.3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满足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农业走向现代化迫切要求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较高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实现[2]。本省农村人才中初中学历人才占人才总数70%以上,并且有近l0%的人才只上过小学或没接受过教育;中专(包括高中)及以上学历人才非常稀少。同时,80%以上的农村实用人才没有获得任何国家职业等级认证,尚无表明其技术水平的客观依据。新型职业农民总量不足,各级农村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稀缺,无法满足新型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现有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水平有限,队伍老化严重,工作方法有待改进,工作效果有待提高。全省农民素质现代化程度较低,制约着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深度发展。

2 对本省乡村人才建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缺乏乡村人才整体发展观和制度创新

乡村人才的总量缺乏甚至匮乏,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具有其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特别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社会建设重心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的扩大,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总量在全国范围内都出现严重缺失甚至“饥荒”,人才流动形成了从乡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状态和观念。而已有的支农政策尚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比如,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加大了向乡村输入人才的力度,出台了让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制度,倡导和激励年轻人到乡村接受锻炼等[3]。但是时间较短,容易沦为走马观花、短期镀金行为,治标不治本,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低效和不稳定状态。

2.2 缺乏有利于乡村人才稳定成长的社会环境

造成乡村留不住人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国乡村社会建设整体状况距城市社会差距巨大。本省农村生活环境在住房、交通、通讯、用水用电等基础生活设施方面,以及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休闲、社会保障等多领域公共服务等,对比城市存在较大的鸿沟。同时乡村工作普遍待遇低、工资少。多种因素造成乡村能够提供的生活品质远远落后于城市,严重影响了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造成显著的人才流失甚至是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二是城乡人才流动存在区隔与壁垒。乡村基层党政人才队伍,是乡村人才的中坚力量。而在现实中,乡村干部較难成为城市干部,基层乡镇干部很难提升到县市,而大多数村干部也很难转化为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行政人员,晋升机制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乡村干部队伍的储备。同时,城市人才到乡村落户、创业等存在制度障碍。

2.3 缺乏推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乡村人才教育环境的薄弱是造成乡村人才不足的根本原因。首先,科技支农队伍力量不足。长期以来农民对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以及农作物植保等方面服务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自撤销人民公社、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有的支农机制已不复存在,而新的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的服务机制,部分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履职能力不强,工作效果有限,难以取得农民信任。其次,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现有乡村人才开发政策体系主要依赖体制内专家培训,没有将农村实用人才纳入到人才管理范畴之内。乡村人员分散、农业技术种类繁多、涉及行业杂乱,已有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设置与农民实际需求存在脱钩现象。同时,一些地区培训场所紧张,条件短缺,一些地区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学校、夜校等却有名无实、场地闲置,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培养责任不明确,培训成本较大,但效果较差。缺乏资金投入,基层政府对对各级各类农村管理人才、实用人才、农业产业人才开发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形成留人育人的政策环境。

3 加强辽宁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树立价值导向,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转变观念,把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利用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普及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才培育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引导人才愿意流向乡村,并使人们认识到乡村人才建设是增强广大农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带头人促进各种实用技术成果推广,才能切实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召开各类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典型经验,使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到乡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3.2 以产业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乡村人才结构

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培养必须与区域功能定位和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一方面,以特色产业聚才,不断加强特色经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专业实用人才开发培养;另一方面还应该着重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知识及农业科技知识的领军型、创新型人才,引领农民突破现有瓶颈,积极利用农村电商、农业互联网等新业态、新平台,加快延长产业链、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业利润,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应突出以美丽乡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挖掘辽宁省农村多种人文资源。

3.3 加快改革农村教育体系

改革农村教育,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兴办与农村经济紧密的各类职业学校,使广大农村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事劳动,进而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传播。同时要因地制宜,按需施教。本着需要什么培养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围绕本省农村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农业特点设置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急需的农村实用人才[4]。

3.4 加快改革乡村人才培训机制

一是要加快改革现有的乡村人才培训形式,变现在的集中培训式为指导式。现有的培训方式是把农民集中起来,由专家学者进行短期授课讲座,授课方式、授课内容甚至话语体系都跟农民实际需求脱节。未来应注重组织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下乡,到田间地头现场教学与实践指导,进行农业知识普及、农业科技推广,解决农民实际问题,提高农民对培训活动的信任度与参与度。二是应大力吸纳活跃在基层的农村大户、农业科技带头人等“领头雁”进入培训专家团队,真正发挥他们的辐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的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选用影响面广,经济效益显著、德才兼备的农业经营大户作为试点,由他们率先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通过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真正实现“传帮带”,农民看到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收益,就会自发形成跟随效应。对这部分贡献较大的民间能手,可以给与荣誉表彰、适当的物质奖励,灵活运用现有政府各级培训资金。三是要积极组织县区级、乡镇级、村组级基层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代表外出参观、进修,交流思想,开阔视野。

3.5 建设有利于乡村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

一是必须注重提高各级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文件的解读能力和执行能力。二是建立乡村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对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培训的进行整体归档,建立人才库。三是建立乡村人才自主创业绿卡制度。鼓励各类乡村人才进行科研开发、咨询服务、技术推广,扶持在外务工人员和各种形式到乡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创业,在建设用地、创业培训、项目立项、减免税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四是实行乡村人才年度表彰与优先录用制度。对其中取得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进行给予表彰与重奖,在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村、乡录用干部上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吴波.小岗精神与乡村振兴“融”机制的建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8(11).

[2]李培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素质现代化[J].华侨大学学报,2000(6).

[3]赵秀玲.乡村振兴下的人才发展战略构想[J].江汉论坛,2018(4).

[4]余方才.大力加強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发展型人才队伍奠定基础[EB/OL].人民网,20120328.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