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乡村振兴战略下城市近郊农村的产业发展模式

2019-09-10张晓丽

中国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模式

张晓丽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作为近郊农村,如何在这一战略的框架下调整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完善自己的发展内涵,很是值得深入研究。一般来说,近郊农村因为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在确立产业模式时也是以这些条件为基础展开,如休闲农业、旅游农业、颇具特色的服务业等,这些都构成了近郊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关键词:乡村振兴 近郊农村 产业发展 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3(a)-210-03

在城乡二元结构仍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促进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极为关键的环节,尤其是在推进乡村“五位一体”建设过程中;更需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种改革就涉及到农村的产业结构和模式的调整。农村作为中国基层社区的主体,以城市为中心,分为近郊农村、远郊农村和偏远农村。

一般说来,由于城市是一个区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所以往往近郊农村的发展往往要好于远郊农村。同样的道理,在远郊农村中,位于乡镇周围的农村又会比远离乡镇的农村发展的相对好一些,这既归于城镇的辐射功能,也归于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便利条件。那么在当前实施乡村振兴的前提下,乡村价值如何定位,尤其是城市近郊农村的产业发展模式该如何调整,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因为毕竟“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未来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村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1]。而且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对国民经济分配格局作出重大调整,尤其需要解决当前农村的产业构成和发展。

1 近郊农村的经济特点

城市近郊农村具有一定的双重性身份,说它是城市,但还保留着一定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说它是农村,但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村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如在生产方式上已经脱离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男耕女织模式,产业结构上,农业的种植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日益突出,使得其具有了很多独特的经济特点。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郊农村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功能。这种功能的介入就使其产业结构日趋适应了城市的发展。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业已经从原来的主导产业转变为观赏和休闲型农业,粮食产量已不再是主要的目标。而第二产业开始成为主导性的存在,因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原来位于城区的工业已开始向近郊农村转移,工业部门开始了新的布局,这种布局首先考虑的是交通设施、建设用地等基本资料,而近郊农村则符合了这一条件,城市作为“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等种种信息汇集与传播的中心,市场信息与科技信息的结合,成为发展创造者的思想与创新的源泉”[2]。而工作发展需要这种信息,位于近郊的农村则可以完全享受到这一信息,所以也就成为了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布局的新的选择点。随着工业布局的展开,与之配套的服务业也迅速发展了起来,如有学者就指出,“我国大城市近郊农村市场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商业要地,”之所以这样判断,就在于工业新布局引发的对服务业的需求。

其次,空间定位的变化导致了经济运行的变化,商业发展更加繁荣。原来的近郊农村也是农村,与远郊农村没有什么本质性区别,只是距离城市远近的不同。但随着新时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额加快,近郊农村的农村特征逐渐减弱,而城市特征逐渐明显,这种明显所带来的经济变化就是经济运行的城市化,尤其是商业的发展更加繁荣。近郊农村沟通着城乡两个市场,需求旺盛,近城的地理位置也带来了较为便利的交通条件,加之城市工业的辐射,因而乡镇企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快,成本低,从而形成了较高的商品率,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再次,因为处于城市近郊,一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生活方式等也辐射了过来,使得该处的农民在技术、文化、经营管理、生活消费、娱乐活动方面均优于一般农村,从而成为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市化的先导。尤其是假日经济的特征更是突出,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近郊农村,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当地旅游资源,进行经济发展的深挖掘,形成獨特良好的经济发展模式”[3]。

最后,消费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运行特征。经济的繁荣与否取决于人流与物流的活动频率,近郊农村由于靠近城市,自然也就成为一些流动人口的居住和活动地之一。人口的增加自然带动了消费的发展,而为这些流动人口生活服务所匹配的相关设施自然也就进一步推动了消费,改变了原来的消费经济构成。燕郊地区在行政上本为河北省三河市所辖,因为临近北京,而北京又是流动人口量较大的城市,这种状态就促成了燕郊地区消费经济的迅速腾飞,不但改变了该地的经济结构,更是改变了当地的消费构成,并直接带动了燕郊的经济发展,如餐饮业和教育产业目前已成为燕郊的支柱型产业,有研究者指出,“燕郊常住人口已超过60万人,仅来自北京‘移民’的子女就超过10万人,而光服务这些孩子的民间教育机构就达到2000多家”。显然这种教育消费的比重还会不断增加。

此外,由于近郊农村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般农村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条件,自然也成为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首选投资地,这种企业的落户就完全冲击了原有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使得其迅速向城市转化,成为了颇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或者是城市的卫星城,从而使得农村转变成了城镇,城市的经济特点更加凸显。

2 近郊农村的产业发展模式

无论是近郊农村还是远郊农村,在产业发展模式上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因为一个地方若想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必须选择适合自身的产业模式,也就是要符合科学的发展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要“崇尚创新,注重协调”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郊农村处于城市化的辐射范围,而“城市化的直接结果是农业人口的减少以及由此而来的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4],减少的农业人口去哪里了,肯定是转向了第二或第三产业,有的还是随着农业的转化而转化的,这种产业的转化就是产业之间的转化,对农业而言,就是从传统种植业向具有了第三产业性质的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转化,这种转化对农民自身来说变化不大,但对农村整体的发展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也就是说,休闲和旅游农业当是近郊农村成本最低的一种产业模式,如上海浦东的孙桥就是这种模式的获益者,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位于浦东孙桥,其完全摆脱了传统农业劳作方式,采用的是现代高科技技术来经营农业生产。发展产业包括旅游观光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温室工程安装制造产业、种子种苗产业等,可见完全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链条化的发展模式。

第二种发展模式就是工业化模式。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民营经济,开办一些民营企业。这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很潮流的做法,在一些大城市的近郊农村都是采取的这一模式,如天津市东丽区、北辰区作为天津的近郊地区,交通条件便利,所辖的一些农村都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仅有少数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工业成为村庄的支柱,农业却退而成为了第二位。现在的情况更进了一步,近郊农村的农业种植业虽然还存在,但大部分都以规模化形式存在,且多以土地流转等方式集中经营。一些小城市的近郊农村也是如此,如江浙一带很是明显,浙江嘉兴市的嘉善一带,农业所占的比重甚至降到了10%以下,各种产业发展迅速。

第三种模式就是服务业的发展。因为近郊农村临近城市,而城市化的发展就是“改变传统落后的农村自然经济,落后的生产力变为现代化的社会生产力与用地空间不断城市化的过程”[5],这种过程在近郊农村表现的更为明显。随着近郊农村的城市化步伐加快,人流和物流活动的频繁,对服务业的需求也就极为迫切,这种情况下,服务业的发展也就应运而生。发展农村服务业,让一部分个体农业生产者成为农业服务业成员当是一种趋势和方向。客观地说,农村的服务业和城市的服务业有一定的交叉,但又不同于城市,因为服务业针对的是人群,不同人群对服务业的要求是不同的,在确定发展服务业模式时,最重要的是面向本地的主要人群,这样服务业才能有活力。

第四种模式就是适合新时代发展特点的“小民宿”模式。党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提到了乡村产业的发展,而落脚点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什么是小农户,当然是指农村中的具体农家,他们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宅基地和自留地,而这些完全可以用来发展产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在不同场合表示,三权分置改革不仅仅是承包地的改革,也包括宅基地、自留地、农村集体用地等,目的是通过工商资本来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如闲置的房屋、闲置的菜地、闲置的耕地等,来发展农村的新型产业业态。闲置的房屋可以发展小农宿,闲置的菜地可以设置家庭菜地,吸引城市人利用节假日来乡下耕种,闲置的耕地可以鼓励农村不外出的老人进行种菜喂猪养鸡等是可以的,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当前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数量比例已经达到l6%,到2020年,该比例会上升到20%。这群老年人身体健康,出去就业已经没有市场,而适当参与这种农业服务业则不仅锻炼了身体,还可以获得部分收入,并实现了农村的自行养老。

城郊乡村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农户通过自己小菜园种植出来的当地当季农家蔬菜很受市民欢迎。先定后送(农民报单、市民点单、再通知农民采摘)、集中配送(一个村对应一个就近社区、配送至社区或者楼盘指定地点、客户自提)解决了生鲜配送的损耗和物流两大瓶颈,也将配送价格降到了最低;通过二维码溯源、周末来农家体验监督、抽检、村民连带责任承担制度设计等方式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化整为零,每家每户根据自身菜园情况,一天只采摘30斤左右蔬菜,两位60岁以上的老人,一个小时就可以,能够为市民提供当天早上采摘的最新鲜蔬菜,而这种新鲜在蔬菜种植基地是很难做到的,且也很适应现代人的生活品质化需要,这也就是常说的假日经济的另外一种模式。

综上所述,近郊农村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相对比较成熟,不同的农村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所具备的条件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才能使本地的发展实现科学和可持续。

3 结语

近郊农村有自己独特的资源,而如何盘活这些资源,更好地发展本地的产业是实现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近郊农村产业不能是孤立的存在,必须与都市产业相融合才能充满发展的后劲。也就是说,近郊农村在确定自己的发展产业模式时,必须充分考虑城市产业的特点,既做好接轨,又要做好错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发展的科学性。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一种趋势,所以近郊农村在发展时也要考虑这一特点,通过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培育有吸引力的龙头企业,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网上农业、订单农业、农业电商等。

农村与城市不是对立的,尤其是近郊农村,与城市实际上是一体的,农村既为城市服务,也依托城市发展自身,所以无论产业发展的方式还是规模都应该放在城乡一体化的视野中去观察,尤其是随着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近郊农村可谓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因为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只有乡村的产业振兴了,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乡村振兴又为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支撑,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不论是从当前中国经济结构、供应结构还是需求结构的调整,还是从发展空间、发展资源、发展动力等方面去衡量,乡村都有着巨大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这必将给处于发展模式换挡期、发展结构调整期、发展方式转换期的中国经济,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6]。

乡村振兴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近郊农村在这一战略的框架下,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近城特点和优势,不断调整和完善固有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的升级,对近郊农村来说,是很需要认真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叶兴庆.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论纲[J].改革,2018.

[2]母爱英,武建奇,武义青,等.京津冀:理念、模式与机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候阿利.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在旅游城市近郊农村中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0).

[4]唐茂华.中国不完全城市化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姚士谋.中国城市群[M].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6]王晶晶.乡村振兴战略核心:实现五个“振兴”[N].中国经济时报,20180425.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模式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