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贫困地区精准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9-10李鑫侣刘英赵李丹宫敏燕

中国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陕西贫困地区精准扶贫

李鑫侣 刘英 赵李丹 宫敏燕

摘要:陕西省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通过对现阶段陕西省贫困地区的现状及当前扶贫工作中所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陕西省精准扶贫的关键性对策。此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陕西省尽快完成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而且还有助于为陕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陕西 贫困问题 贫困地区 精准扶贫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3(a)-176-02

贫困是制约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社会共同的责任。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和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贫困人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我国南北地区自然环境差异大,发展基础不平衡,因此导致脱贫工作的困难,且存在返贫现象的发生。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精准扶贫的提出和运用犹如雪中送炭,给我国扶贫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使得我国农村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精准扶贫被确定为中国农村扶贫的总方略。在2016年《“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指出我国的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奠定坚实的基础;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最后的准备[1]。陕西省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和中央文件精神,但就现阶段来看,陕西省的脱贫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1 陕西省贫困问题现状

1.1 陕西省贫困人口分布

陕西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到全省人口总数的一半还多,同时,陕西也是一个农村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且贫困人口多。陕西省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陕南秦巴高寒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陕北榆林地区,这些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等因素,导致经济发展落后,据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陕西省贫困人口总量为75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7.4%,而全国贫困总人口为1.28亿人,陕西省贫困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9%;截至2017年末,陕西省贫困人口由2010年的756万人减少到169万人,脱贫人口共计587万人,占2010年贫困人口的77.6%;贫困发生率由27.4%下降到6.3%。

仅仅从贫困人口整体规模和贫困发生率上看,陕西省脱贫攻坚工作基本取得显著成效,但即使这样,从2015年开始,陕西省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例依旧有所上升,在2017年年底,陕西省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比重超过了5.5%,因此,我们的脱贫形式依然严峻,解决陕西省贫困问题依旧是省委省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

1.2 陕西省贫困地区发展现状《(2011-2020)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2011- 2020年国家专项贫困监测调查范围从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扩大至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其中陕西省涉及三个国家连片特困区且国家贫困县数量居全国第三位。目前,陕西省有56个国家扶贫工作开发重点县,这些贫困县城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根据表1不难看出,陕西省除关中地区外,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的贫困县城分布较为密集,特别是陕南地区,28个县城中,有27个都是贫困县而在这27个县城中,有24个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这些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差、贫困人口多且人口素质低、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来源单一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政府扶贫工作难度大、见效慢。

2 陕西省贫困地区致贫因素及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陕西省全面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以及社会救助保障等多种扶贫措施,统筹规划扶贫开发,这些扶贫措施的实施,使得陕西省贫困人口逐年下降。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的扶贫政策虽然较为完善,但各地区在实施方面还存在着些许不足。在此,着重分析了陕西省贫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及存在问题,以帮助陕西省贫困地区实现成功脱贫。

2.1 陕西省贫困地区的致贫主因

造成陕西省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陕西省贫困县城所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相比贫困县城分布较少的关中平原,以黄土高原为主的陕北地区和以丘陵山地为主的陕南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了交通的相對落后和信息的相对闭塞,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困难。

第二,落后的教育、生产水平和技术亦是导致陕西省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陕西省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在这次的调查中,发现小学和初中毕业的人所占比重很大,教育的落后又使得这些贫困人口接受不到相应的教育,从而导致了农村地区人口素质低下的现象,人口素质的低下又会导致这些人很难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都只是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工作,这又会造成当地生产技术的落后和经济收入来源的单一,从而阻碍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三,劳动力不足、老龄化严重、地区人口结构不合理,也是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收入较低且经济来源单一的问题,迫使多数劳动力开始从农村流向城镇地区,在当前阶段,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的人口多以劳动能力低下的小孩和老人为主,从而使得贫困地区得不到发展。

2.2 扶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经过了多年的借鉴和探索过程中选择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精准扶贫”。但是再扶贫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贫困地区扶贫措施较为单一。陕西地形条件复杂,各个地区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其致贫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但是部分地区的政府并没有具体分析当地的致贫原因,从而采用笼统的办法进行统一扶贫,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在当前阶段,各地政府的主要扶贫措施以“资金到户和干部帮扶”两种为主,这种统一简单的扶贫方式,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贫困问题还会让一些贫困户形成了“等、靠、要”的不良行为,为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此,我们认为各地政府应该采用“因地治贫”的方法,并且采用以一种扶贫方式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存的方式,从根本上去扶植贫困户,帮助贫困户成功脱贫,从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第二,扶贫对象不精准、政府重视力度不够。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贫困人口在我国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大,因此政府在进行精准扶贫工作时,会面临扶贫对象多、扶贫不精准等问题。扶贫对象的不精准,扶贫体系的不完善会使得扶贫资金使用困难,从而出现扶贫资金错误使用且贫困户未脱贫的现象,使一些贫困群体脱离扶贫救助体系,致使扶贫未能扶到点子上。其次,某些地区政府对扶贫工作的不重视,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

第三,人们思想保守、扶贫项目安排难[2]。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的落后,导致了人们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使得贫困人口自身发展能力不足,他们不愿创新、不敢创业。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面貌,就要对贫困地区人民进行思想教育,鼓励他们走出去,扩大眼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使他们走上创新创业之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

3 陕西省精准扶贫的关键性对策

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地区、国家的稳定,也关系到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提升,更关系到执政党的政权地位。所以,只有对精准扶贫作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战略性部署,才能真正帮助贫困地区脱贫,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繁荣。

第一,加快贫困地区基础建设,切实促进农村发展[2]。“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不便是很多贫困地区所存在的共同原因。一些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是很难开采或者运出去,导致当地的经济很难发展。以陕南為例,陕南由于秦巴山脉的阻隔,虽然自然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环境优美,但是交通不便使得旅游资源难以开发,当地的特色经济难以发展。以至于当地的脱贫手段比较单一,经济发展难以与时俱进。因此,脱贫不仅是贫困户的经济脱贫,还要包括贫困地区的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脱贫。

第二,制定精准科学的扶贫体系。我国当前的扶贫识别机制存在对贫困人口的目标不清、针对性不强等一系列不精准问题。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准确的扶贫体系,从而做到贫困户的精准识别[3]以及贫困资金的正确使用,以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速度,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第三,政府应完善产业结构、强化产业扶贫措施。当前阶段,中国的产业结构依旧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产业类型主要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更新换代,陕西省一些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的地区开始出现危机。以陕北榆林神木县为例,神木县以煤矿资源发展为主要经济收入,而近些年来,由于世界各个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对煤炭这一行业的冲击很大,导致煤炭市场需求量有所减少。这对神木县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述事例不难看出,单一的产业发展很容易受外物冲击,使得已经脱贫的地区重新返贫。因此政府必须不断完善当地产业结构,坚持培育新型产业,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产业,以更好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从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第四,采用以一种扶贫方式为主,多种扶贫方式并存的扶贫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根源上人手。对于贫困户来说,他们多半文化程度不高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低,农业技术上有所欠缺。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更要重视对当地人们的教育,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员的技能培训,只有拥有了技术,他们才能靠自己的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总之,精准扶贫不是一蹴而就能彻底脱贫,而是一个需要社会、政府、贫困户共同努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政府只有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科学有效的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的政策,因地制宜,确保人民的利益真正得到落实,才能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铭焓.精准扶贫背景下陕南反贫困路径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8(4).

[2]王建忠,孙蕊.河北省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现状调查[J].黑龙江科学,2017(7).

[3]何仁伟,丁琳琳.精准扶贫背景下我国农村贫困机制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8(17).

猜你喜欢

陕西贫困地区精准扶贫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