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应,隐几而卧

2019-09-10丁文静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5期
关键词:直路仁政齐王

丁文静

因为推行仁政失败,孟子决定离开齐国。在昼城住宿时,有个热心人想替齐王留住孟子,就恭恭敬敬地好言劝说他。不料,“不应,隐几而卧”,孟子不仅没有任何回应,还侧倚着一旁的小桌子闭眼打盹。这样“无礼”的行为,谁遇到都会生气,这个客人也不例外。

他愤愤地说:“我先斋戒了一天,才敢来同您说话,您却睡觉不听我说,今后再不敢来见您了。”言下之意,大有“你孟夫子徒有虚名”的味道。

客人说完就想走。也许是看在客人斋戒的诚意上,孟子终于开了“金口”。他请客人坐下,开始解释自己为何这般“无礼”。

首先,孟子提到鲁缪公请子思指导其政令时,鲁缪公对子思非常尊敬,常常让人侍候在子思身边,唯恐怠慢了他。

子思是谁呢?——孔子的孙子,孟子的老师。当时,鲁缪公非常器重子思,他经常派两个亲信在子思旁边,以便随时传话。鲁缪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为什么不干脆把子思请到宫里来住,或者请他住到隔壁,不是更方便吗?其实,这其中包含了一个人事问题:人与人之间相处,有些问题要研究、讨论的时候,必须有个转圜的余地,如果不这样,事情就容易搞砸。而鲁缪公与子思之间商量的是国事,就更要慎重,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自然需要有人在中间周旋调和,合作关系才能长久。

鲁缪公深谙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艺术:做人实在难,往往不能走直路,如果坚持要走直路,一定会碰壁,但稍微一转弯,事情就好办了。《孟子》这里的重点是告诉我们,鲁缪公以至礼对待子思,但中间如果没有人来缓和缓和,就留不住子思。

其次,孟子提到泄柳、申详这两个人,他们都是鲁国当时的贤人,也很了不起,尤其是申详,是孔子有名的弟子子张的儿子。虽然他们不如子思在鲁缪公心目中的分量,但是鲁缪公也很器重他们。不过,如果没有贤德的人在鲁缪公身边维护他们,那他们不仅难以安身,恐怕还会招来奸佞小人的排挤甚至迫害。

基于这样的道理,孟子反问客人,你视我为长者,希望改善我和齐王的关系,你有这个理想,但是你有这个本事吗?为人处世的艺术并不简单,你能做得像鲁缪公与子思之间那么圆满吗?

孟子这些话,等于是在骂客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你自作主张,热心地跑来留我,如果我留下来了,你能做主吗?齐王并没有拜托你呀!

这就是客人思想上的局限了,他只知道敬贤,却不懂得如何敬贤。因为齐王没有像鲁缪公对待子思那样的敬意,使得孟子无法在齐国施行王道仁政,但齊王却想要让孟子辅助自己施行“霸道”。所以,客人不劝说齐王施行王道仁政,却要挽留孟子辅助齐王,岂不是要孟子放弃仁政而被迫接受霸道吗?因此,孟子问客人:“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是你为难我呢,还是我为难你呢?

孟子曾经说:“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我不搭理你,也是在回答你的问题。这样看来,孟子“不应,隐几而卧”,也谈不上失礼了。

古文

不应,隐几而卧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

原文段落

孟子去齐,宿于昼。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曰:“坐!我明语子。昔者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泄柳、申详,无人乎缪公之侧,则不能安其身。子为长者虑,而不及子思。子绝长者乎?长者绝子乎?

猜你喜欢

直路仁政齐王
智者说
远见与智慧
齐王立后
呆若木鸡
哲学的全部总体性
学做聪明人
孟子说仁德
画鬼容易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