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文本学中仿写
2019-09-10黄瑞跃
黄瑞跃
仿写是中年级学生习作训练的一种有效形式。指导学生从仿写起步,是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有效捷径。小学生常常面临习作活动中缺乏写作素材和内容,而有了素材和内容之后,又不知道该如何入手写,不知道应如何写好作文,才能表达好自己的思想。这些困惑为优化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学语文 习作教学 习作资源 文本 仿写
【中图分类号】G 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5-0118-01
小学习作教学是诸多教师的困惑,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瓶颈。下文,从依托文本、学中仿写等视角,简要阐释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素质。
1.依托文本,敢于发现,捕捉材料
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情真挚的文章,内容、选材都突显时代感。但许多小学生在读这些文章时,只停留在简單的阅读层面,却没有进行解读拓展,缺乏有效的知识累积。于是,在每学期初,笔者要求他们准备一本“窃书”本,专门摘录课本中优美的词句。
例如,在教《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时,设计一个小练笔环节。有一个平常作文不怎么好的学生畏畏缩缩站起来:“老师,我写街头看到的乞丐,可以把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用在这次的练笔中吗?”学生如果用上文章的某些好词好句既加深了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兴致,打消学生对这次习作的恐惧感,不是更好吗?于是,笔者立即决定,可以把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应用到习作当中。其中,一段优美的段落是这样描述:“前面的路上好像有什么东西,我定睛一看,那是一张木板下面装着四个轮子拼凑成的简易车。我走近时,才发现“车”上有个人。一名中年男子,他的身体严重变形,头只能往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左手一边没有手掌,双手紧紧并在当中,一边手握着手掌般大小的破瓷碗,两只脚也没有了,已经歪成了S型,只要他稍微换一种表情、动一动眼睛、鼻子、嘴巴,就变得‘面目狰狞’、 ‘凶神恶煞’的样子,背已经驼得不成样子,后面还跟着一个女人似乎得了侏儒症,又矮又小,推着破烂不堪的‘车’缓缓前挪。两人蓬头诟面,衣裳蓝绿。那个女人身上斜斜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请施舍点钱吧!拜托了!好人一生平安。”孩子的创造能力不可估量。
2.依托文本,从趣入手,以情促写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文章优美的词句,可以让学生用到自己的文章。但是该怎样做才够完善呢?笔者尝试班级“偷”文计划:每篇课文教完后,都会划一些优美的词句,抄在“摘书”本上,写作文时“摘书”本的内容可以大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学生们一听,习作的兴趣高涨。
笔者在教完《姥姥的剪纸》一文后,划了一些好词组、好句子,利用这些词句写《 的厨艺》学生们一扫以前下笔难的现象,一篇篇文字兼美,生动有趣的习作跃然纸上。其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老爸的肚子、肠子,我的胃,外公的食欲……都是老妈高超厨艺的证明。一把平淡无奇的锅铲,一些普普通通的调料、食材,在老妈的手里都咸鱼翻身,成了十里飘香的美食,很多人说,妈妈是天上的厨神下凡人间。这自然是夸张的说法,但充分证明了老妈的高超厨艺,老妈做的菜鲜极了!样子好看极了!香气四溢,香极了!看那一把不大不小的锅铲把金灿灿的鸡蛋翻来滚去,那锅铲快速翻炒、翻炒、翻炒又翻炒,给闷热的厨房增添了一首又一首声音响亮、欢快活泼的悦耳的交响曲,令人悦耳至极,很是舒服、享受。”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学生们利用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写成真情流露、实感抒发的美文,降低了他们学文的难度,他们也乐在其中。
3.依托文本,体验至深,成功展示
依托文本,能把作者的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晋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老师在阅读教学的同时,有所侧重地分析文本的写作方法,并激励学生灵活地运用到作文当中,把课本里一些精美的片段、文章当成“习作范文”去学习、去赏析。这样长期不断的积累,写出优秀的习作将不会是梦想。在教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笔者利用地域资源优势,指导他们以 “记家乡的太姥山” 为题写一篇游记。学生刚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故写上此文时得心应手。学生以游览的顺序描写太姥山,先写路上的景色,逐渐描写景区入口处、停车场、夫妻峰广场、千年古刹国兴寺、萨公岭、仙人锯板、一线天、一片瓦、观海栈道、下山。这样的文章脉络清晰,让读者深感太姥山的迷人。而写穿一线天时,学生又仿照课文用上“时而……时而……”,同时又仿照游人经过孔隙时的感受,写出穿一线天时的感受。
4.结语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棵参天大树,语言文字训练就是这棵大树的“根”,而文本则是这棵树扎根的沃土。教师应积极扎根于文本这方沃土,用足、用好教材中的文本资源,扎实有效地开展习作教学实践,夯实学生的习作素能。
参考文献
[1]鲍宗武,黄华瑛.小学语文中年级仿写训练策略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12)
[2]纪芳.“仿写”教学模式初探[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