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带班”理念传达出的教育价值

2019-09-10庞孝瑾

新阅读 2019年5期
关键词:李亮实验班青春

庞孝瑾

十六七岁的职业高中的孩子,他们在想什么?在青春电影里,他们是爱的死去活来、整天打架恋爱的荷尔蒙怪兽;在新闻案例里,他们是长大了的熊孩子,永远和校园霸凌、未成年人犯罪相伴出现。在上一代人的嘴里,他们永远是“垮掉的一代”;在好事者的眼中,他们是咄咄逼人的青色幼兽……每个人,都曾从那个年纪长大,但每个“长大了”的人,仿佛都喜欢居高临下地去扭曲和批评他们。面对这一群在应试教育下被“淘汰”的少年,如何让他们在职业教育这一新的起点下,重新燃起学习的兴趣,收获全新的成长呢。

文学的视角  智慧的选择

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的李亮老师,他智慧地选择了“文学带班”,他以平和宽容的文学视角,去看待这样一群性格各异的学生,看待那一些处在花样年华的男孩女孩。

当我收到北京市求实职业学校蔡翔英副校长送给我的李亮老师写他所带班级的文学作品《青春好似大脸狗》这部书时,翻开的一刹那,我随口而出:“我终于看到了一部能平等地看待職高学生的作品了,写得太好了”。之前,蔡校长曾多次与我说起学校里有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语文教师李亮,说他写了好几部小说,还是位作家,约我去听一听他的语文课,看一看他带的班级,我也由对他的好奇到对他有了一些了解。这次又收到李亮老师写他班级学生的作品,自然是迫不及待地看完了作品。

应该说与作者李亮老师的其他作品相比,《青春好似大脸狗》这部作品很是独特。因为我所了解的李亮,真的是一位武侠作家,他是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还是中国武侠文学学会会员。创作多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反骨仔》《墓法墓天》等多部作品,风格热血深沉,在读者中广受好评。而《青春好似大脸狗》是他在工作了十余年后,由他在第一次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时所写的班主任手记改编而来。正是因此,这本书才具有了一种独特、可遇而不可求的味道:它既有校园文学的真实,又浸透着英雄传奇的浪漫;既有作家置身事外的尖锐又有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温和,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出由一位老师和二十一位学生,用自己鲜活的喜怒哀乐,花费两年时间共同完成的活报剧。

文学的力量 共性的青春

以文学交流师生间的情感,让李亮老师的语文课也别有一番文学的“趣味”, 学生们喜欢他,爱上他的语文课。他的“文学带班”更是把语文教师和作家的“本领”发挥到了极致。自担任实验班的班主任以后,他首先通过文学活动,不断训练同学们演讲、朗诵等技巧,一方面增进师生感情,一方面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在此期间,也慢慢地形成了班级的骨干力量,组建起班委会,以点带面地形成了全班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风气。其次,他也借助文学的力量,帮助同学们实现梦想。十五六岁的少年,往往有着许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可是很多时候,这些梦想都因为能力和条件的不足,而无以为继。实验班的同学中,有的有演员梦,有的有导演梦,有的有篮球梦,有的有创作梦……但在以往,这些梦想都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无疾而终。

李亮老师用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并用自己的编剧能力,对他们进行“托底”,成立了“大脸狗”网络电台,由同学自己组稿、录音,定期播放节目,在网络上收获了极高的人气。而当网络电台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他们又转而尝试微电影的拍摄。由学生编、导、演的校园短片《斗牛,要不要》《职高生的一天》《无限青春》等,在北京市朝阳区各项相关比赛中,都斩获了优异的成绩。

而在这一切活动之外,李亮老师一直进行着个人的班主任手记创作,以记录学生日常言行,对学生施以持续的影响。那些实验班同学的日常言行以及丰富的校园生活:军训、公开课、礼仪比赛、学生会竞选、打架、恋爱、创办自己的电台、拍摄自己的微电影……那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青春,以每篇一千多字的篇幅,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发表着。

这些文章在最初的时候,甚至没有告诉这些文中的“主人公”,反倒是需要他们偶尔发现,然后一传十、十传百地进行推广。这种“饥饿营销”的推广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同学的好奇心,并在实验班中形成了独特的正向循环。他们是文中的主人公,文中主人公是他们,要让自己的形象在班主任手记中更耀眼,让更多的人喜欢,他们就要更积极地提升自己在现实中的能力。

传统的面谈式教育,师生在离开当时的环境后,很难去回想当时的情境。或者即使试图回忆,也会因为缺少载体,而显得支离破碎。教育,因此变成了割裂的、片段式的教育。而这一系列的班主任手记,则利用文字的可保存性,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点。用学生真实经历过的文学作品影响人,用覆盖全班的文学活动带动人,用量身定做的文学作品鼓舞人,用真诚的文学作品感染人——这就是“文学带班”的理念为我们传达出的教育价值。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浸润着他们,班级文学流淌在他们中间,这样班级中的孩子们自然就有了一种温暖、一种思考,一种情怀,他们成长的内涵中就多了一份精神的分量。

因此,这一系列文章,其实是李亮老师给他的同学的一份礼物,将学校、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无限延长。不仅让他们在校期间,可以随时再现昔日的教育场景,反思自己的成长得失,甚至拥有了在今后的岁月中,对他们持续进行影响的教育意义。现在,这份礼物被他整理成书,形成了一部反映中职生学习、成长的随笔小说,以《青春好似大脸狗》为名,得以分享给更多的同学、家长及更多的教育从业者。对这部作品之所以称之为好,不仅在于作品的文学性,更在于作者“文学带班”的“真经历”。这一群在应试教育下被“淘汰”的少年在一位语文教师的带领下收获了全新的成长。李亮老师用文学记录了一个个鲜明有趣的形象:他们不矫饰,也不猎奇,宗大脸、万能磊、梦哥、生活委员、公主……跃然于纸上,让我们在为他们的故事亦喜亦忧的同时,也不禁回想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那间杂乱而温馨的教室,那个在班门口匆匆走过的邻班男生……因此,在“职业教育”之外,我们其实更可以在这部文学作品中,看到每个人共性的“青春”。

文学的引领(理念)  教育的价值

职业学校,对于很多人来说,仍像是一块禁地,危险、落后,令人浮想联翩。

这部反映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学作品,带领我们走近了职业教育人的生活,更为全社会接触职业教育、理解职业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也为进一步推广“文学带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利用文学的延续性、互动性,实现了老师与同学多平台、长时间、客观性的交流,突破了传统教育一对一的模式,实现了以班为单位的心理教育,极大地扩展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的范围。希望它的出版能够引发极大的社会关注。

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是生活在你我身边的人,他们也会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翁。他们的善良天真、青春活力,既理所当然,又有着独特的性格和人生。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他们;让更广阔的世界,能够接纳他们。

我还欣喜地获悉,李亮老师领衔的研究团队,还以“文学带班:中职学校班级教育管理模式新探索”荣获 2017年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对他们“文学带班”探索的肯定,是通过文学对学生的心灵进行美的熏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叛逆、自卑等问题,增强班级凝聚力,真正做到用文学去引导人,影响人的肯定!

作者系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员,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系统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李亮实验班青春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改天请你喝酒
好心人的愤怒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