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2019-09-10廖丽珠

家长·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迁移评价数学

廖丽珠

摘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学习的掌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心向和选择性知觉的产生、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系统化、学习的保持与储存、学习的迁移和应用、学习内容的评价与反馈等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掌握过程相适应呢?本文就此展开分析。

关键词:数学;心向;保存;迁移;评价

一场考试之后,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大发牢骚,怪一些学生接受能力太差,一道题目连续讲了四五遍,学生还是不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我认为,由于教师的教学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的学习掌握过程相适应,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没有达到理性水平,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要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必须使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掌握过程相适应。

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学习的掌握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心向和选择性知觉的产生、学习内容的理解和系统化、学习的保持与储存、学习的迁移和应用、学习内容的评价与反馈等五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如何使教师的教学与学习掌握过程相适应呢?

一、导入新课,学生产生学习心向

学习的心向就是指学习者的意向指向所要学的东西的一种意识倾向性;当学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指向所要认识的客观事物时,便产生了选择性知觉。导入新课,要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可以采用如下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对所要学的内容产生心向。

(一)动手操作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用线绕圆一周,量出线的长度,从而使学生直观明确“圆的周长”的概念。接着教师就提出:“用这种方法来算圆的周长很不方便,那么,可以用什么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呢?”这样导入新课,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忆旧引新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诱导学生采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实例引进

如在教学“百分数”时,通过举出日常生活及生产工作中运用百分数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百分数”的强烈愿望。

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心向。讲授新课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学的内容来,从而形成选择性知觉。

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的思维活动为核心的理解和系统化过程的加工改选,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产生了选择性知觉只是对知识的初步感知,从事物的表面上知道它是什么,还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与系统化尤其重要。例如,教学“比的意义”时,在学生明白了“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之后,接着教师就指导学生认识“比号、比的前项、比的后项”以及“比值”,同时分析“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比的意義”的理解,掌握比的本质及其成分、结构。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新学到“比的意义”与已有的“分数、除法”的知识加以排列、组合,形成一个系统,既对以前学到的知识加以巩固,又对以后学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做好准备。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根本就谈不上巩固和运用。

三、及时安排复习,保持与储存所学的知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步获得的知识要能在头脑中较长时间地保留下来,还要做较大的努力。根据遗忘“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特点,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后必须及时组织复习,使学生在不断复习巩固中掌握知识。 例如,学完了“比的意义”之后,就要学习“比的性质”,教师在“比的性质”的教学中,仍要复习“比的意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的意义”,顺利学习“比的性质”。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安排好复习。及时复习,讲究复习方法,指导学生记忆,使学生保持与储存所学的知识。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忽视了及时复习的重要性,等到间隔较长时间以后再进行复习,由于学生对知识已经回生,往往事倍功半。

四、精选习题,进行知识迁移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选习题,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训练,引导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学习的迁移存在着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情况。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迁移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消极的干涉作用。对于正迁移的情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类比、转换、延伸等方法进行引导,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技能。如教学“平等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都应以长方形面积的求法为基础,采用实验操作、演示、图形变换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诱导学生概括出以上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就能使学生学得灵活,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对于负迁移的干涉情况,要尽量防止和克服。例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之后,接着就学习质数、合数,有的学生往往弄不清它们的本质区别,产生混淆;又如,刚学习完“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之后,紧接着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有些学生就容易把两种计算公式混为一体。所以,教师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引导学生做比较,弄清本质,掌握知识、技能。精选习题,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应注意做到如下几点,才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顺利进行学习。

五、及时进行测量、评价与反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是否准确,需要进行测量和评价。通过测量,教师就能摸清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评价,教师就能评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补缺补漏,对症下药,扫除障碍,巩固知识。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掌握过程是一个感知、理解、保持、应用、迁移、评价与反馈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责编  吴 娟)

参考文献:

[1]任樟晖.数学思维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唐松林.论创造性教学模式[D].外国教育研究,2011.

[3]李淑媛.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D].教育研究,2012.

猜你喜欢

迁移评价数学
浅析迁移规律在足球教学中的影响
运用迁移学习规律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