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传播视角下思政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分析

2019-09-10帕提曼·卡力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帕提曼·卡力

摘要:本文参照了大量关于互联网传播视角下的思政教育相关资料,对互联网传播视角下的学校思政教育领域的特点及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探索路径,对于学校在互联网传播视角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打造符合要求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润物无声地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成效,推动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水平,为祖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传播;思政教育;分析探索

如今的时代,是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生态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及管理,营造优秀的网络环境已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的集体共识。在相关的国家层面思政会议的召开过程中,与会人员也普遍提出了要充分结合现阶段的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契机,积极采取相应的创新举措,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细做实,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对学生群体的全面覆盖,进一步提升这项工作的影响力度,为高校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学校如何针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要求、新原则进行相应的定位,如何借助互联网传播的基于开展网络载体创新,确保思政教育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更加优质的支持,需要全体思想政治教育从业人员共同思考、共同探索、高度关注。

一、互联网传播视角下思政教育的特点分析

互联网传播视角下思政教育和以往的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最为显著的一点在于其注重平等的特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依托网络这一平台进行展示教育的过程中,他们所处的地位是相对平等公平的,无论是在空间的维度还是时间的维度,都能够实现较好程度的互动与交流,这就为互联网传播视角下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氛围。与此同时,互联网传播视角下的思政教育,比较注重互动环节的设置,思政教育不再仅仅是教育者单向的知识灌输,也需要学生更加主动参与进来,以一个参与者的姿态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活动,显示出高度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教师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能够以一个相对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互动。确保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的强化思维观念,坚定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养与水平。这种模式的优势还在于,教师可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基于学生自身的性格和兴趣出发,提供具有差异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互联网传播视角下的思政教育还可以摒弃传统模式下对时间以及空间概念的高度依赖,无论是在信息传递的即时性,还是在信息传递的自由度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需要注意,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思政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在理论的基础上作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不能是单纯地、机械地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借助网络媒体的形式进行表达,而是要充分依据互联网传播的特点,依托网络的媒体特征,从横向及纵向两个维度同步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进行纵深化的挖掘,不断强化思政教育活动的实效性,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纵观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已经逐步打造了成体系的网络化思政教育学习界面,但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这些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内容比较单一,难以起到立体化的教育效果,很难从根源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兴趣产生动力,学生不会依托这些平台开展自发式的思政教育学习,更多的是被动的等待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从而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普适化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果仔细观察我国高校的思政平台或者思政网站,不难发现这些平台仅仅承担着信息传输者的简单职能,往往将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用生硬刻板的信息传输手段转发给学生知悉,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思政教育和互动沟通的效果,因此,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有待商榷。此外,关于信息效率方面的问题,现阶段各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站和思政教育平台中,无论是信息数据还是思政材料,其内容的质量和更新频率都难以满足实际的思政工作的需求,不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思政教学工作的现实需要。

二、互联网传播视角下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网络信息繁杂,不良信息泛滥

信息技术的发展愈加迅速,无论是来自于何时何地的何种信息,都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高校学生来说,现在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网络上的信息与其他类型的信息有所差别——真伪难于判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出现各种各样的信息,有正向价值,也存在价值引领不正确的信息。众所周知,学生这一群体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发展还不健全,对于各类信息的甄别筛选还不到位,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消极影响,从而导致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偏差发展。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避免造成重大影响。

(二)价值观念受到冲击,学生思想迷茫

众所周知,互联网传播的视角之下,学生三观很容易受到不同维度价值观念的冲击,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往往刚刚成型,尚不成熟健全,很难对来自于方方面面的网络价值传导形成精准化的判断。因此,在网络价值思潮的影响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及扭曲。这种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无论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坏的方向发展,都容易将学生的价值引领导向复杂化。学生很容易在价值观的变化冲击之中变得迷失自我。在有些不利思想意识的引领下,部分学生变得过于关注自身的价值实现,更多的关注个体化的利益,在全局和个体、他人与自我利益的取舍方面很容易出现迷茫的情况。长此以往过度的关注个人的发展和个人的利益,会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变得短视,变得更加注重自身的短期成长,而不关注长久化的成长。进一步发展下去,就会造成个体成长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形成隔阂。此外,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很多时候学生自身的道德素养并没有问题,但是在贯彻执行道德意志的层面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坚守相关道德品质的意识不够坚决,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有时不可避免的存在言行不一致的问题,自制力和自觉性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不足,需要通过互联网传播视角下的思政教育来实现道德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互联网传播视角下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下,思政教育的载体一般通过理论课堂和实践活动来开展,在这些媒体介质的思政教育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亟待改善之处,一方面是信息传递的效率较低,另一方面信息传递的数量较少,网络媒介的特性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在开展思政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网络的使用是处于自由的状态,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思政教育活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具备的诸多特质,在给思政教育带来诸多便利条件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定的阻滞作用。作为思政教育的从业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将思政教育与互联网传播的视角进行有机结合,运用好网络阵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動,对学生开展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思政宣传教育工作。以上这些是互联网传播视角下,对于思政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与此同时,也是互联网传播视角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目标、方式及手段。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质开展好思政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好高校互联网的优质传播条件,为学生开展相应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硬件支持和配套支持,润物无声地强化学生依托自身素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思政教育带动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传播的视角下,作为高校来说,一定要对网络形态的思政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在日常思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利用好互联网传播发展的技术优势,将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利因素尽可能的消弭,结合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优势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模式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实现学生思想道德意识水平的稳步提升,助推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路径方法,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贡献思政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