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事件直播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探究

2019-09-10梁心馨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突发事件

梁心馨

摘要: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直播已成为报道最常态化的一种手段。现场记者也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报道新闻事件中充分发挥电视直播的优势来塑造现场感,充分凸显出突发事件直播的价值。本文通过具体论述突发事件直播中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突发事件的本质。

关键词:突发事件;直播记者;现场报道

一、用细节凸显现场感

传播学理论认为,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其对信息的信任程度与信息的传播层次之间主要呈现出反比的关系。简言之,相较于经过精心包装后的新闻,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原始未经加工的新闻场景。然而,由于新闻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所以相较于其他新闻形式,突发事件直播中对观众产生的冲击亦是其他报道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当然,现场记者也正是基于观众的这种心理状态,所以在描述事件时应始终保持现场感。例如,央视记者张泉灵便在一此报道雪灾的现场直播中,为使观众感受到雪的厚度,便将自己的手插入雪中,这种利用自己身体体现现场感的新闻播送方式,最大限度地强化了观众的临场感。

又如,在报道我国江苏于2016年6月23日发生的异常特大龙卷风加冰雹灾害时,记者为渲染龙卷风的巨大威力而在一面被推到的砖墙前,以自身手掌来表现砖墙的厚度,以此让觀众对此次灾害的危害程度有了—个较为直观的了解。

除此之外,由于此次龙卷风灾害的发生导致现场很难找到典型的事例,故当记者深入现场进行直播时,会努力寻找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渲染事例,如一名记者便在介绍受灾严重的村庄时指着一棵大树说道,从远处看以为是树干上缠绕了一块塑料布,殊不知这“塑料布”仅是远处厂房的屋顶。经过记者的描述,虽然话语不多,但也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对现场情况的惨烈。

二、完善报道策略

出色的记者也必定是善于访问之人。在众多新闻报道中,新闻突发事件的报道记者所提问题将对此次报道的质量造成决定性的影响。确保提问的深度与效度的合理性,是确保采访成功的关键。当然,为确保采访过程的顺利,一些记者对受访之人预先进行心理监理,如对众多受访者而言,与记者面对面谈话尚属第一次,所以大多数受访者并不可能向对待朋友一般毫无顾忌地谈论心中所想。这便需要记者提前营造起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让受访者感受到与平日里同样的气息,使其轻松面对记者访问的时候能够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细节决定成功。针对新闻现场的报道过程,体现部分细节可能会为报道增添不少色彩,但这也正是绝大多数出镜记者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如针对沙尘暴的现场报道,若记者仅是站在楼顶去拍摄并播放,所呈现的效果将会是一般的。但如果记者能准确把握细节,如在沙尘暴中被拦腰斩断的树木等,便能够让观众对沙尘暴的厉害程度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从而最大限度提升报道的效果。

三、合理控制现场描述的整体性

虽然,抓住现场细节能极大地增添直播报道的感染力,但如果各个细节之间毫无关系,并未形成完整的事件逻辑链,则难以让观众从整体上了解事件的信息。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一个月后,白岩松在后续的报道中曾如是说道“地震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我们来到了北川,现在在这里,我的耳朵听不到一点声音,我的鼻子只能闻到消毒水的味道,我的眼睛看到的就是我们摄制组的这几个人和一切地震后留下的断壁残坦”。虽然,白岩松此段报道并非是在事件发生时进行报道,但补充的听觉与嗅觉等语言信息,能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报道必然能确保事件的完整性,这也是对记者本身表达能力的极大考验。

总之,针对突发事件的直播,记者不能仅是将目光紧缩在事发现场,而是要同时具备挖掘画外现场的能力,并配合精准的语言及摄像去还原过去的瞬间,如此方能回应电视机前观众的想法,同时让直播过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继而切实维护我国传统新闻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链的罐区定量风险分析
浅谈现场报道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发展历程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突发事件现场采访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不能作现场报道的记者不是合格的电视记者
新闻现场报道中细节的捕捉及运用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