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中国城镇结构变迁

2019-09-10王耀钦

新教育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城镇化

王耀钦

摘要: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中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套理论。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城镇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重点阐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后城镇化思想的演变和城镇化实践的历史、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后城镇的结构变迁,通过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劳动力迁徙受限,从而促使城镇化的崛起,以及城市环境破坏等物质问题如何决定和改变了城镇人民群众的社会意识,以及该社会意识对这些社会物质有哪些反作用。从而让大家能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身边所发生的各种变迁。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城镇化;社会物质;社会意识

一、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发展的历史

1978~2018年,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8.13亿,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8.52%,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4个。1996年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分水岭,这一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30%,进入了国际城镇化阶段性规律的快速成长阶段。我国这一时期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出城镇人口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化率的特点。这一时期,我国城市演化经历了城市化、城镇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阶段,表明我们城市发展的重点从单纯的依靠城市转向了城镇。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城镇化率图如下:

“十五规划”提出:“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这意味着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方向,同时扩大了城市规模。

1996年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城镇总人口数从3.73亿人增长到2018年的8.13亿人,增加了4.4亿人,增长了118%,达到了城市化增长的高速阶段。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是重要表现。我国的流动人口从2008年的2.23亿增长到2017年的2.45亿以上。如何处理好流动人口与城市化的关系,处理好农业生产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城乡人口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关系,是对我国城镇化发展提出的更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迫切需要新形势下的城市化发展新对策,新型城镇化呼之欲出。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是引导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新型城镇化”战略突破了过去单纯追求城市等级和规模的数量发展型,进而追求“低碳、环保、创新、智慧、平安”为主的质量发展;从过去以地为主的城市化转变为以人为主的城镇化;从过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激进发展型转变为保护环境,依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型,最终实现高效、包容、健康、可持续的城镇化。

二、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城镇化的飞速发展与城市化与工业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

1、工业化的增长速度

1978年1622亿元,1992年突破1万亿元,2007年突破10万亿元,2012年突破20万亿元,2017年接近28万亿元……这条持续跃升的曲线,就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轨迹。40年,中国工业化增加值年均增长10.8%,很多产业从无到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纵观世界历史,没有那个国家的城镇化发展离得开工业化的发展。可以说国家要强,城市要发展,百姓要富裕,工业实力必须强。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实现了从贫穷的农业国到现代化的工业大国,再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大国的华丽转变。

中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的力量,没有各行各业各种人才的支持和付出,工业化就是空中楼阁。正如著名演员葛优所说道的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也正是由于城市对人的需求,逐步形成了中国人员流动的趋势:从农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从大城市到北上广深等超级城市;而从地域上来看,主要的趋势是:中西部向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不断迁徙。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不断往城市迁移,使得中国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同时由于城市空间和资源有限,导致这些不断迁徙的外来人口逐渐在城市周围的城镇定居下来,形成了从城市化往城镇化的转变。

2、城市化的增长速度

中国一直以来以农业大国自居,过去我们常说‘10亿人口8亿农民’。随着改革开放这40年的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城镇化成为了世界上的奇迹。中国城市人口目前已经超过了8亿,已经远远高于农村人口的数量。在这40年中,中国城镇的数量快速增长、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快速聚集,城乡人口的结构急剧变化,城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高速发展,城市的社会治理体系也愈来愈完善。

中国城市增长的重要基础是工业化的发展。1978年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占全国的比例分别约从30%上升到80%;财政收入,城镇占全国的比例从20%上升到80%。城市经济40年长期高增长,增长率平均达到9.5%城市崛起使中国国土空间经历了重大改变。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中,1980年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3.67万平方公里,2016年建設用地总面积为39.07万平方公里,增长了1.65倍。其中建成区面积与城市建设用地40年分别增长了7.44和7.88倍。

3、工业化与城市化带动了城镇化的飞速发展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的人口逐渐向周边城镇溢出,进一步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城市布局将是由数万个中小城镇、数千个中小城市、数百个大城市组件而成。

改革開放40年,资本,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0%~80%,为了实现工业化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的进行优化升级。正是由于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使得曾经在老城区发展的工业类型的产业不断向周边城镇转移,即保证了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又保证了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有效的解决了中心城市人口资源饱和的问题,将人口过渡到了城镇,合理有效的分配了资源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城镇化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人口高度聚集,产业高度集中的城市也是环境问题最突出的地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从20世纪90年代的二氧化硫污染到2000年后的氮氧化物污染,再到近几年的雾霾和臭氧污染,城市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且对人体的危害越来越大。这是因为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没有把保护环境作为优先目标,一味地在追求经济的增长。城镇化的发展不能只考虑GDP怎么增长,人口怎么聚集,也要把环境保护和改善作为城镇化的主要目标。在改革开放的40年中,我国城市只有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着力解决城市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四、结束语

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的变化翻天覆地。中国人民正是由于经历了新中国解放后近30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产生了中国需要强大必须大力发展经济的社会意识,才能在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的先进思想理念时积极拥护,从而取得了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果。这也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中提到的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40年,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与飞速发展也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理论。而中国社会由城市化向城镇化的发展也进一步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参考文献:

[1]以上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和国家统计局,数据时间:2018年1月

[2]《国家十五计划纲要》

[3]《人民日报》9.28④《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6次报告》

[4]《中国统计年鉴》(2017)

猜你喜欢

历史唯物主义城镇化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新时代美好生活建构的根本旨归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论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思考巴洛克音乐
从《神圣家族》对生产概念的论述看这一时期唯物史观的发展水平
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面向及其实质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概念的当代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