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州太和话音系及音韵特点

2019-09-10朱兰芳

新教育论坛 2019年5期

朱兰芳

摘要:本文通过田野调查,描写出鄂州市太和话的声韵调系统,归纳其音韵特点。

关键词:太和方言;音系;音韵特点

鄂州市是湖北省的地级市,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连“矿冶之城”的黄石,西接“九省通衢”的武汉,南与咸宁地区毗邻,北同黄冈地区隔江相望。现辖鄂城区、华容区、梁子湖区3个辖区,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经济开发区2个开发区,古楼街办、凤凰街办、西山街办3个街办处。太和镇是梁子湖区的政府所在地,因其地名太和岭得名。距离市区59公里,东接大茗山山麓,西与公友乡毗邻,北与沼山镇交界,南与大冶金牛镇接壤。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1个居民村委会。太和话处于南北方言的交界地带,位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和赣语三种方言的交汇处,其语言内部系统复杂多样。

从目前的鄂州方言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主要集中在对鄂州江淮官话的研究,对鄂州赣语的研究时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1948年赵元任、丁声树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第一次对鄂州段店方言进行了系统性的描写,归纳其音韵特点,并将鄂州话划为楚语区。1978年出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按照李荣先生的分区观点,将湖北鄂州方言划为江淮官话,鄂州江淮官话古入声仍读入声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万幼斌《鄂州方言志》(2000)对自己家乡鄂州新庙镇方言进行了语音、词汇、语法等进行全面的描写。他根据李荣、袁家骅两位先生的观点将鄂州三十个方言调查点分为江淮官话和赣语区两大片。鄂州市东南及南部地区属于赣语区,太和镇就是在其东南部,属于鄂州赣语区。

鄂州赣语的研究主要有:万幼斌《鄂州方言析异》(1996)将鄂州江淮官话和鄂州赣语进行比较,简单地描写出太和话的音系。熊梅《太和话的语音系统和方言归属研究》(2005)对鄂州区赣语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太和话的社会调查,整理出太和话的语音系统,归纳语音特点,将该方言纳入赣语体系。金蓓《鄂州太和话音系研究》(2016)用描写语言学的方法对鄂州太和话的语音面貌进行全面的描写,并归纳出太和话语音特点。本文通过对太和镇的田野调查,发现太和话中的韵母系统中存在著鼻化韵,这是先前研究中所未提到的,因此归纳出来的音系特点也有所不同。

1太和话声韵调系统

太和话中的声母有20个,包括零声母在内;韵母有48个,其中鼻化韵有8个,自成音节1个;声调有6个。

1.1声母20个,包括零声母在内。主要包括:p,pʰ,m,f,t ,tʰ,l,ts,tsʰ,s,z,tɕ,tɕʰ,ȵ,ɕ,k,kʰ,ŋ,x,。

1.2韵母48个,包括自成音节的[n̩]在内。14个单音节和34个复元音,在14个单元音中有2个鼻化韵,1个自称音节:ɿ,i,u,y,ᴇ,æ,ɑ,ɒ,ɤ,o,ɯ,ɑâ,ᴇâ,n̩;在34个复元音中有6个鼻化韵:ɛi,au,an,ɔŋ,ʌŋ,iᴇ,iɑ,iɒ,iɤ,io,iau,iu,iɑâ,iᴇâ,ian,in,iɔŋ,iʌŋ,uæ,uɒ,uo,uɛi,uɑâ,uᴇâ,uan,uɔŋ,uʌŋ,yᴇ,yæ,yɒ,yɑâ,yᴇâ,yɛi,yan。

1.3单字调6个,不包括轻声。

阴平323  东该灯风通开天春

阳平31  门龙牛油铜皮糖红

上声42  懂古鬼九苦讨老五有

阴去45  冻怪半四痛快寸去

阳去24  洞地树硬乱罪近后罚

入声213  谷百拍麦月毒白盒

2、太和话的音韵特点

2.1声母特点

①太和话中的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声母时,基本上与同部位的清音合并。在收入的550个全浊声母字中,其中不送气的有131个。平声13个,上声18个,去声35个,入声字65个。以下是全浊声母字中的不送气情况:

平声13个:斋tsæ|饨tan|樵tɕiɤ|瞧tɕiɤ|蹲tan|蛇sɒ|神san|绳san]|塍[san|犍tɕiᴇâ|群tɕyan|凝ȵi|鲸tɕian。

上声18个:陛pi|并pin|垛to|肚tau|诞tɑâ|雉tsɿ|兆sɤ|纣tsau|仗tsɔŋ|士sɿ|仕sɿ|柿sɿ|撰tsᴇâ|咎tɕiau|键tɕiᴇâ|圈tɕyᴇâ|窘tɕyan|菌tɕyan。

去声35个:薄po|背pɛi|汴piᴇâ|队tɛi|兑tɛi|掉tiɤ|逗tɤ|藉tsɛi|褯tsɛi|载tsæ|剂tsɛi|饯tɕiᴇâ|滞tsɿ|稚tsɿ|治tsɿ|坠tɕyɛi|召tsɤ|赚tɕyᴇâ|站tsɑâ|传tɕyᴇâ|瞪tan|乍tsɒ|事sɿ|骤tsau|栈tsɑâ|射sᴇ|麝sᴇ|示sɿ|顺ɕyan|剩san|块kuæ|柩tɕian|谚ȵiᴇâ|仅tɕian|竞tɕian。

入声字65个:拔pɒ|钹po|弼pɛi|勃pɒ|饽pɒ|脖pɒ|白pæ|辟pɛi|叠tiᴇ|碟tiᴇ|牒tiᴇ|蝶tiᴇ|谍tiᴇ|协ɕiᴇ|达tɒ|夺to|笛tɛi|敌tɛi|狄tɛi|籴tɛi|独tau|读tau|牍tau|犊tau|毒tau|杂tsɒ|捷tɕiᴇ|绝tɕiᴇ|疾tsɛi|凿tso|昨tso|柞tso|嚼tso|贼tsæ|籍tsɛi|藉tsɛi|寂tɕi|蛰tsɿ|侄tsɿ|术ɕy|着tso|浊tso|捉tso|值tsɿ|掷tsɿ|逐tsau|闸tsɒ|炸tsɒ|铡tsɒ|镯tso|浞tso|舌s?|实sɿ|述ɕy|秫ɕy|食sɿ|蚀sɿ|赎tau|赎sau|及tɕi|杰tɕiᴇ|掘tɕyæ|橛tɕyæ|倔tɕyæ|极tɕi|局tɕy。

太和话中的全浊声母清化后,主要规律是:平声字读作送气清音,仄声字一般读作送气清音,只有少数仄声字读作不送气。袁家骅先生在《汉语方言概要》中提出赣方言的古浊塞音和塞擦音清化后,一律读作送气清音。太和话中的古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的时候,除了以上列举的字读作不送气清音,其它均读作送气清音。太和话的全浊声母演变基本与赣方言的演变一致,这一特点是太和话区别鄂州官话的主要特征。

②古泥母字与古来母字,无论洪细皆相混。古泥来母字在洪音前读作舌尖前边音l,在细音前统一读作舌面前鼻音ȵ。在鄂州江淮官话中,古泥母字在洪音前读作l,在细音前读作ȵ;而来母字不论洪细都读作。古泥来母字在太和话和新庙话中分别为:糯泥lo–lo,奴泥lau–leu,耐泥læ–lai,脑泥lɑ–lau,聂泥ȵiᴇ–ȵie,念泥ȵiᴇâ–ȵien,农来lʌŋ–loŋ,卢来lau–leu,来来læ–lai,雷来lɛi–li,料来ȵiɤ–liau。

在太和话中泥母字n与来母字l在洪音前相混不区分,一律读作舌尖前边音l;在细音前,一律读作舌面前鼻音ȵ。太和话中的“糯=摞”“奴=卢=炉=芦=鸬=庐”“脑=恼=老”。古泥来母字的相混情况是鄂州赣语与鄂州江淮官话的又一区别特征。鄂州江淮官话中的古泥、来母字在演变的过程中,其大致规律为:古泥、来母字在洪音前与来母相混,一律读作读作舌尖前边音l;古泥、来母字在细音前,古泥母字读作舌面前鼻音ȵ,古来母字仍读作舌尖前边音l。鄂州赣语和鄂州江淮官话中的古泥、来母字在洪音前演变一致,在细音前则有差异,鄂州赣语一般古来母字与古泥母字相混,鄂州江淮官话则不相混。古泥、来母字在鄂州赣语中的演变规律可以归纳为:古泥、来母字不论洪细皆相混;在鄂州江淮官话中则可以简单归纳为:古泥、来母字洪混细分。

③古精组、知组、庄组、章组字在洪音前,一律读作舌尖前清塞擦音、擦音tstsʰ s;在细音前读作舌面前音清塞擦音、擦音tɕ tɕʰɕ。在太和话的洪音字中不区分舌尖前塞擦音、擦音和舌尖后塞擦音、擦音;在细音字中精组、知系声母与见组合流。在洪音前:资精tsɿ–七清tsʰɛi–息心sɛi–知知tsɿ–装庄tsɔŋ–初初tsʰau–杀生sɒ–汁章tsɿ–身书san–城禅tsʰən。在细音前:姐精tɕiᴇ–切清tɕʰiᴇ–心心ɕin–猪知tɕy–抓庄tɕyɑ–刷生ɕyɒ–主章tɕy–出昌tɕʰy–竖书ɕy–醇禅ɕyan。

④太和话中的ŋ既可以充当声母又可以韵尾,充当声母的时候主要来自古见组中的疑母和影组中的影母字。例如:鹅疑ŋo–熬疑ŋɑ–额疑ŋæ–咬疑ŋɑ–鄂疑ŋo–爱影ŋæ–安影ŋᴇâ–恶影ŋo–哀影ŋæ–奥影ŋɑ。

2.2韵母特点

①遇摄字与帮组(明母除外)、非组、见晓组(合口一等)、影母字相拼主要元音为u,与端泥组、精组、庄组字相拼时主要元音为复元音au,与知章组、见组(合口三等)字相拼时主要元音为y,还有少部分字的主要元音为o、ɛi。例如:谱pʰu|固ku|互xu|图tʰau|梳sau|除tɕʰy|据tɕy|募mo|叙sɛi。

②太和话中的蟹假果摄字主要元音今读-æ、-ɑ/ɒ、-o,这与鄂东南东片的蟹假果摄主要元音演变一致。西片的蒲圻、通城,蟹二、假二与果摄-ai、-a、-o序列,蟹二有-i尾,假二为a,音值跟赣语核心区完全一致。东片的咸宁、通山、大冶、阳新为-a/æ、-ɑ/ɒ/ɔ、-o/ø系列。例如:来蟹læ|海蟹xæ|街蟹kæ|态蟹tʰæ|爬假pʰɒ|沙假sɒ|怕假pʰɒ|多果to|左果tso|火果xo|果果ko。

③太和话中部分韵摄的韵母今读Ei,主要有蟹摄大部分开口四等字、合口唇舌音字,止摄开口三等唇音字,还有少部分来自深摄、臻摄、梗摄的入声字。例如:犁蟹开四lɛi|妹蟹合一mɛi|碑止开三pɛi|皮止开三pʰɛi|眉止开三mɛi|习深开三sɛi212|七臻开三tsʰɛi|惜梗开三sɛi。

④太和话中的阳声韵韵母鼻尾弱化,变为鼻化韵,其主要分布在咸摄、山摄、臻摄的字中。例如:贪咸摄tʰɑâ|南咸摄lɑâ|三咸摄sɑââ|兰山摄lɑâ|颜山摄iᴇâ|缠山摄tsʰɑââ|根臻摄kᴇâ|恨臻摄xᴇâ。

太和话中的韵母中存在着两套鼻化韵ɑâ和ᴇâ。其阳声韵韵母系统不太稳定,韵摄的鼻音韵尾脱落变成鼻化韵,主要集中在咸、山、臻摄字中。

2.3声调特点

太和话中的古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古全清和次清归入阴平调,古次浊和全浊归入阳平调。古全清、次清和次浊上声归入上声。去声分为阴去和阳去,全清和次清去声归入阴去,次浊、全浊去声和全浊上声归入阳去。太和话中的入声自成一调。

3.结语

太和话中的全浊塞音、塞擦音清化后基本规律是:平声读作送气清音,仄声大部分读作送气音,只有少数字读作不送气。这一规律是太和话中的显著特点。古全浊声母在客赣方言中的演变规律为:不论平仄,一律读作送气清音。鄂州江淮官话的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为:平声读作送气,仄声读作不送气清音。太和话中的演变规律基本上与客赣方言的演变类型一致,其少数仄声字读作不送气清音可能是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本人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发现鄂州赣语中存在着成套的鼻化韵韵母,这是鄂州方言中的神秘特点。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有着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

[1]赵元任、丁声树等1948 《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北京:商务印书馆

[2]武昌县志编纂委员会1989 《武昌县志》,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3]詹伯慧1991《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4]万幼斌2000 《鄂州方言志》,成都:天地出版社

[5]李小凡2005 汉语方言分区方法再认识,《方言》

[6]丁声树撰文,李荣制表2010汉语音韵讲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7]谈微姣,2008鄂州方言语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

[8]金蓓,2016  鄂州太和话音系研究.荆楚学术,中国会议

注释:

①此处的洪细是指太和话中的洪细,并不是指《广韵》中的洪细。

②李佳《鄂东南方言蟹假果摄主要元音及相关问题》(2010)将蟹假果摄主要元音分为东片和西片。

基金项目:2017年度江西師范大学创新基金省级课题“语言接触视角下的鄂州赣语地理语言学研究”(课题编号:YC2017-S164)的相关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