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始县花坪烧火龙习俗的程式及功能

2019-09-10黄柏权沈甜

三峡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程式功能

黄柏权 沈甜

摘  要:花坪烧火龙习俗是一种集民间信仰、传统体育、工艺制作、岁时节令于一体的民间习俗活动。花坪“烧火龙”习俗与扫瘟除疫、消灾避害、祈求平安有关联。花坪烧火龙主要有扎龙、出灯、拜年、扫瘟、烧瘟、圆灯等程式。花坪烧火龙具有驱瘟逐疫、强身健体、休闲娱乐、文化展示、凝聚力量等功能。

关键词:花坪;燒火龙习俗;程式;功能

中图分类号:K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001-04

龙历来为中华民族所尊崇和敬仰,使其成为凝聚民族的重要精神纽带。在古代,龙被认为是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灵物,以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和渴望丰收是流行于全国各地的民间习俗。尊崇龙在我国具有普遍性,但各地对龙崇拜和信仰的方式却千差万别。比如,流行于湖北省建始县的烧火龙习俗就十分独特。“全国各地都有舞龙的民俗,但耍火龙,却是建始特有的民俗文化”,在建始县花坪镇,民间把“烧火龙”演绎成避瘟消灾、祈求平安的祥瑞民俗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五,花坪举镇上下,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一起参与,扎火龙、做蓝烟、筑烟花、烧火龙,形成一幅蓝烟翻滚、火龙腾挪、烟花灿烂、千人狂欢的壮观场景。为深入了解花坪烧火龙习俗,笔者于2018年8月16-20日前往花坪镇对这一习俗进行了初步调查。

一、花坪烧火龙习俗的历史考察

建始县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地处神秘的北纬30度线上,位于武陵山区腹地。作为湖北省30个千年古县之一,建始县建县已有17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事象丰富多彩。花坪是建始县下属乡镇,位于建始县南部偏北,境内山峦重叠起伏,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地区。花坪镇是古时“川盐入湘”的重要通道,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花果坪古生物化石洞群、龙潭坝向氏夫妇合葬墓碑、朱和中先生故居等名胜古迹。花坪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镇有汉族、土家族、苗族、回族、畲族等5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共计34882人,占总人口的60.98%,土家族、苗族、回族、畲族等共计22323人,占总人口的39.02%,多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包容,共同发展进步。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如过“月半”节的习俗,至今还流传着“年小月半大”的说法;在田间劳作时喜打“薅草锣鼓”,还伴有山歌,声乐并茂;在元宵节流行“赶毛狗”以及“烧火龙”习俗,等等。烧火龙习俗是花坪集镇居民在春节期间重要的传统民俗活动,目前,建始县文化部门正着手将其申报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花坪烧火龙习俗来源久远。据宋代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记载: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朝时龙灯已在大江南北流行。1994年出版的《建始县志》记载,晚清时期,春节灯会是一种大型综合性游艺晚会,场面十分热闹壮观,在建始县境内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县内有玩龙灯、耍龙舞的习俗。花坪烧火龙作为建始县独具特色的龙灯习俗,在清代已经流行。

关于花坪烧火龙习俗流传着这样两个传说。传说之一:在300多年前,花坪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瘟疫,死了不少的人,户户停尸、家家戴孝,疫情十分严重。玉皇大帝托梦给花坪的一位道士:“我得知花坪疫情严重,已经派赤龙下凡助你们扫除瘟疫,解救受苦百姓。你们用竹篾扎一条龙,用纸糊皮画麟,然后众人舞动龙身,再燃放烟花烧龙,就能驱走瘟疫。”第二天道士便将此事告知他人,全镇一起操办,瘟疫果然被扫除。传说二:100多年前,花坪“天花”肆行,吴氏族长吴德清一家也得此病,且家无男丁,便许愿正月出资,通街舞龙,结果全家病愈,连得两男。又说刘胜德一家,也属膝下无儿,许愿舞火龙之后,连生三子。由于烧火龙能驱邪消灾、得福偿愿,就逐渐演变为春节的节庆民俗。

由上可知,花坪烧火龙的起源与驱瘟逐疫、祈福增丁等有密切关联,与其他地方流行的正月十五玩龙灯和烧灯、赶毛狗等习俗具有相似之处,很可能受到外来节俗文化的影响。

二、烧火龙的程式

(一)火龙制作

“烧火龙”首先需要制作一条龙,即“扎龙”。“火龙”采用竹编纸扎,身长20米左右,分为9节或11节,取“单数有余”之意。“扎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工艺,其过程繁杂,耗时较长。制作火龙的材料主要是竹子,竹子以水竹、荆竹为佳,楠竹、驰竹次之。制作时上山将竹子砍回家,用蔑刀划成篾条,篾条的厚薄、粗细十分讲究。篾条划好后,就开始编扎,制作龙骨、龙皮、龙珠以及花筒、蓝烟等配件。

以制作一条九节的火龙为例,首先用竹篾、钢丝或者绳子等材料制作骨架,第一节长约九尺,其余八节长约七尺。龙骨由龙头、龙身、龙尾三部分组成,用3根麻绳相连。龙头制作技术难度最大,不仅在编扎过程上有讲究,还需凸显龙的神态和精神。花坪老街艺人金业大扎龙技艺精湛,他制作的龙头呈“张口吐舌、额宽角长,神威奋发、须髯飘扬”之态。龙身第一节最为特殊,因与龙头相连,长九尺,以增其灵活性,其它八节均为七尺,龙尾并无特殊讲究。龙体每节绑定一根杉木棒,也叫“龙节棒”,棒端串连一个竹篓,其内用两根横担固定,两端各燃放一只蜡烛,龙头有四只蜡烛。然后制作龙皮附在龙骨之上,龙皮由“丝皮纸”制作,将丝皮纸裁剪成“龙鳞”形状,染上色彩,用灰面熬制的浆糊裱在“龙骨”之上。之后将各部分零件安装好,一条神采飞扬的火龙制作完毕。

火龙配件龙珠呈球形,直径约24公分,以竹蔑扎就,同样内置蜡烛,下连木棒。花筒由土硝、雄黄、杉木炭灰、潮脑、磬生、镁粉等按比例配制后,灌入竹筒内,外插火药引线,一截竹节制作成一根花筒。花筒的制作过程需耐心细致,其配方、比例要适当,灌药的松紧也要把握好,否则花筒容易伤人。但为了达到“烧龙烧人”的效果,有的人户会在竹筒内加入松香,以增其粘附性。蓝烟制作,要求其烟“浓而不散”,仅用雄黄、土硝相配,同样灌入竹筒内,不再加配其他材料。

(二)烧火龙过程

花坪烧火龙过程十分讲究,共分为出灯(点睛、装龙、开喉)、拜年、扫瘟、烧瘟、圆灯等几个步骤。在举行点睛、装龙、开喉等出灯仪式后,一队坦胸赤膊,身着短裤的舞龙者在热烈的锣鼓声中闪亮出场,舞龙者踩着碎步,在场子上绕着大圈子,“火龙”在锣鼓声中上下翻腾,舞出极具观赏性的动作。等到现场气氛达到高潮时,随着舞龙者一声“要花筒哟”,人们便开始燃放蓝烟,向“火龙”喷洒花筒。只见蓝烟滚滚、火光四射,“火龙”在蓝烟和火花的包围中和手持花筒的人相互追赶,现场气氛热烈,惊险刺激,从而把“烧火龙”推向顶端。等到东家准备的花筒告罄,烟火熄灭,“火龙”又出发至下一家。

出灯。也称“火龙出山”,在正月初四这一天进行,出灯主要有如下几个程序:一是点睛。旧时在出灯之前,多由达官贵人或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以朱砂“画龙点睛”,现在多由扎龙艺人完成这一步骤。二是装龙。“点睛”之后,由龙班人员给龙珠和龙身内插香点烛,凡有损坏之处,即以准备好的丝皮纸修补。三是开喉。开喉祭祖是出灯前最为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一般在花坪老街口的王爷庙(土地庙)进行。开喉仪式上需备一只雄鸡、五谷杂粮。仪式由“龙班主”主持,先焚香点烛,敬天祭地,然后把雄鸡鸡冠掐破,将鸡血滴入酒杯,血聚则吉。然后大声念祷“开喉”辞:“一条金龙下凡来,玉帝令我咽喉开。一开天长地久,二开地久天长,三开荣华富贵,四开金银满堂,五开五谷丰登,六开六畜兴旺,七开百姓吉祥,八开天下太平!”

拜年。正月初四出灯之后,在龙班主的带领下,彩狮在前,火龙紧随其后,到花坪镇上逐户拜年。民间有“瘟狮祥龙”之说,狮子带瘟,所以在拜年的时候彩狮往往会遭到东家的故意刁难。龙是祥瑞的代名词,大家对待龙的态度则截然相反,对火龙不但不会为难,反而礼数有加。在火龙进门之前,东家全体成员点亮屋内全部灯烛,“亮灯接龙”。和彩人站在火龙一侧给东家“和彩道吉”,口诵“金龙来到福旺门,来给东家贺新春。敬祝老板新年好,老少安康百事顺”等吉祥词。当然,和彩人也会根据对象的脾性偶尔开开玩笑:“金色神龙一声吼,耐不活哒想喝酒。老板赶快拿酒来,好教金龙开金口”。念到此时,全场哄笑,东家老板并不发恼,笑眯眯地端上早已备好的烟、酒、茶犒劳龙班全体成员。

扫瘟。“和彩道吉”的拜年环节結束,接下来火龙要进入东家屋内扫瘟。火龙从东家房屋的左门左边(龙队面向东家房屋的右门右边)进门,经堂屋、天井、侧室、厨房,还有圈养牲畜的猪羊圈,逐一“扫瘟”,最后由东家房屋的(右门、右边)出来。此时,东家已经在门外准备好茶水、糕点、红包等,红包不直接给到舞龙人手中,而是必须放进龙口,意为“龙吞”。拿到红包之后,火龙连点三下龙头,意示言谢。整个扫瘟过程,龙身随着龙珠成S型翻滚舞动,龙头、龙身、龙尾需时刻舞动,舞龙人不能停歇,火龙不动则成“死龙”,认为不吉利。

烧瘟。扫瘟之后自然得除瘟,除瘟是整个烧火龙最重要的环节。“烧瘟”是整个活动的目的,也是“烧火龙”真正的由来,人们认为经过烧瘟之后方能使得地方太平,百姓安康。烧瘟一般在居民家门前场坝或街道等宽敞的地方进行,舞龙人头包布巾,不穿上衣,仅着短裤,似乎完全忘记寒风凛冽。舞龙珠者手持龙珠在前跳跃,舞龙者追捕着红色的宝珠紧随其后,火龙在锣鼓的乐曲伴奏声中翻腾跳跃。舞龙者采用碎步而跑,火龙成S型翻滚,或左斜线舞出,右斜线推进,或圆形绕圈,或盘龙造型。一般常用的动作有:翻滚、跳跃、喷水、沉海底、龙舔、睡眠。耍法有“单龙戏珠”、“蛟龙漫游”、“蛇蜕皮”、“龙头钻节”、“金龙追宝珠”、“龙腾跳跃”、 “龙头龙尾齐钻节”等。只见火龙一会儿腾空飞舞,似要冲入云端,一会儿又蜿蜒盘旋,像要入海破浪。精彩的舞龙表演,使得现场立即沸腾起来,东家老板搬出准备好的蓝烟和花筒,先燃放蓝烟,待到现场浓烟滚滚之时,再点烟手中的花筒,向龙珠、龙体及舞龙人身上烧去。花筒本不应烧人脸面,且需与舞龙人保持一定距离,玩到忘形之时,大家全然忘了禁忌,瞧见谁越胆小害怕,就拿着花筒向谁烧去。如遇花筒火花误溅,烧坏衣物和头发,大家也不会生气。龙班中倒也有几个具有真本领的,光着膀子,挺起胸膛,迎向熊熊火光,扯着嗓子向大伙喊:“来呀,要花筒哟!”现场烟雾缭绕,火花四射,甚是惊险刺激。制作花筒的土硝无毒,与现时制作鞭炮的“洋硝”(硝酸钾)不同,烧后仅在肉体留下红色印迹,实则无害。一场狂欢过后,“烧瘟”即告一段落。

圆灯。烧火龙活动自正月初四起,至十五结束,历时十二天之久。元宵节这天,龙班集齐全部人马,沿起始路线逐家“辞年”,但凡之前去烧过火龙的人家,都要去向其辞年。如果东家还有有剩下的花筒,则会再烧一次火龙,但这时已经无法再像之前那般热闹。跑完全部人家,辞完年,龙班会把火龙引到寺庙或荒僻之地付之一炬,谓之“送龙归天”,人们认为,龙上了天就会更好地保护大家。至此,整个烧火龙过程全部结束。

三、花坪“烧火龙”的功能分析

花坪烧火龙是流行于花坪集镇的一种独特的节庆活动,它集纸扎、绘画、舞蹈、神话传说、驱瘟逐疫、体育竞技等于一体,是一项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其一,驱瘟逐疫功能。自古以来,龙在人们心中就是一种祥瑞的象征,它能施云布雨,消灾降福,是人们信仰和崇拜的灵物,后来逐渐将其演绎成避瘟消灾、祈求平安的舞龙活动。在我国很多地方,民间老百姓都相信舞龙能驱瘟逐疫、消灾纳福。花坪烧火龙是建始县独具特色的一种舞龙习俗,具有驱瘟逐疫的功能。在整个烧火龙的过程中,扫瘟和烧瘟是两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火龙要经过人家的每一间房屋以及圈养牲畜的地方,将瘟疫灾害统统扫除,然后通过喷洒花筒,用燃起的火花将龙身上的瘟疫“烧掉”。而燃放的花筒中含有雄黄等材料,确实有杀虫祛毒的功效。整个烧火龙过程完成之后,把火龙引到寺庙或荒僻之地付之一炬。人们认为,烧龙是为了送龙归天,当龙上天之后才能更好的保护人们,为人们禳灾降福。

其二,健身竞技功能。舞龙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不仅可以提高舞龙人的心肺功能,锻炼人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还能磨炼人的毅力,陶冶人的情操,这样一种寓运动于娱乐的活动,必定会起到娱乐身心、强身健体的功效。花坪烧火龙不仅具有健身价值,还具有较强的体育竞技性,其舞龙过程相当于一场马拉松赛跑。烧瘟过程中禁换人,即便舞龙人身体受伤,均须咬牙坚持,不能临阵换人,这就要求舞龙人有强健的身体素质,足以支撑整个舞龙过程。而且舞龙人与观众的互动更是一场体育竞技与智慧的较量,山里人素来粗野豪放,燃放花筒和烟花的人从来不会对舞龙人手下留情,瞧着谁怕烧,谁在躲闪,花筒就会劈头盖脸,追逐不放。烧火龙活动是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以及意志力等多方面的考验。

其三,休闲娱乐功能。舞龙运动的娱乐性包括自娱性和娱他性,烧火龙娱乐性极强,对舞龙者和观赏者来说都是一次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机会。每到春节,烧火龙现场总是被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一幅人头攒动、千人狂欢的壮观场景,无疑是当地一道靓丽的民俗景观。舞龙人头包布巾,仅着短裤,赤膊上阵,舞动龙身,观众将蓝烟和花筒对着火龙以及舞龙人豪喷,只见火龙在人群中腾云冲雾,上天入海。现场锣鼓喧天,炮火声声,呐喊嬉笑,声浪冲天,人们恣意畅快,好不痛快。对舞龙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愉悦身心的锻炼机会和健身方式;对观看者来说,是一种视觉的刺激和享受,精神上也得到振奋;对所有人来说,精彩激烈的舞龙表演充满了吉祥和欢乐,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也为生活增添了欢乐。这样一个盛大而热闹的节俗活动对整个花坪来说都具有休闲娱乐作用。

其四,文化展示功能。舞龙运动既是体育竞技, 又是娱乐表演, 更是一种文化展示。花坪烧火龙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性质和内涵来看,花坪火龙文化具备有宗教龙和艺术龙的文化特征。人们把龙当作圣物或神灵来崇拜,把龙视为消灾避瘟的保护神,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对龙的敬仰和崇拜。用塑型、绘画、舞蹈、神话传说、竞技活动等方式表现火龙的鲜明艺术特色。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完善,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展现出花坪火龙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花坪火龙形象栩栩如生,更是展现出民间扎龙艺人的精湛技艺。在我国,舞龙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形态各异的艺术活动,不同风格的表现形式是对不同地域乡土人情的展现,阐释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花坪烧火龙运动在冽冽寒冬举行,舞龙人赤膊上阵与燃放烟花的观众们斗智斗勇,从火龙出山到火龙归天,无不体现着花坪人民的淳朴热情、朝气蓬勃、无所畏惧的精神。在烧瘟过程中,舞龙人一时腾空飞天,一时入海破浪,舞出多种多样的舞蹈动作,表现出精湛的舞龙技艺。

其五,社会凝聚功能。舞龙运动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和动作技能以及意志力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完善个人素质,还利于培养团队精神,舞龙过程需要大家的紧密配合。舞龙运动是一个需要多人相互配合的集体项目,以龙为核心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在龙珠的带领下步调一致,共同完成不同难度的各种复杂动作,将个人力量融入到集体当中,最终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不仅如此,花坪烧火龙丰富了花坪镇社区居民的节日文化生活。花坪烧火龙是一项全民参与的春节节庆活动,每年大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十五,花坪举镇上下共同参与,男女老少全民互动。花坪烧火龙从三百多年前延续至今,是人人喜欢、人人参与的民俗活动,有其广泛的群众性。每到春节,男女老少都参与到烧火龙的活动中来,营造出一种团结和谐和友善进取的氛围,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花坪烧火龙习俗是当地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传承的民俗活动,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社会功能。如今,花坪烧火习俗龙濒临消失,現状堪忧。受现代化浪潮的冲击,安全隐患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土硝等涉爆物品的严格管理,烧火龙民俗面临诸多传承困境。身怀技艺的老人逐渐老去,而后继无人,火龙制作工艺更是面临没有传人。因此,加强对花坪烧火龙习俗,尤其是火龙制作技艺的抢救和保护刻不容缓。

注 释:

[1] 谭德富:《土家耍火龙》,《中国民族》,2011年第10期。

[2] 吴自牧:《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3] 建始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建始县志》,湖北辞书出版社,1994年。

[4] 孔军峰、张莹:《民俗文化与舞龙运动》,《体育科技文献报》,2007年第10期。

[5] 庞进:《龙文化的几个问题》,《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责任编辑:杨军会

文字校对:向华武

猜你喜欢

程式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董维松《民族音乐结构型态中的程式性与非程式性》文献综述
2IN1厨房漏斗
程式的养分
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我有特异功能
功能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功能关系面面观
广汽传祺增程式电动车型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