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多功能性探析
2019-09-10丁冬
丁冬
摘 要:对农业多功能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并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五大方面对农业多功能性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旨在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多功能性
农业是一个综合系统,包含了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这种综合性是农业具有多重功能的一个基础。而农业多功能性是农業及其发展的客观属性,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和强化农业的重要战略地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农业多功能性具有公共性、内部性、外部性、多样性、关联性、整体性、差异性、脆弱性、正负性、显潜性等诸多属性,是分析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
1 现代农业的功能体系构成
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现代农业生产已进入了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展多功能现代农业是吉林省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等协调发展的正确道路与方向。综合上文,笔者认为现代农业的多功能体系构成,集中表现在生产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生活功能以及生态功能等方面。
1.1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既是现代农业多功能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功能。通过生产功能,可以促进产业兴旺,满足地区经济与民生发展的需要,并依托生产功能在产品、市场、资源等方面提供可持续的经济价值,对经济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现代农业的生产功能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第一,现代农业的生产功能降低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并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农业原材料、农机设施等资源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最终促进粮食综合稳定生产。第二,现代农业的生产功能对传统农业部门管理交叉严重、服务意识落后等方面有很大程度的改善。根据当前地区经济体制与农村生产力发展需求,构建了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体系。第三,现代农业的生产功能发挥了地区资源优势与地理优势,优化了区域农产品布局,打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自足的局限性,促进了新贸易环境下农产品贸易的国内外流通。
1.2 生活功能
现代农业生活功能的集中表现是了解并提高地区人们的身心健康水平、营养程度、生存基本需求、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状况、网络普及程度、信息沟通程度等。“互联网+”时代,农业的生产模式需要灵活结合各地不同资源特色,借助网络平台提供消费和所需的各种交流手段。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们美好生活的第一层需求就是对生存的美好需求,即主要对粮食的需求,而“安全”和不断提升的安全标准则是对该需求的最基本保障,因而现代农业的生活功能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功能。“放心粮”就是现代农业的产物,新型“放心粮”的准则是合格、合规、溯源,是现代农业典型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通过质量标识溯源模块来监控与管理。这种需求的改变刺激了市场供给,有利于实现根据需求制定产量的规模化“订单农业”。
1.3 生态功能
在绿色不断发展的新农业时代,市场经营模式必须符合现代生态农业的要求。在这样一个被新工业时代、互联网时代裹挟着前进的商业环境下,如果一味追求快节奏模式,则无法获得真正、可持续的经营模式重塑。现代农业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可持续保护与改善上。农业各要素本身就是构成生态环境的主体因子,因而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利用地区的农业自然禀赋条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三产”顺利运行和融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农业产生的资源浪费等“外部负效用”,具有非常积极的生态效益。
1.4 文化功能
现代农业的文化功能是促进现代农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功能。由于农业本身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因而该功能集中体现为农业在文化方面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教育、审美与休闲娱乐等与人们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有积极作用的各个方面,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现代农业的文化功能,其构成包括3个方面:第一,现代农业承担着文化传承的职能,通过该功能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村资源,挖掘、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风文明”。第二,通过现代农业的文化功能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目前,吉林省休闲观光农业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越来越愿意到近郊“农家乐”、家庭农场作短暂休闲,这无疑为农家休闲生态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三,该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区域特色龙头产业的发展,促进地区城乡之间互动。近年来,吉林省很多县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区域逐步形成,特别是一些特色产业已具备相当规模,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特色品牌。
1.5 社会功能
现代农业的社会功能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功能,集中表现为农业在社会与政治稳定的重要作用方面。也就是说,现代农业综合水平决定了政治秩序,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组织制度的形式。现代农业核心环节质量监管是政府多个部门之间的系统管理,结合社会大众共同监督管理,属于一个系统工程。第一,该功能的发挥需要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配合,通过严格的监管与内外控制,才能为现代农业的市场供给、平抑粮价、保质保量保价等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例如,根据政府确定粮价完成计划,并在资金供应上保证足额、及时和专款专用,完成粮食政策经营资金的准确归位,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投放与粮食库存同步增长。各环节之间通过相互配合,形成行业管理控制体系。第二,现代农业的政治功能可以通过农业生产大户、经营组织能手与致富带头人所起到的激励作用集中体现出来。带头人通过带领村民共同研究地区政策、最新资源共享等共同走向致富之路,也可以逐渐打响地区品牌。第三,政府通过农业保险制度、精准扶贫政策、金融普惠政策、金融改革制度、提高农林水务支出与贷款投入等方面,实现现代农业的政治保护功能。
2 现代农业功能体系的重要作用
基于上文对于现代农业多功能内涵的认识与其构成要素的分析,笔者认为,现代农业除了具有粮食供应这一传统功能以外,还具有其他如生产、生态、生活、文化与政治等多种功能,每一项功能都有集中表现,例如环境保护、促进乡村文明、保留乡村文化遗产、促进地区乡村平衡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收入、消除贫困、保障社会福利等方面。由于现代农业的功能体系涉及经济品与非经济品种类的多样性、形态的多样性,以及功能的多维性与功能之间的关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系统中,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与政治功能有机结合、互相依赖而又互相制约,同时又各自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独特的功能。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默顿认为,功能有显功能和潜功能之分。因而,现代农业的显功能是指人们能够认识到的、明显表现出来的行为结果,如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农田才能保证粮食安全等;而潜功能是指未认识到的、没有明显表现出来的功能,如农业文化对人类观念的影响,农业文化带来的旅游经济价值等。
从功能程度大小看,这些功能的大小,不仅影响农业总功能的大小,而且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和政治功能作用的发挥。从生活功能看,在现代农业多功能体系中,生活功能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功能。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这就决定了农业多功能性的功能大小和强弱会因人类活动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消费需求逐渐多样化,并对有机、健康、放心食品的需求增加,已經从最初的“温饱需求”发展为目前的“健康需求”,更加青睐品相、营养、口感、安全上都更佳的粮食。
从生产功能看,生产功能是促进现代农业多功能发展体系的核心功能,可以促进产业增效。其可以分为3个子模块,即产前子模块、产中子模块和产后子模块。产前子模块主要是生产要素的采购和分配环节,即通过农资、水系、农机、劳动者、土地、资金及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采购与分配,形成农资的“联购分销”等经营模式;产中子模块包括农业种植作业管理、植保管理、收割以及仓储,并进行不混杂标识记录,对已经形成的标识进行保全;产后子模块的核心内容是农业市场营销和订单农业信息的反馈。例如,新型粮食经营模式示范展示区实施的规模化生产项目,实现了根据需求制定产量的规模化订单农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内容之一是产业体系再造,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通过现代农业生产,为农户与相关产业提供较多的收益,提升产业效益。
从生态功能看,它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绿色衍生功能,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发展都应该融入现代农业建设中。该功能在整个现代农业多功能体系中起到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生产重组的作用。通过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等作用,该衍生功能日益得到重视。
从文化功能看,文化功能在现代农业多功能体系中起到精神传播作用。通过文化传承理念传播、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与宣传、休闲农业以及产业园区的建设,助力提升相关行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这种文化熏陶不仅针对农户,也针对相关行业中的城市人口,并可以使人们的文化素质与精神生活与时俱进,跟上信息化潮流。
从社会功能看,它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功能。可以通过“农户P+农业4G互联网I+新农村建设政策G”的创新型农业商务信息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试点,利用闲置厂房、园区等建设网商、微商创业园,为当地网商、微商提供低成本的服务,促进政策信息的正确传播与准确转化,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政策支持与保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