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 “花儿”社会民俗性由来

2019-09-10王玮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民俗花儿

王玮

摘要:“花儿”流行于我国的西部,是山歌的一种,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并且旋律和调式极为丰富多彩。它形式短小活泼,语言简练朴素,内容丰富多彩,曲调高亢优美。“花儿”流传地域非常广泛,影响较为深远,并富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精神特征,并且是这里众多民族所传唱的民歌种类之中最为主要的一种。笔者试图通过对“花儿”流传变异性、地域性等方面的分析来概括“花儿”民俗性的由来。

关键词:花儿;民俗性;地域性

“花儿”盛行于我国的西部,是山歌的一种,其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并且旋律和调式极为丰富多彩。它形式短小活泼,语言简练朴素,内容丰富多彩,曲调高亢优美。“花儿”流传地域非常广泛,影响较为深远,并富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精神特征,并且是这里众多民族所传唱的民歌种类之中最为主要的一种。因此,来源于高原上劳动人民生活之中的“花儿”,对他们自己来说,是一部动人的生活赞歌,而其中所孕育的战斗性色彩,对剥削阶级来说,又是一支锋利的斗争战歌。

一、社会民俗与“花儿”相辅相成

“花儿”是生活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以及周边地区的人民一同创作并演唱的艺术形式。不管把它放在祖国任何地方,或者任何民族的民歌当中,都是非常出色的。因为“花儿”的歌词、曲调都来源于普通民众社会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甚至高于我们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反映着当地群众的真实生活。

在民风淳朴硬朗的西北地区,“花儿”各种各样丰富的演唱形式与当地的社会民俗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密关系。“花儿”以社会民俗为土壤进行创作表演,社会民俗因“花儿”更加丰富多彩。

以我国青海省为例,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即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在青海省互助五十乡佑宁寺都会举办大型“花儿会”,也称为“正月十五观经会”。而“花儿会”的内容主要是晒佛、寺院法舞以及唱“花儿”等项目。又如农历二月初二,即我国传统的“龙抬头”,在青海省东沟乡大庄等地和湟中县土门关乡红岭村要同时举办大型“花儿会”。前者又称“二月二梆梆会”,主要内容是“跳梆梆”(击单面羊皮鼓跳酬神的舞)和唱“花儿”等项目;后者又称“二月二花儿会”主要内容有唱“花儿”和物资交流会等项目。再如农历五月初五,即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在青海省大通县、民和县、化隆县都要举办大型“花儿会”,会上以唱“花儿”、野游、庙会等为主要形式。

从以上例子中可以清晰的看出,社会民俗与“花儿”之间的关系是多么紧密。可以说每逢重大节日一定会唱起“花儿”,而“花儿”的所到之处一定会有大型社会民俗活动。

“花儿”形成于广袤的黄土高原上,是人民群众世代流传的文化瑰宝,更是在千百年的历史流变中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工、改造、吸收、借鉴、扬弃的活化石。它颂扬了人民群众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它唱出了各民族之间团结协作、友谊长存的心情;它抒发了劳动人民内心淳朴、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花儿”民俗性由来

随着历史进程的不断发展前进,“花儿”再不是简单的一种山歌体裁,其歌词曲调以及更深层次的思想内涵逐渐显现出来。这其中,相对突出的就是“花儿”的民俗性。

根据甘、宁、青花儿研究相关学者的探索和考学考证,秦陇地区广泛传唱的是以“花儿”、“少年”、“话儿”、“干花儿”等冠名的。“花儿”与中国最早的民歌集《诗经》乃至后来的《乐府》及《伊凉诸曲》等,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这些民族歌集中采编的西北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歌非常之多,其中一个歌曲中的歌词“花事趁年少”,以花比喻人或比喻事物,还有“风”和“陇山、陇头、陇坂”歌、立唱歌、相和歌等等,都与花儿同体同法,都应该是花儿最早的声音。据甘、青、宁许多的花儿研究工作者进行考证,“花儿”一词最早出现在距今1583年前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歌曲选集《玉台新咏》,揭开了“花儿”的由来之谜:文学家、史学家、诗人沈乐先生所作《领边绣》的歌词中有一句曰“萦丝飞凤子,结伴坐花儿”,自此之后沿用至今。

作者沈乐曾经两次赴西北参军长达10年之久,清闲时还请歌手唱“花儿”,这是历代士大夫阶层共有的雅兴。唐代时期西凉府进献的伊凉诸曲中有“立唱歌”,据史书描述为“歌者站立对歌,声音尖利,响遏行云”,其中虽然没有直接称之为“花儿”,但却完全和花儿对唱的情景相同。尽管中国自周代开始就建立了采风制度,历代统治者将民间歌、舞、乐曲等采集汇编作为打造宫廷音乐、文人音乐的依据,但是儒家思想一向视“桑间濮上”的山歌、野曲称之为“淫声”、“乱音”、“杂声”,是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的,更不能和以“平和”为主的《韶》、《舞》等音乐并列,所以历代史志中很少关于花儿的记载。這种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的分离状态,是我们国家文明史上最大的缺憾。万幸的是戍边的民俗文化爱好者、创作者在自己的诗歌著作中提及花儿的演唱以及流传传播情况,才使我们能从“蛛丝马迹”中为“花儿”的发展和传承找出一些依据和参考价值。

解放后的各族人民,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关怀下,使自身的文化艺术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这时期,作为宁夏、青海等地众多民族喜闻乐唱的“花儿”,更是有大量的作品涌现出来。宁夏、青海等地的各族人民出现了编“花儿”,唱“少年”的高潮。

“花儿”这种艺术形式渗透在宁夏、青海等地各族人民一年四季的生活中,它春天,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夏日,在锄草、浇水的青苗地里成长;秋天,丰收在金黄的打麦场上;冬日,在往来不断运送粪土的村道上……处处都荡漾着劳动人民铿锵有力的“花儿”。

参考文献:

1、专著:

[1]  郗慧民.西北花儿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年8月

[2]  张亚雄.花儿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8月

[3]  郭正清.河州花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民俗花儿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那些花儿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越长大越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