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识教育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对后进生转化的应用探究

2019-09-10张国秀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成功赏识闪光点

张国秀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后进生的内涵和外延、心理与表现进行了分析,就赏识教学法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应用大胆赏识、情感沟通、发现亮点、体验成功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旨在在改变差生问题上循找更有效的途径,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赏识 后进生 沟通 闪光点 成功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后进生始终是教育教学中始终存在而又不可回避的重要现象,也是教育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赏识教育是对学生欣赏的教育,为我们转化后进生也提供了重要依据。赏识教育既可以是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中,对我们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在转化后进生问题上有其独到之处。

二、理论研究依据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一句由衷的赞誉或是夸奖,都可能使他们受益终生。

三、赏识教育的心理学分析

3、1赏识──开启后进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上第一节课时,就这样对他们说:“在老师的眼里,你们没有聪明、不聪明之分;没先进和后进之分,只有有自信与没自信之分。那么,从现在开始,找回你的自信,老师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3、2赏识──震动后进生的心灵

古人云: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痛苦,而忽略了学习的快乐。古话意在劝导学生在勤奋刻苦地学习,但也容易使学生的情感闸门关闭,让学生找不到学习轻松有趣的感觉。当后进生受到赏识时,大脑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处在兴奋状态,就不会觉得练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四、赏识教育法的实施

4、1、树立赏识教育意识

教师树立赏识教育意识是实施赏识教育的开端,只有这种意识的形成才有利于这种观念的形成以及升华,对教育教学才有指导意义。体育教师理解和把握赏识教育及其内涵,从心理上接受和重视差生,让差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这种转化工作才具有实质意义。

4、2、平等对待每个学生

“平等”是教育教學中实施新课程标准一个基本要求,是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学生,那么,教学中的民主气氛将受到破坏,基本的教学秩序就难以维持。因而,教师的意识、言行和态度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不管学生是优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应当同样地给予关爱、理解和重视,也是对以人为本基本理念实施。

4、3、积极关注后进学生

在教学中,优生和后进生往往是教师最敏感的话题,往往无不认识,涛涛不绝。然而对后进生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多以轻视的目光对待或者忽略其存在,让学生受到无形的打击,而心理上的体验更强烈 ,这种“歧视教育”的表现,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而,我们应当对其成长给予积极地关注,如降低动作难度,简化动作标准,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4促进后进学生成功

创设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后进生体验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心理学认为:“成功使人愉悦,充满信心”。后进生尤其需要体验成功,因为他们所体验到的失败多于成功,他们所需要的“成功感”比其他学生更为强烈,多给后进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展示其优势,让他们在同学中得到肯定性的评价,减少阻力与挫折,帮助其建立“成就感”与自信,这对后进生的健康成长是很重要的。

4、5激发他们内在动力 体育新课程@版权所有@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肯定、表扬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且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如:学生在学习分腿腾跃时,由起初不敢踏跳提臀,到能够支撑起身体分腿提臀,就是一个进步,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不错,很好,进步很快啊,再勇敢一点,就一定能过去了!”这时,学生就会很有信心和动力再去试跳,直到最后能够很好的完成规定动作。由此,教师赏识性地评价和放大学生的优点,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满意、快乐、积极的情绪,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4、6增强后进学生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想一定能够实现的一种心态,是我们人类心理活动中最为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自信心对人的一生的发展,都起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能力,使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所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寓教于乐,减少阻力与挫折,帮助他们建立“成就感”与自信心,创设了这样的良好氛围,学生的体育锻炼就会变得轻松而有效。

五、结束语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我们面对每个学生,促使他们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对差生倍加关注,在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一个差生比造就一个优生还重要,以人为本的观念要贯彻到课程实施的始终,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总结、发现差生的“闪光点”,就能捕捉到教育差生的教育信息,探究出培养他们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潘菽 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心理学》波果期洛夫期基,魏安庆 等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3】《赏识你的学生》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成功赏识闪光点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足球比赛里的“排兵布阵”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