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2019-09-10刘建国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分值成功率评分

刘建国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院的60例嚴重多发伤患者为对象,根据不同急救模式将其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急救模式对患者开展救治,观察组依据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开展救治,分析不同急救模式对患者救治效果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为100.00%,与对照组的83.33%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初诊、急诊抢救、手术及住院时间,观察组患者上述用时更短,2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GCS、ISS、APACHEⅡ、SOFA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体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的80.00%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可有效缩短其救治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172-02

一、前言

严重多发创伤属于危重病症,则其常伴有多器官功能损伤,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针对此类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尽早救治,并有效缩短其救治时间尤为重要。在救治此类患者的过程中,涉及较多的科室,常规急诊救治模式存在较大的局限,我院进来开展的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能系统化、规范化的提升急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从而有效挽救患者生命。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院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0例作为对象,根据不同救治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析了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二、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入的严重多发创伤患者60例作为本次对象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救治方法将其分为2组,各30例。所选对象入组条件【1】:纳入标准:(1)均在入院时确诊为严重多发创伤,且均经影像学技术CT(ComputedTomography)确诊;(2)创伤严重度评分(ISS,Iraumaseverityscore,)16分以上;(3)年龄18-75。排除标准:(1)排除转运过程中死亡患者。(2)排除临床诊疗资料不全或中途转院患者。观察组:年龄最小18岁、最大74岁,平均(46.37±9.14)岁;其中16例男性、14例女性;ISS评分18-23分,平均(20.5±2.1)分;其中颅脑损伤11例、腹部损伤9例、胸部损伤10例。对照组:年龄最小19岁、最大73岁,平均(47.12±8.23)岁;其中19例男性、11例女性;ISS评分18-23分,平均(20.4±1.9)分;其中颅脑损伤14例、腹部损伤11例、胸部损伤5例。组间差异在一般资料方面未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急救模式:即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医院急诊人员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为其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抗休克及维持呼吸、循环功能治疗等,并进行有效的止血、包扎、伤肢固定,转运至医院进一步接受治疗。患者到达医院后,做好相关检查,检查项目根据患者的实际伤情而确定,结束检查后根据伤情转送至相关科室接受治疗。专科医生对患者进一步做伤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确定。如果患者需实施手术,则需做好相关准备,结束手术后,安全运送ICU或普通病。

观察组综合创伤急救模式:(1)接急救中心呼救电话,急救医生奔赴现场担当整个救治过程中的总指挥,并对患者实施快速评估、初步急救,立即转运。(2)转运过程中将患者的基本资料、致伤原因、病情初步评估结果等向医院急救微信群做出反馈。根据前方反馈的情况,在院的急救医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相关科室专科医生及时到位等待病人。(3)当救护车到达医院后,做好相关交接,采取规范化、流程化的救治,如:监护生命体征,留取血标本、交叉配血、止痛、补液扩容等,并急救微信群发送急救绿色通道检查、检验单。(4)专科医生根据其评估结果、检查情况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如果患者需实施手术,急救微信群与手术室、麻醉师联系,并将术前工作准备充分,签署各类知情书、术前谈话等在手术室外沟通间完成,如果患者的手术指征不明确或无法耐受手术、麻醉治疗,立即收入ICU(Intensivecareunit,重症监护室)稳定生命体征救治。

(三)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救治时间情况、GCS

(GlasgowComaScore,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2】评估,分值为3-15分,评分标准:重度昏迷3-8分、中度昏迷9-12分、轻度昏迷13-14分、正常15分。)、ISS(采用创伤严重度评分量表【3】评估,分值0-75分,评定标准:严重上:ISS>25分;重伤:ISS>16分;轻伤:ISS≤16分。)、APACHEⅡ(AcutephysiologyandchronichealthevaluationⅡ,采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量表【4】评定,APACHE包括三个部分,即CPS(Chronicphysiologyscore)、年龄、APS(Acutephysiologyscore),各项以0-4分计分,总分0-60分,应用于评定患者死亡风险,而APACHE总分为0-71分,分值越高风险越高。)、SOFA(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采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量表【5】评定,用于评定患者器官衰竭程度、生命体征等,分值为0-48分,分值越低越好。)、生存质量(采用SF-36量表(shortform36questionnaire)评定,包括生理、躯体、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各项分值100分,分值越高越好)等评分以及满意度(采用院内自制问卷对患者以及家属等进行调查,分值100分,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等)。

(四)统计学处理法

应用spss19.0软件整理和分析患者检查诊断结果。独立样本t检验定量资料,表示行均数±标准差,检验计数资料用X2,行百分比(%)表述,P值评定两组差异,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2组患者救治成功率对比

所有患者经不同模式救治后成功率情况见下表1所示。

从上表1可见,在救治成功率上,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为100.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二)2组患者救治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病情初诊、急诊抢救、手术及住院时间等情况见下表2所示。

从上表2可见,在病情初诊、急诊抢救、手术及住院等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三)2组患者相关指标评分对比

所有患者GCS、ISS、APACHEⅡ、SOFA等评分情况如下表3所示。

由上表3可知,在GCS、ISS、APACHEⅡ、SOFA等评分上,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四)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社会、躯体、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情况如下表4所示。

由上表4可知,在生存质量方面,两组社会、躯体、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五)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所有患者社会、躯体、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情况如下表5所示。

由上表5可知,在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体为80.00%,观察组总体为96.67%,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四、分析讨论

严重多发创伤是由两个及以上部位发生严重创伤,多见于意外事件,其中任何一个损伤均可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针对此类患者,其救治的黄金时间为伤后一小时之内,如果患者在这段时间内获得有效的救治,则其病情可获得显著改善,还可减少各种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救治成功率。常规救治模式,主要由急诊医生参与救治,在患者到达医院后,由医生对其病情做出初步诊断,然后根据结果进行会诊,之后根据其病情将其安排在相应的科室进行治疗,此种模式极易导致各个科室配合不到位,无法有效的协调沟通,从而延误其救治时机,进而影响转归和愈后。在专科会诊的过程中,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因存在多处损伤,累及头、胸、腹部及四肢部,因此其他损伤极易受到忽视,而发生误诊漏诊的情况。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可通过医院微信急救群将各科室工作有效协调,系统化、规范化的开展,从而缩短患者会诊检查时间,确保其在最佳的救治时机获得有效的救治,从而利于改善其愈后和转归。该研究结果显示,在救治成功率上,对照组为83.33%,观察组为100.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可有效提升患者救治成功率,从而挽救其生命。在病情初诊、急诊抢救、手术及住院等时间上,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可将患者的救治时间大大缩短,同时还能促进其预后恢复。在GCS、ISS、APACHEⅡ、SOFA等评分上,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可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可稳定其生命体征,从而促进其病情好转。在生存质量方面,两组社会、躯体、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等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可极大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体为96.67%,观察组总体为80.0%,二者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患者及其家属对综合创伤救治模式普遍较为满意。

综上所述,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多发创伤患者可有效缩短其救治时间,提升抢救成功率,减少相应并发症,还可改善其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桑红琼.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04):22-24.

[2]楊俊,黄和民,陈麒麟.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20):2429-2430.

[3]吉木伍里.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53-154.

[4]曾景,严远森.综合创伤急救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6,16(07):30-31+94.

[5]陈金霞.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J].系统医学,2018,3(09):184-186.

猜你喜欢

分值成功率评分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急诊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坚持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
双周最佳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