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生”制宜来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感

2019-09-10杭行 衡容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高校

杭行 衡容

摘 要:青年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高校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青年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阵地。当前社会结构急遽变革转型的背景下,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基于现代教育方法和理念,本着因“生”制宜的原则全面推进高校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既有能力也有意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高素质青年人才。

关键词:因“生”制宜;社会责任感;高校

新时期下,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教育和引导高校青年、着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契合社会发展需求、实现教育目标职能的根本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急需的合格建设者、共产主义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因此,高校教育应该围绕“全面素质教育”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展开,坚持以因“生”制宜思想为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著力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和精神价值的有志、有为、有担当、有能力的青年人才。

一、高校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

1、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加强高校青年责任感培养工作是当代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国际社会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也处在转型升级的变革进程之中,改革开放持续深入,社会变革持续加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精神生活需求则日益提高,社会意识形态深度重塑,受信息时代影响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激荡,个人主体存在意识也空前高涨。[1]个人主体意识形态强化下的集体感缺失和责任感缺失问题凸显。因此有针对性地强化高校青年责任感培养工作落实、强化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是社会发展实践对高校教育的必然诉求;是强化高校教师和学生思想道德和个人素质以更有效地应对当前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必然需求;是重塑当代高校良性教育理念和意识形态的必然需求。

2、是社会发展的应有之义

加强高校青年责任感培养工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我国正在经历的变革和转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也是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社会人做社会事,社会人也应担得起社会责。当前中国共产党正在领导人民阔步前行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致力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过程也急需年轻有为、敢于创新、敢于承担使命的青年人才加入和推进。[2]同时,高校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二、因“生”制宜有效推进高校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

1、以人为本,尊重青年成长规律和高校教育规律

多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实践带来的是经验上的丰富和效能上的提升,而这种优势经验也应该被引入到高校青年社会责任感培养中来,即:以人为本,尊重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尊重成长。开展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要同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相契合,要尊重青年的成长规律,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要直面青年个体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做到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因“生”制宜,要展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要致力于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3]为此,就要紧密结合高校教育规律,制定以不同学年和不同学生类型为单位的培养计划,并严格按照既定计划稳步实施,踏实推进,既要避免盲目冒进,也要避免裹足不前。

2、因“生”制宜,疏通和完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通道

目前高校开展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的要途径包括如下六种:“两课”(思想道德课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校党团组织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各协会教育实践活动、班级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塑造的人文环境影响,以及教师的教育引导。面对新的形势赋予的新的任务,高校要致力于疏通和完善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通道,针对不同的学生类型统筹规划培养方法和途径,发挥各个培养功能模块合力,提升整体培养效果。充分注重教育方法的更新改善,立足实践,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打通培养渠道,设置差异化的培养目标,实施差异化的培养方法。

3、提高认识,充分做好顶层设计

开展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同样需要关注的是:这一工作并非单一、割裂的体系和任务,而是一个综合不同要素和不同主体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矢志奋斗的浩大工程。这一过程既要力求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也要力求社会发展和价值实现。这就要求学校要多方考量,周密规划,尤其要做好顶层设计,以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布局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既要掌控宏观层面的教育目标走向,也要注重微观层面的方法细节和具体效果。

目前高校实施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多为大众化的教育理念,这是一种扁平结构的教育状态,缺乏层次性和立体性,也缺乏个性化设计和顶层设计,缺乏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相结合、因“生”制宜教育与系统规范教育相结合,因此在教育理念上重点不突出,态度不坚定,效果不佳。为改善这一状况,就要有针对性地提高认识,做好顶层设计:一方面,在宏观的战略布局上,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要致力于统一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提升青年学生政治素养,对青年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加以有效引导,使其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做对接。另一方面,在实施细节上,社会责任感培养工作应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进行更高和更深层次的拓展,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政治教育为目标,以此培养青年学生既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又具备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既有鲜活和积极的创新进取意识和使命必达能力,又有正确和完整的思想观价值观体系。

注释:

[1]李睿.关于高职院校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4(9):124-125.

[2]魏海苓.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广东高校的实证调查[J].现代大学教育,2014(01):80-86.

[3]熊超.中国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的反思[J].广西社会科学,2016(12):217-221.

作者简介:

杭行,男,助教,成都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四川成都,1990年5月生。

衡容,男,讲师,成都大学商学院辅导员,四川成都,1986年7月生。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感高校
新课改下的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问题对策
基于大众文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感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