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2019-09-10王黎宏
王黎宏
当下,劳动与技术课程成为贯彻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影响深远,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注重知行合一。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提升学生对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打造“动手动脑、有趣有效”的走心课堂。
如今的中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较大,平时缺乏劳动实践的机会,也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这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劳动态度、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学生对劳动不重视,家长又经常代劳,中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能力不尽如人意。为何劳动教育看似地位提升受到了重视,但学生实际劳动意识、能力依然欠缺?想要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注重知行合一。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提升学生对初中劳动与技术课程学习兴趣,打造“动手动脑、有趣有效”的走心课堂。从课堂教学策略角度出发,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优化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时空
(一)教学内容本土化
依据教材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设计。充分发现本地区的文化及传统特色,并结合其开展相应的教学。形成贴合学生实际的特色教学。如,我们苏州的园林建筑闻名天下,玲珑秀美的园林建筑文化浸润着每个苏州人,我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访园林,对相关园林建筑的外观结构进行探究,然后进行冠云楼、远香堂、玲珑馆、芙蓉厅等一系列园林建筑模型的制作,学生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熟悉感、自豪感进行学习,驱动教学提升。
(二)呈现形式多样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多样化。单一的教学内容固然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是不利于学生兴趣化的培养。所谓多样化,是指在同一个项目的基础上设置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衍纸项目的学习,课堂上既有平面书签、贺卡的呈现,也有立体美食、卡通动漫形象的表达,还与苏州传统文化结合,制作了精美的苏式衍纸团扇,学生的制作兴趣被全面调动了起来,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技能方法都具有多样性。每学期的学习项目不宜过多,一两项就好,这样能够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更加扎实。
(三)教材资源延展化
1.抓住教材中的技术资源。就教材本身来说,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小,需要教师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如苏教2013版《工艺制作》的教材中制陶工艺的项目陶壶的制作,现在学生对于茶壶的文化较为陌生,于是在同一泥片塑形的技术上,可以让学生进行了长城、有趣的脸、奇妙的鱼等泥片塑形制作,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教材资源,又较好地将技术与学生生活融为一体。
2.提升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民间的傳统工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教材中有很多涉及这一部分,必须进行更好的开发继承。如,苏教2013版《工艺制作》的教材中雕刻工艺中的项目透雕花窗,与苏州园林建筑里的花窗结合起来,既能充分利用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又能将苏工雕刻的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经过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也使相关的工艺不断得到发展。
3.觉察教材中的整合契机。新课程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课程之间都是相互结合的,利用这一特点,对教材进行挖掘,只要把握好重点,完全可以成为劳技课堂新的亮点。
4.实现教材中的落地需求。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技能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些大都能在我们的教材中找到,如园艺、木工、陶艺、布艺等,我们要立足教材,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综上所述,通过对劳技教材的不断挖掘,采取这一系列措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乐学、善学,教师愿教、会教。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一)尊重与信任,诱发快乐学习
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技能学习中更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学生的情感状况能够对学习造成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进行感情投资,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学生就会呈现相应的喜悦和兴趣。因此,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教师自身要十分投入、要感兴趣,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分享。用安全、信赖、友善的情感氛围,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勇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欲望。
(二)觉察与激励,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师的觉察和鼓励,会让学生心里泛起阵阵涟漪,收获不一样的认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投入程度不同,内心体验自然各不相同。有学习成功目标达成的喜悦,自然也会有尝试失败的难过与反思。当一个人失去了自信心,产生自卑感时,他对身边的一切都不会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里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更好把握,在爱护尊重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失败要加强引导;对于学生的成功要有敏锐的觉察力,并迅速公开地予以正向鼓励。将学生一开始的好奇心理转变成乐于学习、探索的行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萌生兴趣,获取知识。
(三)情境创设合理,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乐于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不断提升,动手能力不断增强,有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改善。
三、注重知行合一,提升学习兴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知行合一”,将“教学做”视作一体,“做”是核心。初中劳技课强调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养,教师以实践为基础,在知行合一中强化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对劳技课产生积极持久的兴趣。
(一)巧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巧妙的情境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让学生提出感兴趣的各类问题,激发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如,上绳结工艺的实用结时,就创设一个危急情境,学生必须在自己身上打一个牢固的结,然后放绳子逃生,结束后需要将绳子收起来,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兴趣盎然的顺利掌握了救护结、接绳结、缩绳结三个实用结。通过这样的互动,对学生的需要进行发现和满足,这对学生性格培养等方面会产生积极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劳技课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实践能力
初中劳动与技术课倡导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与技术素养。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去探究并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实操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将有别于其他考试科目,学生会倍感兴趣。
(三)鼓励交流质疑
学生对探求结果保有自己的观点并且用实践来印证,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实践操作后,选择正确的方法。在正确方法的基础上再经过反复的验证,学生得出最合适自己的技术方法。通过讨论实践,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问题。不要轻视看似平凡的反思、质疑,善于捕捉这些火花,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在研讨和实践中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获得了成就感,乐在其中,逐渐增强了对劳技课的学习兴趣。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终身学习和美好生活所必需的劳动与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想要学生乐于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与时俱进、相互促进,不断淬炼课堂,这样会使学生得到鼓舞吸引,会对学科产生更大的兴趣,并将其发展成为持续的兴趣爱好。能动学习,指向学生自我成长,指向学生未来,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入探索、实践。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