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预设:拓展语文阅读教学空间
2019-09-10耿爽爽
耿爽爽
作为一项开放性的探究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随着语文教学生态体系中各个要素的变化而做出动态性变化,因此阅读教学设计应从单一化的设计思维走向多元化,走出“预设”和“生成”的二度阅读设计惯性,寻求阅读教学设计的立体化、多元化维度,让弹性预设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常态,通过弹性预设为学生营构立体化阅读空间,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
思维具有规律性。语文阅读教学作为一项思维活动,也就意味着有规律可循,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教学内容进行预设。然而,语文阅读教学又是一项开放性探究活动,具有极大不确定性,会随着语文教学生态体系中各个要素的变化而做出动态性变化。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处理好预设和自然生成之间的关系,弹性预设正是引领语文教学走出这一困境的积极转变,它打破预设的唯一性,为学生创造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让文本阅读的维度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而拓展语文阅读“思维空间”,使预设和生成实现高度和谐。
一、弹性预设学生差异性,拓展语文阅读“认知空间”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预设,往往是面向全体学生展开设计,关注全体学生,进而根据全班学生语文整体认知水平,预设阅读教学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这种预设的缺陷是忽视学生个性,不同学生之间语文认知兴趣、认知水平等存在很大差异性。这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如果我们忽视学生认知个性化特征,必然会制约学生阅读个性发展,从而降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弹性预设,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认知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制定差异化的阅读教学目标,并根据阅读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弹性化预设。
例如古诗《夜书所见》,这首诗一二句和三四句的思维跨度比较大,一二句是写秋景,飘飞的梧叶,萧瑟的秋风,传送的阵阵寒声,渲染出凄凉的氛围;而三四两句,写的是儿童提着灯在夜玩,与蟋蟀逗乐。两个场景,一暗一明。这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同学生对诗歌迥异的场景就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基于学生认知的差异性,拓展语文阅读认知空间,帮助学生在空间变换中进入诗歌。根据学生阅读认知空间拓展的需要,我抓住“动客情”引导学生展开学习活动:请抓住“动”“客”“情”,任选一个词说说你的学习所得。例如,是什么“动”了“客”情,“客”字告诉我们诗人处于什么样的处境?“情”是怎样的“情”……这个环节抓住“动客情”,给学生提供更多认知的机遇,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总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话题,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开动脑筋,从而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从而达到拓展认知空间的目的,进而透过“所见”去透视“客情”。
弹性预设学生差异性,还需要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认知特点,即认知上的优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根据学生优劣势为学生预设不同的认知空间,使学生优劣势形成互补,并努力解决学生存在的不足,从而提高预设的有效性。
二、弹性预设文本独特性,拓展语文阅读“想象空间”
文本是实施语文阅读的载体,每一篇文本都是一个艺术个体,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就需要我们在文本预设时,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还要关注文本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因循文本特点和文本个性,弹性预设文本的独特性,撬起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让阅读教学变得灵动、富有活力,实现语文阅读“想象空间”的延展。例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我”两次去“鸟的天堂”的场景,两次的写法不一样,第一次没有见到鸟,“我”有些失望,第二次见到了鸟,感受到“鸟的天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显然,除了表现不同时段“鸟的天堂”的特点外,更是为丰富“鸟的天堂”之美,一静一动。基于文本构思的特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围绕两个不同场景去展开想象:那个早晨,“鸟的天堂”是一幅怎样的情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再发挥想象力,想一想这里的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在那个夜幕下,这些鸟在干什么,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将这些场景还原出来。这个环节,正是基于文本的独特性,引导学生多次发挥想象力,通过第一次调动想象力,引导学生进入动态的鸟的天堂;通过二次调动想象力,又将学生引入静态的鸟的天堂。由于弹性预设,文本所营造的空间被还原出来,同时又将学生带入文本营造的“静”“动”二度空间,从而在想象中感受到二度空间不同的美,进而让学生感受到鸟的天堂丰富的审美内涵,学生对自然、鸟的热情之情也随着想象的展开而水到渠成。
三、弹性预设阅读开放性,拓展语文阅读“思维空间”
文本内涵具有丰富性,这种丰富的阅读空间将随着阅读主体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不同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延展。这需要语文教师在预设时,能够对阅读文本出现的“可能性”进行预设,让文本阅读的维度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而拓展语文阅读“思维空间”。例如《钓鱼的启示》一文,引导学生围绕“钓鱼”事件谈自己的启示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会获得怎样的启示?这既有固定性,受文本語境制约,但是又具有丰富性,受学生个体经历和认知水平影响。这需要我们对学生个体经历和认知水平进行弹性预设,从而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启示”进行弹性化预设,并促进学生多样性思维发展。
从文本内容来看,强调的是一种契约意识,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自觉遵守社会契约,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从“我”层面而言,良好习惯的养成,能够受益终身;从父亲层面而言,身教要重于言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非常重要;从教育层面而言,好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能够将文本作为起点,对文本进行弹性预设,从不同的层面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必然能够迎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思维境界。在思维预设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思维载体,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四、弹性预设阅读体验性,拓展语文阅读“情理空间”
文本创作是时事触动下的产物,它是作者情感触动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对作者主体体验进行弹性化的预设,包括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作者人生经历等,从而关注学生情感和思想体验,拓展语文阅读的“情理空间”,让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受到有益的滋养,情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智性。例如古诗《长相思》的教学,在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我对阅读教学进行了以下预设:
“配乐朗诵”为诗歌选配一首音乐,模仿诗人的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诵说说你读出了怎样的情?
“诗画空间”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用作画的方式描绘出诗歌的几幅画面,谈谈你作画过程中情感。
这个环节,聚焦学生自主体验,拓展学生阅读的情理空间。首先,通过为朗读配音的方式,促使学生凭借情感体验在语文语言和音乐语言之间进行情感置换,从而扩大学生阅读的情感体验维度和空间;其次,模仿诗人角色,又在学生角色和诗人角色之间进行转换,从而使学生进行情感迁移;最后,绘画语言形式的运用,又促使学生从诗歌营造的艺术情感空间向现实空间转移。弹性预设,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情感变得更加丰润,而且情感触摸的维度更加多元化。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具有无限的创造空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思维,从单一化的设计思维走向多元化,走出“预设”和“生成”的二度阅读设计惯性,寻求阅读教学设计的立体化、多元化维度,让弹性预设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常态,通过弹性预设为学生营构立体化阅读空间,引领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
(责任编辑 范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