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文性阅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袁钦联
袁钦联
摘 要:随着“大语文观”教育理念进入小学校园,互文性阅读教学已经随之在各校的教育工作中推广开来。通过这一教学方式,教师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爱上语文的学习。这里笔者结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从“大同小异”、“追本溯源”以及“媒体利用”几个方面,阐述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互文阅读教学;素材开发利用;简要探析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互文性理论以其独有的包容性和可拓展性被引入语文教学课堂,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构建互文性阅读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通过互文性阅读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进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大同小异中开发互文性阅读素材
在从“互文性”文本之间的关系来探讨,它们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对照教材中课文语篇,为学生开发更多的延伸阅读素材[1]。
(一)“同人不同文”的对照模式
“同人不同文”是互文性阅读教学的最基本方法之一。例如,在李白的《夜宿山寺》这篇课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李白其他的诗作进行拓展阅读,并让学生写下简单的阅读笔记,从中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两篇作品的异同点,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作者的生平。
(二)同题材但角度不同作品的对照模式
例如,教师在教授《难忘的泼水节》一课中,可以搜集其他关于泼水节的阅读资料,如散文、诗歌、故事等,让学生对比阅读,基本掌握通过不同角度来表达同样事物的能力。这昂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
(三)同写作方法作品的对照模式
例如,在进行《林海》一文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荔枝蜜》这篇作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课文写作方法的印象,更能提升學生的领悟力,使其体会到异曲同工的意境,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积累。
(四)同一主题却不同特点的对照模式
例如,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阅读其他类型的送别诗,并让学生体会同为送别诗,但所描写的景致、表达的感情、内涵等存在巨大的差异,从而使学生写作的时候思维更加多样化,不被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限制,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2]。
二、在追本溯源中开发互文性阅读素材
(一)以互文主体为主导,引导学生阅读名家经典
如在《草船借箭》一文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适合当前年龄段版本的《三国演义》原著,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课文在脑海中的印象,更能引发学生对三国文化的兴趣,以小见大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累积。
(二)以互文主体为主导,引导学生阅读原有诗文
如在一篇课文中引用到的名家诗句或者名人名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此进行延伸阅读。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本身的理解,也能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
(三)以互文主体为主导,鼓励学生深入探究阅读
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名篇阅读,并要求学生思考所读文章和课文之间的联系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以互文主体为主导,引导学习进行课前铺垫阅读
在学习某篇课文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同作者与课文内容或者主题有关的作品,或者节选课文的原著,以帮助学生更快理解所学课文的背景和知识,并在课后持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3]。
三、在媒体利用中开发互文性阅读素材
(一)通过影视片段或课件形式拓展阅读
相比文字,直观的照片或视频等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课文相关的照片、视频等,使学生更加深刻而直观的理解所学内容,加深记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多维思考,积极讨论。
(二)通过歌曲、绘画等艺术形式拓展阅读
除了图片和视频之外,更为抽象的艺术形式也同样适合小学生拓展阅读。如将故事配上音乐唱出来,以及带领学生鉴赏课文中提到和相关的歌曲等,以此加深学生对于课文感情的感受。让学生把写景课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来,也可以起到加深学生理解记忆的作用。
(三)通过动画形式拓展阅读
小学生对动画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比如在讲授童话故事相关的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先看一遍动画,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更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增强了学生的共情能力。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也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他们自行搜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并进行交流和探讨的活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阅读写作能力,通过“互文性阅读”的教学方法,创造更丰富多彩的阅读模式,使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体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轻松快乐中提升读写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良性发展,为他们日后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飞飞.互文性理论在群文阅读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2016(28):52-54.
[2]陈琳.小学名家文学作品互文性教学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6,30(1):73-78.
[3]贺敏华.谈互文性阅读教学对语文“深度阅读”的有效实现[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沿(上),2016(12):7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