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

2019-09-10李团清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共同发展创造新课程

李团清

摘 要: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造一个有利学生共同发展的“场所”,让学生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以至于激起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共同发展,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共同发展;课堂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師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交流、合作和主动参与,重视已有结论的背诵,被动模仿,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重视过程的严格统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复习巩固,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忽视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新课程要求我们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这就必须探索学生学习的新的学习形式,真正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应当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给学生一些权利,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困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条件,让学生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学生自己向前走。

一、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数学课堂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学生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数学内容发生相互作用,建立自己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1、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加强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应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贴近的生活情景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教师要善于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情景,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2、依据学生实际,引出让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

紧密联系学生的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根据其情节和数据编出应用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会被吸引住。这种做法,独具匠心,在其变化过程中,交待了新知识的来源和形成过程,便于学生理清新知识的来龙去脉。

3、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和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二、真诚面对学生,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是平等的交流者。纵观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以讲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宰者,学生学会怎样学,都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之下,稍有不从就要受到教师的指责,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缺乏生命活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唯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

2、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就是教师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各方面的技能也就会得到发展。

三、把课堂还给学生,用心灵抨击思想火花

1、让“爱意”充满课。没有“爱意”的课堂不是理想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把爱心留给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爱意”,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的学;课堂上有了“爱意”,师生之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课堂上有了“爱意”,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2、让“创意”引领课堂。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教师必须走下“一言堂”的讲坛,多给学生机会,让他们能就所学的内容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课堂成“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天地。

四、改变学习方式,创造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是思维的体操,是人类智慧王冠上最明亮的宝石。数学教学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学生学习数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数学知识、技能,发展个性品质的过程。数学学习中的发现也是经过教学法加工的、再发现过程,是对人类发现过程的一种体验。而学生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要满足学生的这些需要,就得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他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大大加强了探究式学习的比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发展,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共同发展创造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绍兴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对幼儿语言习得影响研究
浅析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特征
新时期对加强新疆民族团结工作的思考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