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美术教学 塑造完美人格
2019-09-10高杨
高杨
摘 要:美术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丰富的内容可以给学生享受和遐想的空间。小学美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培养。因此,美术教育也是一种人格教育,利用对小学美术的教学来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对美的认知,是小学美术教学之道。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人格
小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美术天分和热情。很多小孩子都喜欢画画,利用这种方式抒发自己情感。因此,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优化美术教学方式,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大胆创新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这也是每一个美术老师的责任。
一、创设良好的美术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形成与感知运动能力的萌芽阶段,要想培养小学良好的美术功底是关键时候,小学生在这个没有意识、没有目的地思维空间下,他们往往认识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发现环境中存在的利与弊,不能判断和选择认识事物,更缺乏目的性,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这个阶段可以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让学生感受美术知识对自己熏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事物给人的灵感,培养学生丰富的审美观念,促成良好的美术功底。
例如,在教学人美版一年级下册《春天的色彩》一课上,可以把教室装扮为春天苏醒的样子。让每个人可通过绘画、照片、实物等形式来装扮教室,学生们踊跃度高。在上课前,将学生所有的有关春天的作品将教室布置起来,学生们不仅有自己的绘画,例如大树、花草,也有学生将动物卡通画、玩偶带来布置教室环境。当环境创设好后,学生们都很兴奋,对这节《春天的色彩》兴趣满满。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通过分组绘画的方式,把教室变为了真正的“春天”,虚拟的春天环境和动物角色的代入,让小学生在欢笑中学着、画着,课堂效果良好。
二、要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
(一)学生自我评价以及相互评价
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并向学生和教师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以及创作意图。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以学生的角度对其评价,这样人人都可以参与到过程中,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要在生活中获取更多创作素材
“创作源于生活”,因此,要把学生带到生活中,感受身边的美好,捕捉身边的美好风景,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创作感。小学生的思维形式会以直观的形象来体现,所以教师要提供更直观的美好形象,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美术。
(三)要注意绘画的情感表现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绘画技巧和绘画结果,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这样不利于学生更深刻的感知美
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感受绘画的美感,同时也要重视对美术的认知和对绘画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绘画的水平,赋予作品生命力。比如:在“画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聊天课,跟学生交流情感。在绘画时可以为学生播放适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尽情创作自己的灵感。在色彩运用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发挥,将灵感发挥到极致。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更容易接受,并且会和老师成为朋友,因此更愿意接受老师给予的意见,完善自我人格。
(四)注意欣赏课的学习方式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欣赏课是不可缺少的。学生在欣赏中外经典美术作品的同时可以提升自身审美,增强灵感。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这样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同时,也要对同一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赏析,这样可以提升学习美学意识,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鼓励学生创新,对学生美术语言实施创造性的培养
美术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智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美术语言教学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散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但要注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將自己的想象强加在学生思想中,这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挖掘学生的美术天赋,实行美术语言创造性培养。
例如,四年级《四季的色彩》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绘画出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这时,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激发,进而开创新思维得到创新意识的散发,展开想象,绘画各种风景,当学生能够绘画出一幅完整的作品时,也是对美术语言的掌握;而教师需要做的是积极肯定学生的创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教师的鼓励对学生美术语言学习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总之,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门课程,更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塑造完美人格。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都是相辅相成的,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每个老师的相互配合完成。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我素养,汲取新知识,接受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变成一个有爱心、有雄心、有自信心的人。
参考文献:
[1]俞晓岑.小学美术简笔画教学对学生人格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186.
[2]刘佳赫.综合版画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