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9-10唐植升
唐植升
摘 要: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对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不断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方式,致力于推动素质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对小学教育教学体系来讲,数学课程是其重要的课程之一,通过数学的学习,小学生会初步建立数学思维,形成数学意识,为其今后各个科目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技能并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掌握和应用数学思维方法,乃至培养其价值观、情感和态度等。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会把他们的说话障碍很好的扫除,让学生和老师建立和谐的友谊,把自己的想法和思维很好的表达,这对数学学习积极性养成和兴趣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在本文中就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最近几年,国家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确保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之中真正实现,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存在不同程度的重视考试分数情况,对小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意识的培养没有重视。事实上,就考试分数来讲,对小学生培养其数学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更加重要,这是小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能够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极大地影响,笔者在本文中就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一、对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进行培养
和我们其他的语言相比,数学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其不仅抽象还需要学生的罗辑思维能力较强,事实上在数学世界忠,术语、符号等都有一定的含义,从概念上来看都比较清晰,一旦出现小小的错误,哪怕是符号的错误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求学生认真的开展数学阅读活动,从小处做起,为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事实上,相关研究发现阅读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关系,读越多的书,其表达能力就越好,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二、鼓励学生语言表达习惯
我们在执教小学数学课程的时候,经常会发现很多小朋友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其有多方面的影响,如小学生由于害怕老师的批评而不敢回答问题,或者对表达自我的欲望不足,要是长时间如此,学生会不断降低表达语言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对这种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都应该秉承积极鼓励的态度,对学生勇于表达自我的习惯进行培养。
在传统教学情况下,课堂均具有严肃的气氛,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不同程度的存在,在课堂上只有很少的学生和老师交流,所以,对小学学生来讲,老师应该对其语言表达进行充分的鼓励,如微信课堂、小组讨论等,只要能对学生的自我表达进行培养,只要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不能够发展,我们都应该积极地采用,长此以往势必会让学生的信心不断提升,敢于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想法。
不仅如此,还应该对表达数学语言的学生大力鼓励,让学生的时间空间足够,我们应该科学处理课堂有限时间和留给学生足够时间空间的矛盾关系,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在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不给学生留下表达自我的时间,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把学生表达自我的意识扼杀在摇篮之中,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新课程教学理念相悖。
三、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影响
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作为老师对学生来讲具有很大的影响意义,处于小学学龄段的孩子,他们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老师的一举一动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对学生表达自我的能力进行培养,作为老师应该对数学语言做到精准娴熟的应用。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对概念、公式定理等做好心中有数,了然于胸,不僅如此,进行教学的时候,我们还要对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进行考虑,应该积极生活化、具体化抽象的知识内容,应用简洁精炼的数学语言开展科学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下,以往的数学教学往往成为一言堂,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极为不顺畅,学生几乎不发言,所以,我们在对数学语言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摒弃传统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如开展情境教学、引入分组教学、推进积分化课堂等等,这些教学方式都会很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沃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处于小学学龄段的孩子们,由于天性好玩,难以长时间集中,要想对其数学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就应该从学习主体和执教主体抓起,老师科学的教学,积极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些都能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翟友珍. 让学生在“说”中提升技能——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之探析[J]. 教师, 2014(19):100-100.
[2]朱雪俊. 在"说"中学习数学 ——浅谈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 读与写:上,下旬, 2016, 13(8).
[3]蒋春旺. 真诚的沟通 灵动的课堂——小学数学课堂表达能力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2012(8):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