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兴起的逻辑与软肋
2019-09-10魏延安
魏延安
社区电商绝对是这两年电商的热点,眼看着拼多多用户超过京东,市值也一度超过京东成为第二大电商平台,谁还敢说利用社交工具做生意不靠谱?2018年拼多多在争议中上市,社区团购又跟着成为风投的热点, “无社交,不电商”蔚然成风。
社交电商是社交红利的变现。在百联网用户增长日益缓慢的今天,传统电商平台的流量越来越难获得, “二八效应”越来越突出,转型就逐渐成为一种必然。
恰好,社交工具上已经积攒了数以亿计的海量用户,正缺少变现的渠道,社交电商让这一庞大社交人口红利加速变现。拼多多的上市,社区团购的汹涌澎湃,都是基十传统电商转型的推动。
社交电商某种程度上只是人际关系的商业化,像流行的三人拼团就是把熟人之问的关系前所未有的商品化,既是熟人,何妨一拼,这就是典型的熟人经济,而便宜实惠只是一个催化剂。
再说社区团购,大约有网络版CSA(社区支持农业)的意味,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日本家庭主妇联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也迎来消费升级年代,一些家庭主妇很关心自己的家人特別是孩子的健康,想吃放心的食品,却对市场上的东西不放心,十是自己组织起来,到农村去看谁家的东西放心,让农民每个周末把东西运剑社区来,再分给大家,这可以说是最早的社区团购雏形了。
随着消费量的增大,巧妇们就难以整灭往地里跑,也无法大量的分称配送,出现了常态化、组织化的对接,逐渐演化成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经认定的农场定点承接,规范化配送。这一模式后由日本传播剑美国,再推广到欧洲,2010年前后引进中国。
从实际情况看,CSA模式在中国依然处十推广早期,因为中外的计区不一样,人员构成、活动半径、人际关系信任、农户生产模式都有差异,而一般超过150人——这个熟人圈的最大极限后,再扩大规模就很难,但不达到300人的常量定购对接,就很难盈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十是好多城市周边的CSA农场经营惨淡。
互联网的出现,特别是网络社交的普及,让CSA在线上迎来新的活跃期。城市社区一般为介乎农村完全熟人什会和城市完全陌生人关系之问的状态,同在一个生活区域,也需要一个共同的网上社区生活空间,CSA模式+社交软件+地理位置分享+发达的支付物流体系,催生了社区团购。
社区团购最大的好处就是社区内部基十互联网实现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即时性满足,这是传统电商不可能做剑的。
以社区团购的重要品类——生鲜为例,无论是传统的集中配送还是后来的前置仓配送,都不可能达到社区便利店的配送速度。
为了达到30分钟送达的要求,生鲜电商付出的仓储、配送成本是高昂的,普遍重资产,亏损严重。举例来说,夏灭某日,家里来客人了,想吃西瓜,这时网上下单,即使三四十分钟送到,那也是漫长的等待,哪有楼下便利店立刻送来那样快捷。
过去电商的消费叫“幸福是收到并打开快递的那一刻”,现在却足“我思故我在,唾手可得”,这就是社区电商的优势。
社区团购一般利用微信群或小程序开展,提前团购预约,然后集中配送。
由于基于社区集中团购,一般数量较大,所以可以规模化从源头产地直采,用物流而不是普通快递运送,最后分送到社区便利店转达用户,因为去中间化和规模化采购优势明显,所以东西不错价格却便宜了许多。
于是,各路人马都看到了计区团购的市场红利,趋之若鹜,2018年,风投对什区团购创业公司的投资可谓争先恐后。
然而,社区团购也有自己的缺陷,原来是单品小范围团购,采购量不大,可以物流送达再分送,而一日公司化运作,多小区同时铺开,必然带来管理层次的增多,也必然要求配套的仓储冷藏设施,配送队伍也要增加,运营成本快速上升。
糟糕的是,社区团购业根本没有自己的供应链,完全受制十人。源头的产地也不在自己手里,蜂拥而上的采购必然会带来价格暴涨,像泰国的榴莲、美国的车厘子、南美的牛油果等,都因为中国买手的增加而导致价格快速上升。
一些迅速上位的社区团购区域负责人也受到多方争夺,要求增加利益分成。加上正规化运营的管理成本、税费成本等,若继续按初期的粗放摸式简单复制,必然出现虚胖现象,难以持续运行。
所以,社区团购不可以在暴发中迷失自我,社区是基本半径,生活圈是基本定位,过度的商业化甚至不正当经营必然会损害这一模式。
更重要的是,必须思考规模快速扩大的时候,如何把源头的产业链、中问的供应链和终端的社区营销充分结合起来,这将从根本上决定社区团购模式能走多远!
四问农村电商
1.当前农村电商发辰呈现什么特点?
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一是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二是从业主体迅速增加;三是农产品上行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四是屯商扶贫成效开始显现,国家已累计支持499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五是农村电商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及国家部委累计下发相关电商文件超过120件,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农业电商、电商扶贫等作出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六是农村电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国行政村通宽带比例超过了96%,其中贫困村已达86%,快递乡镇网点覆盖率超过86%;七是多元竞争格局开始显现,形成综合电商平台,供销、邮政等“国家队”,中行、建行等银行系平台,诺普信等涉农上市企业,赶街网、淘实惠等区域性平台多方参与的态势。
2如何解决好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的问题?
农产品上行难是综合因素,需要包括电商平台、当地政府、传统企业、电商创业者、普通农民和电商企业六方面的协同努力,突出要解决的问题是:加速推进农业标准化,改进农产品包装设计,把更多的农产品由商品变为网货,更适合网上销售;重视农产品品牌建没,在大力打造地域公共品牌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企业市场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补短板、降成本,全面加强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及冷链、包装体系建设,提升供应链能力;积极借鉴新零售理念,加大线上线下融合力度,多平台、多渠道、多举措扩大农产品上行规模等。
3如何做好农产品的质量和服务?
简单而言,就是要从“地里产什么就在网上卖什么”,向“消费者需要什么再种什么”转变。对现有产品进行标准化、品牌化提升,使之更符合网货规律;注重加强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让消费者有更多的知情权;加强产销衔接与互动,不断传播农产品的真实好声音,促进城乡互信;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开发,倒推农业生产转型;加大网络农产品质量抽检和典型菜件处理,规范市场秩序等。
4农村电商未来的发展将对扶贫产业带来哪些新契机?
一是扩大贫困地区农特产品的销售半径,让其从“养在深闺人不识”变成“凤凰一飞冲千里”。比如说成县的核桃、砀山的黄桃罐头、阿克苏糖心苹果都是在网上爆红的。二是开展便民服务,让老百姓享受到信息化发展的红剩。网货下乡补充了农村商品市场的不足,让产品更丰富,价格更优惠;村上有了站点,交个电话费,挂个号,买个票,方便了。三是为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舞台。农村电商从业门槛低,操作便捷,满足了年轻人职业体面的心理,促进了农村人口回流,为乡村振兴奠定了人才基础。四是通过电商的大数据倒推,让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更有方向,避免“多收了三五斗”式的悲剧,产业发展更加精准。五是不断丰富产业扶贫的形式,基于互联网开辰的众筹、领养、认购、预售,使各类城乡对接的消费扶贫广泛开辰起来,促进了产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城乡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