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

2019-09-10任全霞高国伟

教育·校长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牛奶过程研究

任全霞 高国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自主合作分享学习方式研究中,我们尝试构建出综合与实践课的一种模式,即:确定研究主题、自主设计方案、分工合作实践和成果交流反思四个基本环节。现以五年级学生学习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单元后开展的“牛奶箱里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例,谈谈我们的做法。

确定研究主题,提供真实的实践空间

确定研究主题是发现、选择可以研究的问题,明确研究的方向。什么是好的研究主题?一定是孩子们喜欢参与、乐于探索的问题,同时又必须具有数学的味道。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参与研究,乐意去研究真问题,我们尝试从教材、校园以及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去发现可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找到研究的主题。

在确定研究主题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教学策略:

了解学生研究需求,做好课前调研  活动前做问卷调查、进行访谈,倾听学生的实际想法,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活动目标并对活动进行更合理的设计。五年级学生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在生活中什么物体或现象可以同时研究它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等多方面的内容。有的同学提出研究水族箱,有的学生想到做书柜,更多的同学想到了大家每天喝的牛奶。于是学生们走进超市,走到各种牛奶箱旁边,观察记录他们看到的牛奶箱中的信息。“牛奶箱里的数学”,一个大家都乐意接受的研究主题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学生自由提问,梳理归类问题  在确定了某一个大的研究主题基础上,允许学生先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大家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牛奶箱里都装着多少盒小牛奶?它们是怎么摆放的?哪些牛奶箱用的包装最少?每一小盒装的牛奶够吗?为什么有的牛奶箱没有装满?在学生提问和互相启发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出三个主要的研究方面,即:包装用材问题、摆放问题和净含量问题。在学生提出简单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帮助学生积累“提出问题”的活动经验。

选择同一任务,现场建群  建立研究小组时我们遵循“选择同一任务,现场建群”的方法。即:全班学生提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后,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选择要研究的方向。发现和自己有同样问题兴趣取向的学生,与他们合作。在“牛奶箱里的数学”数学活动课上,我们就采取了课上自愿组合的形式,尊重学生的研究意愿,使学生在后续的活动中更加主动。

自主设计方案,制定实践活动规划

自主设计方案的过程,也就是研究開题的过程。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对问题的分析,根据本组成员的特点,进一步明确本组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出合理可行的方法和步骤。

提供设计模板,确定研究步骤  笛卡尔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是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主要方向,思考组内成员的责任分工,确定问题解决的初步设想和基本步骤。在“牛奶箱里的数学”研究中心,我们为每个小组提供活动方案的一般模板,包括“小组研究的主题”“我们想解决的主要问题”“组内成员分工”“调查需要的主要工具”“我们调查的方法与方式”五部分。

研究方案的初步制定,能够让学生在各自的学习小组中确定自己的学习角色,了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定活动规划,促进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分组指导,确定研究方法  在设计方案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研究小组,倾听学生的想法,和学生一起对本组的研究主题进行分解,让学生带着真问题去进行真研究。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教师的结构化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确定了本组研究的主要问题。“包装用材”的小组提出:为什么牛奶箱装好牛奶后,都留有那么大的空隙呢?哪种牛奶箱耗材最少呢?牛奶箱为什么大多数都设计成长方体的形状……研究“牛奶的摆放问题”的小组提出:为什么大多数里面的小盒牛奶是12盒?它们都是怎样放置的?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放置形式?有什么好处……而研究“牛奶净含量”的小组则提出:小盒牛奶的净含量为什么都是200-250毫升之间?每一小盒的牛奶装得下吗?

怎样进行研究?用什么工具研究?怎样记录小组研究的过程资料?研究这些问题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对这些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基本的答案,促使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教师适时参与学生制定研究方案的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经历从“能发现和提出问题”到“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提出问题”的活动经验,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问题解决的顺序,在学生有争议时给出指引,帮助学生把握问题的本质。

方案交流,对问题解决做出规划  在小组方案设计基本完成后,全班的方案设计交流环节必不可少。在分享交流方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到其他学习小组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给别人提供合理化建议的同时,也可以受到启发,完善本组方案。

分工合作,多渠道经历实践研究过程

分工合作实践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题”环节,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实际操作环节,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到解决问题的成果。数学实践活动更多时候体现的是合作学习,体现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既强调组内每个成员展示个人对问题解决的建议,更注重小组集体的研究成果。分工是前提,合作是目的。学习活动强调在分工的基础上展现合作的力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有研究的味道。

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与任务调整的过程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在一个问题解决后又萌发出新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问题研究进行调整,回顾研究的历程,找准研究的方向。在这样的“问题——解决——新问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弄清楚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弄明白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真正经历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升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联系生活,回归数学,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针对不同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研究牛奶箱问题,学生们走进超市,对牛奶箱进行实际调查;对于小牛奶盒的摆放问题,学生们画出了摆放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并制作演示文稿,动画演示不同牛奶箱中小牛奶盒的摆放情况;学生们自己动手,模拟操作,制作出正方体牛奶箱和小盒的正方体牛奶盒,体验真实感受;为了把问题解释清楚,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制作统计图来说明问题;有些问题自己没有答案,学生们就上网搜集资料,甚至借助牛奶箱上的热线电话给牛奶厂商打电话寻求帮助……

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很好地利用团队的智慧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们不单单学会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的意义,初步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要和学生一起研究,一起思考,一起成长;教师是陪伴者,要关注学生活动中的情感体验,适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是组织者,要协调组内成员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协调,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在有些时候向别人妥协;教师是引领者,要对学生遇到的困难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暗示,启发学生在尝试和调整中找到问题解决的出路;教师是记录者,要留心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点滴成长。

分享成果,交流反思,回顾活动历程

分享匯报是学生开展研究的“结题”阶段,是学生解决问题后的成果展示,更是学习小组间互相学习,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好机会。

汇报形式的确定源于学生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展示小组的研究成果,学生们会想出很多的办法。他们会采用实物操作、演示文稿、绘本、思维导图和感想等多种形式。这样不但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更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了基本活动经验。

汇报内容的确定源于问题的解决  在汇报前,教师要了解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情况,教师要思考这次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什么?在活动中目标达成度怎么样?要和学生一起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怎么汇报?汇报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进行汇报?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对汇报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汇报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成果交流时进行互动,在评价中反思自己或小组在知识应用、合作意识、方案设计等多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注重引导学生反思  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回顾研究的历程,指导学习小组完成研究报告,记录研究过程中的点滴。帮助加深对活动的理解,让其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感受,反思和发现研究过程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人员安排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针对自己的研究提出新问题,并为解决新问题,进行新研究提供起点。

应该说“综合与实践”是以一类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它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综合、实践的过程去做数学、学数学和理解数学的过程。自主合作分享的学习方式,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丰富了学生的活动经验,关注了学生的实际获得,实现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黑山小学)

猜你喜欢

牛奶过程研究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透视:牛奶盒,起飞!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神奇的牛奶树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