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9-09-10容宇
容宇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产品正在深入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领域。与此同时,教育领域也受到了“微”产品的影响,尤其是微课,其左作为一种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还是学生在其辅助下,产生了数学学习兴趣,积极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提升了数学学习质量。。立足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我积极探寻微课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对策,在本文中将对此做出详细说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应用对策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思想、新技术,且在生活、教育领域的作用愈加明显。以教育领域的数学科学为例,其本身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知识灌输难以使学生建立对所学的深刻理解。但是,将信息技术手段引入课堂,则有效地转变了此问题,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还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止为动态,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促进了学生的数学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为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其不仅具备以上提及的教学优势,还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有利于辅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基于此,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对如何有效地应用微课进行了探究。
一、课前: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其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主要平台。就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会为学生布置阅读教材的任务,企图使学生在教材的阅读中建立对所学的感性认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在这样机械的任务引导下,其难以真正地投身到预习活动之中,就算有部分学生阅读了教材,也很难自主地对文字语言背后的数学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最终导致课前预习流于形式。面对此情况,为了增强学生课前预习的针对性,我尝试发挥微课的作用,结合新知教学内容,先录制与基础内容有关的微视频,并在微视频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受到微视频的引导下,结合问题对教材内容展开分析,从而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地建立对新知内容的感性认知。以“认识图形”为例,在预习活动开展中,我为学生录制了包含多种形式图形的微视频。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并对其进行分类。同时,回归生活,搜寻与之相似的其他图形,利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些图形记录下来。也可以自主地借助网络渠道搜集图形图片,对其进行分析。如此预习不仅具有针对性,还使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使下,参与到数学搜集、数学分析等活动之中,以此在大量感性材料的积累下,建立对图形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
二、课中:教师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一直都是小學数学教学的重头戏。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教师的知识灌输无法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使学生建立对所学的深刻理解。面对此情况,立足数学抽象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发挥微课的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知识探索过程,实现数学思维的发散,进而使学生扎实掌握所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1.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的兴趣是个体在深入追求、探求某种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的意识倾向。此意识倾向的建立,可以驱动学生有效地参与事物探寻活动,就算遇到困难,也会坚持,绝不轻言放弃。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参与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感兴趣,则会在无形之中扼杀求知欲望,难以自主地投身到知识探寻之中。由此,我在组织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以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观察物体”为例,在此内容教学活动开展旨在引导从不同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从而观察到不同角度的事物其不同的形状。此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学生发挥经历观察、比较、想象,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大挑战。对此,我发挥了微课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具体地,我在导入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这样的微视频:在上美术课的时候,老师在讲台上方了一个小猫玩偶,要求学生将其画下来。在小组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每个人画的小猫是不一样的,觉得对方画错了。老师在看到此情况之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到底谁画的小猫是正确的呢?在如此情境的体验过程中,学生高度地集中注意力,随着问题的提出,其也产生了探究兴趣。之后,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这节课,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答案。
2.利用微课经历知识探索过程,发散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每一个知识点中都包含着许许多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中重难点知识不仅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也是阻碍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一大障碍。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将教材现成的知识结论展现给学生,忽视了知识结论的抽象性。分析知识结论可以发现,其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学生受其形象思维能力的限制,是难以建立对其深刻理解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其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限制,扎实掌握所学。微课的出现为解决此问题指出了出路。因为微课可以将概括性的数学符号转变为具体的形象,以此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自主建立书本知识与客观事物的联系,进而透过数学表象发现其本质,从而有效掌握所学。以“三角形的面积”为例,该内容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学生发挥转化思想的作用,对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推导。基于此,我先引导自主地运用手中的教具,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接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鼓励学生调动其已有的知识储备,运用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推导出公式之后,我趁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用一个三角形来拼接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呢?接着,我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对此进行讨论。在学生讨论之后,我发挥微课的作用,直观展现一个三角形是如何变化为平行四边形的,进而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加深理解。
三、课后:学生巩固复习
课后复习是学生建立对所学深刻理解,建构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的主要环节。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会采取习题演练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但在此过程中却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理与分析,导致学生在没有建立对所学深刻理解的情况下,无法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从而在诸多的错误影响下,失去数学学习自信心。针对该情况,我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后,尝试发挥微课的作用,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整理。以“角的分类及画法”为例,在结束了课堂教学之后,我利用微信向学生发送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微视频,以此保证学生在下载观看的过程中,可以再次经历课堂教学,同时调动自身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认知,对微视频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加深理解。在此次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以表格方式展现角的分类及其画法,从而使学生在整理所学的过程中,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促进其知识掌握水平的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将微视频灵活地运用到课前预习、课中教学和课后复习等环节,使学生在其辅助下,产生数学探究兴趣,发挥自主性,积极探究,从而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提高数学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雷敏荣.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新课和课后微课的恰当运用[J].教育观察,2018,7(12):116-117.
[2]高艳平.微课在小学数学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1):173-174.
[3]滕玉秀.浅析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