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情感意识培养的对策

2019-09-10阿依江·托列肯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

阿依江·托列肯

摘 要: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初中历史教师发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同时还需强化情感上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实现长远化的发展。经本文分析后发现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情感意识培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下为详细叙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情感意识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许多教研工作者你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发展学生个人素质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岗位中做好自我定位,并且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真正实现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要重视情感意识的培育,通过历史知识的引导以及发挥历史课程的引导性作用,帮助学生产生更为深刻的、正确的发展观,同时在强化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不断的影响学生,使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下受到熏陶,潜移默化的提高其德育素养。

一、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情感培育意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形式得到有效拓展,并且体现教学模式的新颖性与创新。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职责,而会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根据以往所总结的教学经验,选择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在实践教学环节有效的融入情感,真正实现情感渗透,因此为初中历史教学的入手点达到更好的德育教学效果。总结以往的历史教学经验,可知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的情感教学方法有以下3种,第1种为角色扮演法,第2种为讲述法,第3种为谈话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得语言表达更加合理,更能为学生所接受,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需求,针对不同的历史课程帮助学生勾画相关的历史画面,使学生通过有效的想象在头脑中呈现更为丰富的历史画面,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深化学生印象,值得学生产生牢固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拨动学生心弦,并且,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心灵以及情感都会受到相应的熏陶,从而与教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譬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授黄海大战以及郑和下西洋等相关历史知识点时,就可以相应的融入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在讲述相关故事情节时,应尽可能使得语言表达更加丰富,以生情并茂的讲解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若想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情景创设法,使学生全面参与提出,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深受英雄事迹的影响,并且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也将义愤填膺,此时爱国主义情感也会油然而生。总而言之,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打造高校课堂,并且也可使得师生情感构筑更加便捷,逐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除此之外,在融洽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也将愿意自觉接受教师的情感渗透以及教学指导,有助于提升情感教育效果,并升华学生的心灵[1]。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带动学生参与课堂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想真正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那么就要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学习需求,打造高效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迸发更为丰富的情感,从而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愿意配合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授隋唐文化这部分知识时,就可以事先准备相关的古典音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融合音乐作品,使学生充分感受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也会强化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在美妙的意境中体会隋唐文化,逐步走进历史,了解更为丰富的历史知识。不仅如此,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会充分感受情境,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心灵也将受到涤荡,愿意与教师一同走进历史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这样既可以陶冶学生性情,同时也能令学生产生深深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学习过程也将更具动力[2]。

三、课内外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情感意识

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内容相对有限,同时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多为文字或图片,若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阐述历史教材中的知识,那么将会限制学生的文化视野,很难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相对不利。基于这一情况,教师若想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識,那么就要通过趣味性的课外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意识到初中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与新奇性,历史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教材,教材中仅仅是冰山一角,若想进一步增强知识储备,那么就要强化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意识拓展知识范围的紧迫性,与此同时,教师需要相应的引用课外内容,为学生呈现更为生动的、灵活的历史知识,其中包括学生未曾听闻的历史事件,或可饮用相关的影视剧,将影视剧中真实的历史事件传达给学生,学生也将更具学习积极性,始终保持学习热情听讲,并且也有可能积极参与到历史课堂中,利于活跃学生情感,并且这样的教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及年龄特征,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意识,不可将自身的发展局限在某个范围,而是要以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不断的扩充自己,从而实现持续性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针对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情感意识培养对策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吴小花.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意识的策略探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8(3):104-105.

[2]周丽娅.小议怎样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J].数码设计(上),2018,20(5):144-145.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新历史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学生写的话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