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新形势下教师权威重构的思考

2019-09-10刘真

高考·下 2019年5期
关键词:权威重构师生关系

摘 要:随着近些年社会思潮的不断更迭发展,社会对师生关系的界定越发的泛化和复杂化。教师权威作为一个与传统教育密切相关的概念,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一些人片面的批判、指责和抵制。但就目前这样一种师生关系现状而言,我们想要实现对班级学生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重新建构一种教师权威——温和的权威。

关键词:教师权威;重构

一、當下班级学生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说到班级管理,我们不难理解,就是教师对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管理,其实质也就是一种特殊环境下的师生关系。那所谓新形势,实际上就是当下师生关系的一种现状。

众所周知,传统中国是一个特别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度,“天、地、君、亲、师”的信仰,更是中国尊师重教传统的很好体现。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社会意识下,师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拥有在知识和制度方面的绝对权威。

但是,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入和互联网多样化知识的传播,人们开始习惯于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事物,教育领域也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非难,其中,教师权威被当做“平等”、“自由”概念的对立面,首当其冲成为了一些人批判和指责的对象。更有甚者,一些媒体站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为吸引眼球,将教师权威作进一步的曲解,进行妖魔化的炒作,使人们听到教师权威这一概念,似乎就像看到教师鞭打、叱骂学生一般,闻声色变。教师更多的被要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与学生平等对话,要做好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整个社会大多站在了教师的对立面,俨然一副监督者的崇高模样。

客观地说,我们承认传统教育中的教师权威确有不足之处,过分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是不利于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的。但完全否定和放弃教师权威,就会使我们的教育陷入另一个极端,使整个教学管理过程失去指向性。老师——作为知识和主流意识的传播者,失去了对学生的主导和约束力,那在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中,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学生,极有可能就会在各种思想意识的洪流中迷失,在所谓“自由”的氛围中不知所措。在新形势下,要让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有效且合理的进行,就需要我们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重新建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权威。

二、重构教师权威的准确定义——构建温和的权威

教师的权威,这一名词在教育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教育社会学》中曾有明确的界定,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凭借个人因素以及以一定的法律、法规等因素赋予教师能够被学生自觉接受的一种支配力量,是教师在角色要求下控制或者约束学生的权力。[1]

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权威就是教师独享的支配权力,这是一种“统治型”的权力模式,即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拥有绝对权威(类似于古代君主对百姓的绝对统治)。但是,鉴于以上我们所讨论的当前的新的教育管理形势,我们需要适时对传统的教师权威进行重构。我认为,在这一重构过程中,重点就是要将这种“统治型”权威转变为一种“领导型”的权威——教师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独裁者,而是拥有人格魅力的引路人,也不再是作为学生的对立面存在,而是和学生站在同一立场,作为其领导者,目标一致,从而能够让学生自觉追随的一种权威。这种权威,可以被定义为吴琪在《创造学习共同体:教师、孩子与家长的角色及关系》一文中提出的“温和的权威”。

所谓温和的权威,吴琪在文章中并没有作出具体的阐述,但此处,我们不妨结合当前的具体形势,对其作深入的解读。雅思贝尔斯曾说过,“对权威的信仰首先是教育的唯一来源和教育的实质”。[2]针对当前教师权威日渐消解的状态,此处我们首先要强调的仍然是“权威”的建构,即温和的权威中心词必须是“权威”。不管当下教育领域的各个学派对教育的本质作怎样的解读,发展个性、能力也好,传输知识也罢,总之在任何一种目的下开展的教育,其过程中教师都必须拥有支配力量,若失去这一点,那整个教育过程将会陷入无序的混沌状态。

但必须指出的是,在温和的权威概念下所强调的“权威”,其形成的方式是有别于传统教师权威的形成方式的,这便是“温和”二字的意义所在。如上所述,传统的权威属于“统治型”,在它的形成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始终是处于一种攻和防的状态。老师依靠传统师道思想、社会制度强制等自然形成攻击力,对学生形成绝对统治,指挥学生的行为。而学生则是迫于这样一种压力,在无力顶住重压的情况下选择完全听从指挥。温和的权威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道路,它的形成则要求老师从原先的位置走下来,不再担任统治者和乐队指挥,而是和学生站在一起,确定相同的目标,在带领学生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赖,让老师对学生形成一种感召和带领,从而树立起老师的权威。

简言之,教师传统权威更多依靠的是强权,这种强权的力量来自于主流的社会意识和思潮对教师(教育)的认定和认可,一旦这种认定和认可消失或是减弱,那在其支撑下的所谓“权威”也就会土崩瓦解。但温和权威下形成的教师权威,其根基是师生互动之下确立的一种稳定关系(当然此处也并不否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等方面对于当下教师权威建构的重要作用),是在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的维系更多的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只要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正常进行着,没有异化,那这种形式之下形成的权威,老师就有能力使其得以维持。

小结:在中国几千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教师的权威在近乎整个历史过程中都是拥有绝对支配地位的,只是到了近现代,随着社会思潮的不断更迭,人们对老师的认识发生改变,对原先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产生质疑,继而教师的权威也受到挑战和质疑。但是如上分析,教师权威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必须的!教师权威在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保障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如果没有教师的权威作为保障,教师失去了对学生的领导权,那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将无法正常开展。

但是,要想改变传统教师权威的不足,重构一种教师的温和的权威,需要社会各界、家长和老师多方联动,但就目前而言,这三方在教师权威的重构这样一个问题上,态度似乎都有失理性。我们能提出一种新的理念固然是好的,但若没有好的执行力,再好的设想要终将沦为乌托邦里的幻影。

参考文献

[1]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第六卷[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451.

[2]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80.

作者简介:刘真(1988-),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权威重构师生关系
长城叙事的重构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化妆品市场信息权威发布
如何关爱学生
基于FPGA的动态可重构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