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科学游戏化课程的推进策略
2019-09-10朱和珍
朱和珍
【摘要】本文阐述了科学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我们提出了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科学游戏化课程的方向;加强教师培训,解决科学游戏化的认识及施教技能问题;推进班级科学游戏区的开发与建设;促进科学区域自主活动游戏化;设计科学功能游戏区,促进科学游戏化课程的推进实施等幼儿园区域科学游戏化课程的推进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科学游戏化;课程;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0521106
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以来,游戏逐步成为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形式。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设计课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为此,幼儿园管理者以及幼儿教师,需要树立起正确的游戏观、幼儿发展观以及教学活动组织观。将幼儿的生理特征考虑到游戏活动中去,以此来让幼儿得以实现更好的发展。当然,就其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幼儿教师也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来对游戏精神重新认识以及科学运用。
一、科学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近年来,在科学教育领域,人们已经达成这样的基本共识:探究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也应为儿童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幼儿课程的游戏化设计,可以让幼儿得以在课程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创新与超越,继而帮助幼儿得以在幼儿园环境中实现健康成长。实施科学游戏化课程,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游戏总是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融为一体,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判断能力想出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过程中也能使儿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幼儿园区域科学游戏化课程的推进策略
(一)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明确科学游戏化课程的方向
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单位是课程,游戏化的设计活动需要将其科学性体现到课程内容中去。其不仅仅是对课程内容的游戏化开展,更需要将游戏精神融入其中。所以这一课程形态不是对原有课程体系的颠覆,而是要在幼儿园所有课程活动中体现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这是科学游戏化课程建设要把握的方向。
1.把握生活中的科学教育。通过进餐、盥洗、午睡、散步等生活环节渗透科学教育,生活既是科学教育内容的来源,也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忽视的途径和方法。
2.把握游戏中的科学教育。《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科学探索活动蕴含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很好契机,所以,教师在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时应体现活动的趣味性,游戏就是最好的展示课程。如:小朋友在户外玩“踩尾巴”游戏就与光和影子有关,“丢手绢”游戏就与运动方向和速度有关,而“过家家”游戏中则渗透着许多有关食品、餐具、服装的科学知识。
(二)加强教师培训,解决科学游戏化的认识及技能问题
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教学技能是推动幼儿课程得以具备游戏化特征的前提条件。这就意味着,还要培训教师掌握具体的科学游戏活动组织技能,包括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求和科学现实情境的游戏的能力、观察幼儿科学游戏行为与情境的能力、及时对幼儿游戏进行修正和调整的能力,从而保证科学游戏始终不偏离幼儿发展和教育的目标。
(三)推进班级科学游戏区的开发与建设
班级科学游戏区是指在班级活动室内为幼儿创设的可以自由进行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索的空间。小班科学游戏区活动应更贴切幼儿生活,更具有游戏性,它的科学区可以单独设置,也可以和玩具吧、沙水区、操作区、自然角等结合起来设置;中大班科学游戏区的创建应突出活动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和游戏性,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和充裕的空间进行科学探索,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亲历“科学家研究科学”的过程。
1.如何把握空间的选择与布置。
科学游戏区空间的大小与选择应园地制宜,根据班级活动室的面积、朝向、班级幼儿人数等因素来确定,要兼顾教学活动和区域活动的需要,要兼顾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的需要。一般来讲,室内面积较大,尤其是人均面积较大的班级,创设班级科学区就容易一些,我园每个班级占地面积约112平方米,空间相对比较大,因此,根据主题创设相应的科学活动区。
2.如何把握材料的选择提供和呈现。
材料是科学区创设的关键,材料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材料之间的结构关系,直接关系到科学区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探索兴趣,所以,教师应尽可能从多方面搜集材料,丰富科学区活动的内容。我园遵循材料的安全、可操作性强、经济实用等特点为幼儿提供了实效的科学材料,如购买放大镜、电池、电线、量杯、颜料、荧光纸、植物标本等可以在周围环境和日常生活用品找到的物品,这既经济实用、符合环保理念又符合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发展状况。
3.如何进行科学区域管理与活动指导。
在科学区管理上,教师应把握几个要点: (1)科学区开放性原则。(2)材料不断补充和更新原则。(3)让幼儿参与科学区材料搜集和环境布置活动中。(4)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科学区规则的制定,共同维护科学区环境。在科学区活动指导上,教师应学会做以下几点: (1)科学区的活动应与主题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密切联系。设计的主题教学活动课应充分满足每个幼儿动手做和探索的欲望。(2)科学区活动指导应该以观察为前提。教师应对幼儿活动的现状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对幼儿科学探索活动进行有效指导。
(四)促进科学区域自主活动游戏化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需要借助于游戏化的设计来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继而达到区域活动的开展目的,实现区域活动应有的教育价值。在幼儿的其他区域活动以及一日活动当中,要想要更好的实现科学课程游戏化,重点要做的就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增强幼儿的兴趣,这样才能夠更好的实现课程的游戏化。
【参考文献】
[1]董旭花,幼儿园科学区(室)科学探究活动指导117例[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5
[2]赵寄石唐淑,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科学与艺术小中大班)[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