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梦伞

2019-09-10宋珊瑚李希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0期
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

宋珊瑚 李希霞

这里有一段模糊了时空的旧事,很美,人们叫它“石头记”。

当越来越多的人被它的美折服,它便又有了一个名字,“红楼梦”。

它无处可寻,只是一段旧事,写成一本书,不经意就是一本千古奇书。

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中,曹雪芹原笔所写仅余八十回。红学家们在艰难探索中寻觅着曹雪芹的原笔原意,而在他们看来,高鹗所续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有颇多脱节之处,无数的情节推演让高鹗成了众矢之的,于是动辄可见种种对高鹗的批判乃至讽刺,无外乎斥他曲解原书,笔力欠佳,考证不足等等。红学考据方面对高鹗的颇多微词在《红楼梦》的普通读者间被极尽渲染、发扬光大,本来还不太尴尬的高鹗变得十分狼狈,更有甚者,竟觉得让高鹗以续书人的身份站上《红楼梦》的封面简直是对此书的不公……

可是对本来挺无辜的高鹗先生,这种说法是不是也是不公呢?

红楼梦续本颇多,如《后红楼梦》,《绮楼重梦》,《增补红楼梦》等,为什么偏偏高鹗的续本最深入人心,经得住一二百年历史的考验?这足以说明高鹗所续红楼的价值。再者,书在文字狱的洪流中尤为脆弱,如无续书便无完整的故事情節,《红楼梦》的可读性大大降低,再加之其内容的“叛逆性”“危险性”,曹雪芹去世后,一无读者人脉二无政治保护的前八十回《红楼梦》又有多大几率能穿越历史的风烟来到你我面前呢?这又足以说明高鹗续书的必要性。在必要的时候续一场有价值的红楼梦,这便是高鹗对《红楼梦》的最大贡献。

不过,高鹗先生知音太少了。读过《红楼梦》的人基本都知道是高鹗续的书,也基本都会产生一种“高鹗续的没曹雪芹写的好”的朴素认知。作为一位普普通通纯纯粹粹的读者,我们大多还是受“新不如古”的观念影响,在事先已知前八十回为原著,后四十回为续书的前提下,对续书优劣进行评判,这本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时至今日,不少读者看高鹗的续书,大多为了寻找与前八十回“脱节”之处以彰显自己阅读之精细,心思之缜密。各种所谓“揭秘红楼梦”让读红楼变成了一种满足猎奇心理的消遣。高鹗的续书为常人所知,而推翻常理的说法才是满足各位看客的法宝,所以推翻高鹗、挑战高鹗就成为一种必然,因“高鹗续书不好”而产生的种种批判性评论应运而生并迅速找到生长的广阔空间。可是,当另辟蹊径成了投其所好,当钩深诣微成了曲意逢迎,对高鹗的批评,对续书价值的不尊重,其本身就毫无公平可言。

犹如一把甘受风雨的伞,高鹗先生执笔濡墨续出一场完完整整的《红楼梦》,哪怕已知自己的后四十回招致后世读者訾骂;他勇敢而恭敬地与曹先生站成了一排,哪怕已知后世读者必认为曹雪芹笔力惊人而他高鹗不过是一陪衬;他毕生投身此书传承,哪怕已知此书一旦牵涉进文字狱他难脱干系。他以一把伞一样的形象,甘愿只为保护大师的梦而生,不试图超越,不与之争辉,只做大师背后的知音。高鹗续《红楼梦》,其中主要人物结局基本符合前八十回的预示,林黛玉、贾宝玉这些人物非他原创,如果仅仅为了续完情节,机械复制所谓“原笔原意”,又怎会有“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中乡魁宝玉却尘缘”等字字句句蕴含的真情?续书者把他们塑造得鲜活饱满,已然说明高鹗续书印书,为的本就不是复制曹雪芹的原笔原意,而是传承《红楼梦》的真诚真情。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们为了看热闹而探寻出来的各种所谓情节穿帮,都显得幼稚、苍白、无力。

我们欣赏高鹗,欣赏的是一种忠实的传承。在各色续书人中,历史偏偏选择了高鹗,亲手把半部沉甸甸的《红楼梦》交在他手中。所以,对于高鹗,对于这一柄沉默到有些暗淡的护梦伞,尊重与认可终究要战胜碎片化与猎奇心,我们终究要透过他不甚精雕细琢的外表,去找寻那颗热乎乎的勇敢的心。

有不少人说,要能看到曹雪芹所著的全版《红楼梦》该多好啊。我不敢苟同。我宁可相信,这本绝世奇书本无原版,有的只是两个素昧平生却心有灵犀的著书人一样优秀,一样崇高的奉献。毕竟,如果有一天,曹雪芹的后四十回《红楼梦》横空出世,世人必会将其与高鹗所续细细对比,再将这位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高先生批斗得一无是处。可是,他们都忘了,所谓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在文化传承的面前,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曹雪芹与高鹗,一个是先行者,一个是后继人;一个是造梦者,一个是护梦人。一场红楼梦,只不过是两个长衫书生跨越时空的相逢,在古典小说的文化脉络上,他们对文字的热忱共同打破了原有的创作藩篱。当读者愿意抛下浮华用心体味而不是抱着看穿帮镜头的心态去阅读,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红楼梦》面前,每一回的每一个字,都是原版。

扑朔迷离的《红楼梦》,就好比断臂女神维纳斯,为维纳斯添加双臂,其姿态反失却残缺时的线条美。对《红楼梦》也是如此。一味追求所谓原笔原意,丢掉的是一部世界级著作的朦胧美。在江南与塞北,两支笔书写出了两半梦,一半是开拓与叛逆,另一半是传承与守护。两半梦,在两方不同的笔洗里一涤荡,洗出的都是一样干净的留白。从文化的视角,我们不用固执地将曹高二人所著搞得泾渭分明,高鹗在塞北撑起一把伞,稳稳当当地保护着曹雪芹在江南做的一场梦,稳当到,这场梦穿越一二百年的风尘,现在依然在你我面前

(作者单位:郑州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曹雪芹邀棋
曹雪芹:红楼不是唯一的标签
曹雪芹爱厨艺
作家阅读的方式
曹雪芹送彩礼
曹雪芹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