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9-09-10冯奉云
冯奉云
数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最好学科之一。但是,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加上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从“苦学”变“乐学”、从“要我學”变“我要学”,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教学中,微笑的面容、温和的语言、真实的情感都可以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和认同感,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积极思考、乐于主动参与。
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中,教室内嘈杂喧闹。我没有立即走到讲台上喊“同学们,安静下来”。而是站在教室门口,用严厉的目光扫视学生。学生们见我这般,很快安静下来。这时,我才从容地踏上讲台,将严肃的表情转变为灿烂的微笑,使学生们感到安适、亲切。
“身体语言”除了上述的表情外,还有另一种表现形式,那就是“手势”。如在提到某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先举手,示意学生举手发言,同时送出期待的目光,其结果是学生都敢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而当学生答错或不会回答时,同样微笑着引导解题或示意他们坐下,并带领全体学生鼓掌,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二、巧设悬念,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巧设悬念时,我采用了启发式的谈话法。首先讲述一个小故事:“昨天是小花猫的生日,猫妈妈买了7条很特别的小鱼(每条小鱼由7个小三角形组成)。在生日晚会上,小花猫不一会儿就把小鱼全吃完了。”这时,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小花猫吃的小鱼里有几个三角形吗?然后进行教学“7的乘法口诀”。
接着出示准备题,以竞赛的形式,让大家计算7的倍数。在同学们计算时,我快速地说出答案:14、21、28、35、42、49。学生们都感到惊讶,急于想知道我是如何计算的。这样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调动学生“有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结合准备题,教师先出示一条鱼,并贴到黑板上,然后师生一起数出这条小鱼里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是几个7?最后得出算式7×1=7,以及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以同样方法(示范)教学7×2=14后,出示7×3=□,问:应该摆几条类似的小鱼呢?首先请学生在座位上摆一摆,再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示,评讲后得出算式7×3=21,乘法口诀:三七二十一。
在这里我借助了直观图形(彩色小鱼),使学生在加法数数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含义,促进学生思维的清晰化、条理化。让学生们通过眼睛、耳朵、嘴、手、脑等多种感官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感到自己是一名数学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
四、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兴趣。
任何新知识,都要通过形式多样的训练才能得到巩固。愉快的教学情境可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中有玩、玩中有学。
例如: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我设计了游戏“摘果子”。首先准备好录音机、苹果树、苹果算式、篮子。比赛规则是当音乐开始时,由5个学生分别提着数字篮子600、700等,他们一边跳着优美的舞蹈,一边在苹果树上摘苹果算式900-( )=300。音乐停止时,看谁摘的苹果算式又对又多。
还有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对背口诀已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浓。因此,我设计了“开火车”“找朋友”等游戏进行训练。“找朋友”规则是由几个同学举题分别向全体同学问:“我的朋友在哪里?”另外拿到相应口诀同学答:“你的朋友在这里。”如:“四七的朋友是二十八”。
通过教学过程的活动性、练习设计的游戏性,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