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津县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9-09-10张卿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发展县域经济的是实现转方式调结构、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而科技创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利津县在科技创新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县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建议,为县域科技创新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县域;科技创新;建议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县域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载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县域经济的竞争,本质上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通过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利津县科技创新基本情况
1.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过精心培育,近年来利津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2016 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仅为 2 家,2017 年新增 3 家,2018 年新增 7 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 12 家,增速居全市各县区首位。2018 年,共新增 14 家企业进入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增幅达到 51.8%。
1.2发展方式不断创新。近年来,利津县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愿望明显增强,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搭建各种研发平台,争创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1.2.1人才引进型。利津县G公司引进清华大学W教授,开发了“废润滑油新型减压蒸馏精炼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以人才团队为支撑,该公司先后获得发明专利 16 项、实用新型专利 12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0 项。公司于 2017 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1.2.2技术驱动型。利津县D公司坚持走“专业化、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之路,通过加大科研投入,致力于“特种非标”产品开发,获得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10余项,建设的井下智能测控注水工具研发中心被认定为“东营市重点实验室”。公司于 2018 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2.3产品升级型。利津县L公司与青岛科技大学合作,聚焦耐热、耐寒、高耐磨等特殊用途输送带研发,形成一批特色优势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和信任。公司开发专利 17项,技术中心被认定为“东营市重点实验室”。公司于 2017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1.3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目前,利津县建成院士工作站 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 11家。2017 年以来,该县有 1 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 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 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 年该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78 件,比上年增长 56%。10 家公司实现了发明专利从无到有,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突破 20 家,F公司获省发明专利奖,12 家企业获批创建市级知识产权试点企业。
1.4发展环境持续优化。2018 年和2019年该县落实上述2个文件精神,分别对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省市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等符合奖励条件的企业给予 211万元和463 万元奖补资金。通过政策引导和奖励激励,利津县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2、利津县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科技创新平台发展滞后。全市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1 家,利津县仅有 2 家;全市共有 5 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利津县尚属空白;全市共有市级重点实验室 73 家,利津县为 11 家;全市有院士工作站 23 家,利津县仅有 2 家。现有企业研发机构,大多分布在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新兴产业领域研发平台匮乏,而且相当多的研发机构缺乏必要的科研条件和人才团队,只能提供基本的产品检验检测服务,难以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科技开发层次相对偏低。
2.2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是部分企業对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有的企业不注重自身研发能力建设,关键技术倾向“拿来主义”,影响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的企业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人才方面又舍不得投入,导致企业竞争力不强;有的企业认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费时费力,直接的收益不多,申报意愿不强,致使该县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成功率不高。
2.3高端创新人才严重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批的高层次研究开发人才来支撑。受制于现有企业规模和研发水平,利津县高端创新人才引进难的问题突出。目前,全市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20 人,而利津县尚属空白。全市黄河三角洲学者现有 65 名,岗位设在利津的仅有 5 名。全市院士工作站共有 23 家,利津县仅有 2 家,且由于企业缺少与院士相配合的科研团队,以至于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2.4科技创新投入水平较低。从政府来看,近三年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列均在1%以下。从企业来看,受经济下行压力、国内外市场不景气、信贷政策收紧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县企业普遍遭遇流动性紧张,保生存成为首要任务,企业年收入增长过低,甚至呈现负增长,企业投入科技创新的资金较少。
3提高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3.1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科技创新
政府部门要重视科技政策引导作用,把科技创新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建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制度机制,落实好各项科技政策措施。健全考核机制,突出对创新要素的引进、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孵化、战略型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建立由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部门间协调机制,加强重大事项的会商和协调,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3.2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积极推动国家、省市科技财税扶持优惠政策在县域的执行力度,加强政府公共预算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保证财政科技经费的稳定增长,把科技投入作为县域预算保障的重点。二是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完善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引导作用,采取项目后补助、政府贴息、奖励、股权等政策措施,从税收、金融、产业政策上鼓勵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3.3优化产业结构,打造产业链条,建立特色产业基地
一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再生资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延伸产业链、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依托产业龙头企业核心优势占据产业核心环节,辐射带动全产业链条发展。向上延伸进入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拓展到市场及服务环节,力求在利津区本地做大做全产业链,打造新型产业集群。
3.4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深化产学研合作
一是围绕科技创新需求,以加速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二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对接交流,建立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加强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根据县域企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开展“一对一”高层次人才对接。
参考文献:
[1] 岳顺之.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创新支撑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5-9.
[2] 朱婧.县域科技创新与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与启示[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5):113-115.
作者简介:
张卿(1984—),男,汉族,河南西峡人,助理研究员,现任职于利津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作者单位:利津县科技创新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