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提琴艺术史上永放异彩的超级巨星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2019-09-10景作人

音乐世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提琴家大卫小提琴

景作人

苏联弦乐理论家和著作家拉阿本曾这样评述过大卫·奥伊斯特拉赫:

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中最乐观和最抒情的小提琴大师,是一位给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杰出艺术家。

法国著名女小提琴家和音乐评论家约尔丹·莫朗格也曾评论道: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我平生见过的最完美的小提琴家,他的演奏充满着无限诚挚的情感和高尚的精神。

多年来,人们深深地感叹,在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有哪一位小提琴家具有如此丰富的情感和魅力?又有哪一位小提琴家的琴声能够这样感化人们的心灵?有哪一位小提琴家能够高高地站在与“小提琴之王”海菲茨并驾齐驱的位置上?又有哪一位小提琴家能夠在小提琴艺术史上留下名垂千古的名声?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只有他才是真正具有如此能力的天才。他那伟大的人格和辉煌的艺术,如同闪耀着奇异光芒的珍宝藏匿在人们的心底,并由此给人们留下永难忘怀的记忆。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

20世纪苏联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在小提琴演奏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可以同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相比美,在世界音乐界享有崇高的威望。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于1908年出生在俄国的敖德萨。这里在数年前曾诞生过另一位小提琴大师内森·米尔斯坦。正是由于两位大师共同出生于此,才使这座本不算太大的城市变成了全世界为之瞩目的地方。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出身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虽是一名普通职员,但却是一位会拉小提琴和演奏其他乐器的业余音乐家,而母亲则是一名专业歌唱演员,在当地歌剧院的合唱团工作。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从小就十分喜爱音乐,当年,母亲经常带着他去歌剧院看歌剧,这使得幼小的他对人声、旋律和歌唱有了直接的感受,对管弦乐团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迷恋。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5岁开始学习小提琴,他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生唯一的老师,是当时居住在敖德萨并在那里展开积极教学活动的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斯基。斯托利亚尔斯基是一位有着严谨治学态度和天才诱导能力的教育家,他本人受到过德国和捷克的前辈小提琴家的教育,故在教学理论上深受其影响。另外,他还是一位擅长发现儿童天才的教师,米尔斯坦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均出自他的门下,这本身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

跟随斯托利亚尔斯基学习了几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专业技术上取得了很大成绩。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的父亲参军上了前线,如此一来,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一家便陷入贫困的生活窘境中。面对这种情况,斯托利亚尔斯基并没有放弃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他认准了这个孩子身上的才能,宁愿不收学费而继续教他。就这样,斯托利亚尔斯基一直把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当作特殊学生培养。1923年,15岁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进入了敖德萨音乐学院(当时称为音乐戏剧专科学校),继续在斯托利亚尔斯基的班上学习。

进入音乐学院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才能得到了进一步展现。入学后的第一年,他便作为独奏者与乐队合作,演奏了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1924年,他首次举行正式独奏音乐会,演奏了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奏鸣曲》和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等多首乐曲。1926年,18岁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从敖德萨音乐学院毕业,此时他所取得的成绩,已经显露出一个伟大演奏家的基本雏形。据记载,精力旺盛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毕业音乐会上,不仅以高超的技艺演奏了巴赫《恰空舞曲》、塔蒂尼《魔鬼的颤音奏鸣曲》、普罗科菲耶夫《D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还演奏了鲁宾斯坦的《中提琴奏鸣曲》(他在学院中兼学这种乐器)。

1927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应邀赴基辅等地巡演,这是他自音乐学院毕业后,首次在公共场合亮相,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来说,这次巡演无疑是一次重要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考验。这次巡演中,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亲自指挥下,于各地成功地演奏了这位作曲家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他的演奏受到了作曲家本人以及各地听众的一致赞扬。格拉祖诺夫极为赏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并与这位比他年轻43岁的小提琴家结成了忘年交。

20世纪20年代,作为一个从地方城市中涌现出的青年小提琴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成长之路并不平坦。但他的超群天才却使他逐步赢得了人们的信任。1928年,20岁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来到了莫斯科,希望在这里一展宏图,开辟更加辉煌的业绩。然而,莫斯科不同于其他城市,这里汇集着苏联众多的一流音乐大师,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方面都代表着全国最高水平。任何初到这里的年轻音乐家,都会遇到艰苦的考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也不例外,他同样面对着严峻的挑战。

天才和常人的确不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身处如此环境中,很快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了初到莫斯科时的困难,同时又以巨大的艺术魅力,迅速将一个天才小提琴家的形象树立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青年小提琴家在此遇到了如意的终身伴侣——钢琴家塔玛拉·罗塔雷娃。二人互帮互勉,相敬如宾。他们的美好婚姻为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带来了好运,就在结婚的这一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参加了于哈尔科夫举行的全苏青年演奏家比赛并荣获冠军。这是他早年演奏生涯中取得的第一个重要胜利。而原本颇具才能的塔玛拉此时则下了决心,甘愿为丈夫的前程而放弃自己的事业。在以后的日子里,塔玛拉不仅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后来亦成为世界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的儿子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且在几十年的生活中细致地照料着丈夫。据说,当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举行音乐会时,她总是怀着紧张的心情守候在后台休息室,并为丈夫准备好一杯水和一条毛巾。她从不坐到观众席上去,总是独自一人在那里为丈夫的演奏默默祈祷。

1934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被聘为莫斯科音乐学院副教授。获得这个职务后,他由此得到了一套不错的住房,从而结束了夫妻不断分居的游荡生活。1935年,27岁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参加了在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举行的第二届“全苏音乐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无可争议的冠军。这届比赛的评委有著名小提琴家波利亚金、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斯基和著名作曲家哈恰图良,大家一致认为,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天才是稀有的,参加比赛的选手中只有他的演奏最完美,获得第一名是当之无愧的。事隔数星期,他又在华沙获得了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的第二名,从而引起了国际乐坛的极大关注。

1935至1936年的一年中,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先后赴波兰、土耳其、瑞典等国巡演,其影响相当广泛。1937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迎来了举世公认的时刻,他在这一年举行的比利时“伊萨依国际小提琴比赛”(后改称为“伊丽莎白皇后国际音乐比赛”)中力挫群雄,获得了小提琴比赛的桂冠,从此,他便在西方世界中名声大噪。

获此大奖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立即受邀在比利时、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进行巡演,所到之处均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正当他的国际演奏生涯一帆风顺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至此,刚刚取得了一些世界影响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被迫与西方失去了联系。尽管如此,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他仍然没有放下手中的小提琴。这段时期,他经常穿梭在前线及后方的各个地区和单位中,为那些奋勇保卫祖国的战士们演奏,受到了人们的极大欢迎和高度称赞。为此,国家还特意为他颁发了荣誉奖章。

战争结束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重新开始了他的职业演出活动。1945年,20世纪两位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乔治·埃奈斯库和耶胡迪·梅纽因先后对苏联进行了访问。作为当时苏联小提琴艺术的权威,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与他们进行了完美而又愉快的合作。通过艺术交流和举行音乐会,他们之间不仅在学术上增进了了解,还在感情上得到了进一步加深,成为了要好的亲密朋友,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则从与这师徒二人的交往中,学到了不少使他终身受益的东西。

由于冷战的关系,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重新出现在世界音乐舞台上。1953年,他作为评委参加了当年在巴黎举行的玛格丽特·隆-雅各·蒂博国际音乐比赛。比赛结束后,他以特邀独奏家的身份在巴黎的夏乐宫大厅举行音乐会,为当地听众演奏了莫扎特、勃拉姆斯和哈恰图良的小提琴协奏曲。他那炉火纯青的演奏技艺使得整个巴黎为之轰动,人们惊叹在多年的东西方隔绝后,竟能够听到如此完美和扣人心弦的演奏。当地各大报刊纷纷发表赞扬的文章,评论家们热情地将他称为“来自莫斯科的帕格尼尼“。

1955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首次访问伦敦并引起轰动,接下来他又在日本和美国掀起了狂潮。尤其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的独奏会,简直就像一场盛大而热烈的狂欢。据说,当时在音乐厅门前排队购票的人达七千之众,更为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定居在美国的一流音乐家都出席了音乐会,如小提琴家克莱斯勒、埃尔曼、米尔斯坦、弗朗切斯卡蒂、斯皮瓦科夫斯基、斯特恩,歌唱家罗伯逊、施瓦尔茨考甫以及指挥家蒙特等人。而克莱斯勒的出席则令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尤为激动,因为当时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人物,就是这位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开山鼻祖。

在美国巡演取得的成功,彻底奠定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作为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大师的地位,人们由此将他与海菲茨并列,共同视作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龙头”人物。1957年,这位“龙头”人物来到中国访问演出,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數场音乐会。当时,我国的音乐工作者和音乐爱好者们,对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精湛技艺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大师的到访,亦使年轻的中国小提琴演奏事业受益匪浅。我们的演奏家和教师们,不仅从他的演奏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学习借鉴了许多技术、观念和经验上的先进东西。

作为一位能力非凡的艺术家,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有着无可比拟的充沛精力。他将自己的一生都投放在音乐事业上,完成了为音乐献身的伟大目标。据说在一年中,他基本上是半年留在国内演出和教学,半年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很难有长期的度假和休闲。此外,录制唱片也是他的主要工作,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为世界各大唱片公司录制了为数可观的经典唱片,其内容几乎涵盖了古今小提琴音乐中的全部精品。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不仅是一位举世无双的小提琴大师,还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和中提琴演奏家,在这两个领域,他同样具有很高的造诣。1974年他在阿姆斯特丹突然逝世,就是作为指挥家即将登台指挥马勒的交响曲时发生的悲剧。而作为中提琴演奏家,他给人们最深的印象,就是与儿子伊戈尔共同演奏莫扎特的《降E大调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他在其中演奏中提琴)。1954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获得“苏联人民演员”称号,1960年又获得了列宁勋章。此外,他还多次获得了斯大林奖金以及其他国家授予的荣誉称号。

在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小提琴家中,真正能够成为杰出艺术家的人十分少见,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不仅是人们所公认的杰出艺术家,还是其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人物。纵观20世纪小提琴演奏艺术,唯有他能够将真挚的情感与完美的技艺融为一体,从而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进一步完善做出现实而又积极的贡献。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超群的大师,完美的大师,在技巧上,他有着惊人的能力和出色的掌控性,左右手都具备着非凡的素质。他的右手运弓出神入化,既有丰富、细腻和大幅度的层次变化,又有平稳舒展的饱满音响。正是因为这种精湛的运弓技巧,才使得他演奏出的音色温暖甜美、明净光洁,如同银铃般的清晰。他的左手技巧高超而富有特色,音准的控制能力极强,无论多么复杂的双音、和弦及快速经过句,他都能以精确的音准和干净的音质演奏出来,从不“勉强”和拖泥带水。虽然他的演奏并不以“快”取胜,但其运指速度却快得惊人,一旦乐曲的内容需要他快速演奏时,他就能以奇快的速度完成。他的左手技巧优势还体现在那极富个性的揉弦上,他的揉弦速度与幅度适中,且有着温暖、饱满、甜蜜的效果,这种效果与他那出色的运弓技巧相结合,便产生了恰似天鹅绒般的柔美感和高雅端庄的艺术情调。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风格是最具个性和特色的。在演奏中,他善于以高尚朴素的情调来表现原作的精神,以真诚的态度富于音乐自然的气息和深刻的意境。他的演奏气势宏大,感情豪放,音乐表现细腻且极富有逻辑性。当演奏内容深邃的大型作品时,既能够抓住音乐的内在激情,又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戏剧性效果,而在演奏精美的小品时,他又能够将灵活、风趣的感染力发挥到极致。在现代小提琴大师中,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是“歌唱性”最强的代表,他在演奏中所表现出的乐句起伏和力度对比,是任何人都难以效仿的。这些特点,在他演奏各种不同风格的乐曲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它们都是贯穿于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全面音乐思维中的必然因素。

不知从何时开始,人们常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与海菲茨的演奏相比较。有人说,海菲茨的演奏是最精致的演奏,这种演奏体现出了现代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最科学和最精确的一面。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则是最富人情味儿的演奏,它代表着宇宙间自然与人性相融的特征。这话说得不错,从整体上看,海菲茨是一位自我意识很强的演奏家,他的演奏有着很多天生的因素,而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则是一位有着严密逻辑性的演奏家,他的演奏条理清晰,张弛有度。虽然从表面上看,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温暖、宽阔而宏伟,海菲茨的演奏冷峻、精致而辉煌,但这都是由于两位大师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气质造成的。而从另一个方面看,他们二人又都有着丰富的内在激情和巨大的音乐表现力。有人这样比喻,海菲茨的演奏如同一件珍贵的象牙雕刻工艺品,它精美绝伦但却免不了有些“冷”。大卫·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则像充满阳光的大草原,其中蕴涵着博大的气宇和丰富的诗意。

任何一位成功的小提琴家都会拥有自己学习的偶像,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也是如此。年轻时,蒂博、埃奈斯库、克莱斯勒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他将他们视为自己学习和追赶的目标。这其中,克莱斯勒对他的影响最大,他演奏中那种自然的、无拘无束的亲切风格,曾经给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带来过很深的触动。大卫·奥伊斯特拉赫非常喜爱这种风格,并从20世纪20年代起就刻意学习和模仿这种风格。以后,他又在自己的演奏中,将这种风格加以变化和发展,使之成为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式的独特风格。

作为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大师,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当时的苏联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德高望重的他曾是无数人崇拜的偶像,亦是人们尊敬的小提琴泰斗。因此,当时很多的苏联作曲家都为他谱写作品,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米亞斯科夫斯基、哈恰图良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小提琴奏鸣曲》等。

在世界小提琴艺术史上,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以演奏作品繁多而著称。在他的演奏曲目中,包括从维瓦尔迪、巴赫直至亨德米特、巴托克等几乎所有的古今小提琴名作。当年,他曾在一个音乐季中连续举行五场音乐会,每场音乐会演奏三首不同风格的协奏曲,总共演奏了15首时间跨度在200年以上的、不同时代和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创造了小提琴演奏史上的奇迹。虽然他是涉猎极广的演奏大师,但人们还是认为他演奏古典及浪漫主义作品最为拿手,特别是俄罗斯作曲家的作品(如柴科夫斯基、格拉祖诺夫等),他的演奏是无人能出其右的。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同样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教育家。多年来,他一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从事这项工作。在他培养的学生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名家,如伊戈尔·奥伊斯特拉赫、瓦列里·克利莫夫、维克多·皮凯金、吉顿·克莱默和帕尔霍缅科等人。他们基本上都是重大国际比赛的获奖者,其中吉顿·克莱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小提琴大师。

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一生勤勤恳恳,他不仅作为独奏家而誉满世界,还在室内乐领域中独领风骚。当年,他与著名钢琴家奥波林、著名大提琴家克努塞维茨基组成三重奏小组,为全世界听众演奏了大量的室内乐精品,许多作品还被屡次录制成唱片。他们的组合是世界上的 极佳组合之一,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遗憾的是克努塞维茨基过早地去世了,心灰意冷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从此再不愿与任何人合作演出三重奏。不过,他与奥波林的合作却一直延续了下去,他们二人共同演奏了几乎所有著名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1974年10月14日,正当这位伟大而谦逊的艺术家即将登上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的舞台时,却由于心脏病猝发而骤然离世。人们怎么也无法相信这位杰出的小提琴大师竟以66岁的年龄过早辞世。对于他的逝世,全世界都为之震动。著名小提琴大师斯特恩说道:“他的逝世,使我感到不仅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同行,而且如同失去了一位亲兄弟。”而对于全世界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失去的则是一位划时代的音乐巨人,一位在小提琴艺术史上永放异彩的超级巨星。

猜你喜欢

小提琴家大卫小提琴
疯狂星期二
Hey Diddle, Diddle
大卫,不可以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对牛弹琴
大卫,不可以
视角
不寂寞的小提琴
Pear Concert
身随乐动 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