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南华人对当地华文教育发展的影响
2019-09-10郑璐张成霞
郑璐 张成霞
摘 要:受复杂政治因素的影响,缅甸整体的华文教育发展缓慢,缅南地区尤为显著。在中缅加强合作的新形势下,华文教育正走向新生。本文以缅南丹老地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探讨缅南华人及华人社团在当地华文教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结果显示:华人及华人社团不仅是丹老华文教育生根发芽的基石,还是当地华文教育发展的改革者、支持者、推动者,更是当地华文教育师资建设的重要来源和国家汉办在丹老地区推广汉语教育的重要合作者。总之,正是在当地华人的努力推动下,丹老地区的华文教育才得到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丹老华人及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影响;发展
中图分类号:G5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5-0091-05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5.015
The Impact of Overseas Chinese in Southern Myanmar on the Local Chinese Education
ZHENG Lu1, ZHANG Chengxia2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2.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China)
Abstract:Due to complicated political factor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 Myanmar has been slow,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ern region of the country has been even slow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er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Myanmar, the Chinese education in Myanmar is moving towards a new life and developing rapidly. Taking the old area of Mergu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ole played by the Burmese Chinese and Chinese commun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The finding shows that the Chinese and Chinese communities are not only the pionee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rgui’s Chinese education, but also the reformers, promoters and supporters. More importantly they are the major source of loc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nd important partners of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Hanban)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area. In short, it is because of the unremitting efforts of the Burmese Chinese and the Chinese communit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Mergui could be continued and developed.
Key words:Mergui’s Chinese and Chinese association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mpact; development
受历史和政治因素影响,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东盟国家,目前全国无1所孔子学院,仅有3所孔子课堂,有学者将其现状归纳为:缅甸华文教育边缘化,靠民间办学在夹缝中生存[1]。不同于缅北地区的强烈诉求和连续性,缅南由于多种原因,华文教育发展缓慢。丹老群岛是缅甸南端的海洋群岛,历史和政治原因复杂,其华文教育能继续发展,得益于当地华人及华人社团对华文教育事业的坚持。同时,丹老与国家汉办孔子课堂的合作也为当地华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简述丹老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现状,探讨华人及华人社团在丹老地区华文教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并对当前丹老地区华文教育走出困境提出一定建议。
一、丹老地区華文教育发展现状
丹老位于缅南德林达依省,临近安达曼海,紧邻泰国,是著名港口城市。2019年,官方公布德林达依省人口约148万[2],丹老地区总人口约30万,是该省华人聚集区,人数近两万[3],多为闽粤移民。该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较高的认同感,留存有近180年历史的天后宫、观音庙和妈祖庙宇等,有聚义社、陈氏宗亲会、陇西堂等华人社团,华人饮食还保留传统闽粤特色,丧葬、祭祀及节日庆典依然保留传统仪式。丹老华人主要从事水产、造船、出口贸易、珍珠燕窝养殖、旅游等行业并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缅甸改革开放以来,丹老与泰国、中国商贸往来密切。丹老华文教育先后经历了宽松、黑暗、停滞、低迷、复苏阶段,目前处于推进发展期。
1.丹老华文教育发展历史
丹老的华文教育发展史,也是华人生存发展史。20世纪初,丹老华人通过个人筹资方式在民间开办私塾,解决子女华文教育问题。在缅甸华校办学热潮下,丹老先后创办了华侨小学、华文中学。缅甸独立初期,政府放松了華文教育政策,丹老的华文教育发展势头良好。60年代,军政府实施民族化政策,规定华校必须授足缅文课程,华文教育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加授。1962年后丹老地区华文教育走向衰落,1965年私立学校国有化政策颁布,全国华校被政府接管并被废除[4]。此时,丹老出现了华文补习班,但形势严峻,规模有限。1967年排华事件后,华文教育被禁,丹老华文教育断层,仅通过家庭教育继续。七八十年代,缅甸其他地方以佛经学校和孔教方式继续华文教育,丹老华人在天后宫开班补习华文,但整体处于停滞状态。直至90年代中缅关系密切,加上第二语言政策助力,华文教育才出现契机,一些补习班得以恢复。
改革开放后,华文教育半公开化,非华裔学生人数增多。2015年,丹老商会及团体联合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建立了Myint Mo私立学校和Pha Htet第一公立中学华文教学点,为当地华文教育注入了活力,但华文教育依旧未能取得合法身份。
2.丹老华文教育现状
2015年是丹老华文教育的分水岭。这一年,仰光东方孔子课堂与丹老华人商会合作,在丹老设立了Myint Mo私立学校华文教学点,这是缅甸首次与具有政府教育资质的私立中小学联合开展华文教学。2016年6月,Pha Htet第一公立中学增设华文教学点,成为缅甸首家开设汉语长期教学的政府公立学校,为缅甸公立学校开展华文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5],丹老华文教育的小规模、间断性、无体系情况得以转变,在机构数量、学生规模、师资力量和课程设置上有所提升。
丹老华文教育办学形式包括学校教学和校外补习,分收费和慈善两类,主要教学机构有Myint Mo私立学校、 Pha Htet第一公立中学、天后宫补习班和私人华文补习,都为零基础授课。教师共7名,年长者达72岁,年幼者仅19岁,资历分化严重且更换频繁,其薪资约人民币两千元,低于其他地区。所用教材有台湾繁体和汉办教材两种,校内校外未统一,无本土化教材。目前,课程主要服务于基础教学,私立学校开设幼儿班至三年级华文课程,公立学校开设五年级至八年级华文课程。丹老无HSK培训课程,未开设HSK考点。学习者不足900人,非华裔占比65%,主要分布在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有三:华人文化与语言传承;公立学校与华裔企业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个人兴趣爱好。近年来,该地潜在汉语学习者增多,但由于师资、体系缺乏,未能开设成人教育、短期和长期培训课程。
丹老地区华文教育正缓慢发展,在师资、办学规模、教材、学生情况和教学体系上有较大进步,丹老华文教育开始走进中小学,并迈出与政府公立学校合作的第一步,但尚未纳入教育体系,整体而言,依然落后于缅甸其他地区。
二、华人及华人社团在当地华文教育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
缅甸现有华人250万左右,约80万人接受华文教育,各类学校、补习班约600多所[6]。目前,中缅合作各类孔子课堂教学点不足80个,其中缅北福庆孔子课堂60个,福星孔子课堂5个,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5个。3所孔子课堂及下设教学点总共覆盖汉语学习者不足5万人,可见缅甸华文教育的发展主要靠华人。一直以来,缅甸华人以中文为载体,通过开办华文学校、兴办华文传媒等方式传承中华文化,涌现出云华、新世纪等大规模华文学校,以及金凤凰、胞波网等一众具有海内外影响力的传播媒介。
丹老华人也通过个人和社团的力量为当地华文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从第一代丹老华人定居伊始,丹老华文教育就生根发芽,并不断发展延续。不管是快速发展的缅甸独立时期,停滞的动荡艰难时期,还是当下中缅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丹老华人及华人社团都是当地华文教育的牵头人和支持者。可以说,没有华人的努力,就没有丹老中华文化传承的历史和痕迹,更没有丹老华文教育的兴衰起落。
1.华人及华人社团是丹老华文教育生根发芽的基石
丹老华文教育开端于私塾,经过华校、补习班和公私立学校授课等多种形式的发展,华文教育的火种得以保留,这与丹老的华人群体和华人社团不无关系。丹老主要华人社团有宗亲会、地域联合会、华人商会、宗教协会等,它们联结起丹老地区的众多华人。华人在,中华文化的根就在,华文教育就有存在的基础。丹老有逾两万华人,广大华人群体的聚集也对华文教育提出了强烈诉求。
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使得他们运用自身经济和社会影响力,推动丹老华文教育不断发展。华人兴办实业积累经济财富,为华文教育的生根发芽供给了养料,提供了资金、物质和环境的支持。比如Myint Mo 私立学校校董会及Pha Htet第一公立中学赞助人都为华人实业家,他们推广华文教育的共识,推动了丹老华文教育的发展。同时,随着华人实业的发展,华文经济功能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非华裔华文学习者。丹老华人优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产生的强大影响力,也带动了丹老中上阶层非华裔者学习华文。
2.丹老华人是当地华文教育发展的改革者
丹老华文教育的发展,先后经历了20世纪初期缅甸独立前的宽松期、50年代的激情期、60年代的黑暗期、70年代的停滞期、80年代的低迷期、90年代的复苏期,再到目前缅甸对外开放后的发展新时期[7]。难能可贵的是,在数次社会大动荡和政策冲击下,当地华文教育的火种依然留存,这主要得益于华人及华人社团对华文教育的改革和调整,他们积极改革办学形式,调整教学目标,并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第一,从初期的私塾教育、宽松时期的华文学校教育、黑暗停滞期的家庭教育到低迷复苏期的补习班教育和妈祖寺庙的慈善教育,都属于被动改革。在当前开放、宽容的发展环境下,华人及社团主动改进,使得公私立学校教学、补习班教学和家庭教育多种形式并存。从整体发展历程来看,丹老华人及社团在不同时期对教学形式进行了改革,以适应当下语言文化政策和政治环境。第二,不同时期,丹老华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早期华文学习的目的是为传承语言和传统文化,紧张时期旨在保留华人民族之根,而现在丹老华人希望改善华文教育的断层现状,恢复并延续华文教学的系统性,并提出了华文人才培养的要求。未来华人希望该地能自我满足师资和双语人才供给,达到更高层次的人文、经济交流。第三,在教学内容上,华人及社团与汉办积极合作,引入《快乐汉语》《幼儿汉语》等当下主流汉语教材,在语言教学基础上增设文化内容,举办传统文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紧跟华文教学潮流。
3.丹老华人是当地未来华文教育师资建设的重要来源
在华文课堂走进公私立学校前,丹老地区华人一直是当地华文师资队伍的主要来源。近年,由于华文教育出现断层现象,只有65岁以上的部分华人会讲汉语,他们成了校外补习班本土老师的来源。青年一代丹老华人未接受华文教育,极少数虽接受了家庭启蒙会说简单口语,但难以进行复杂交流,更无法识读和书写汉字。缅北地区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当地人以华文为母语,有着优越的语言环境,加之近年来华留学机会增加,他们的汉语水平得以显著提高;而丹老青年华人多前往欧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留学,尚无来华留学生。综合历史和现阶段各类因素,丹老本土华人目前无法成为当地华文教育的主要师资,现具备华文教学资质的本土教师主要来自缅北。
这一现状未来有望得到改善,原因有二:第一,丹老地区经济环境宽松有力,独有的珍珠、燕窝和水产养殖、贸易产业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经济发展带动了来自中国辽宁、福建、湖南、四川以及缅北腊戌、果敢和眉苗地区的华人前来合作,在此居留经商。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华人为当地华文教育注入了活力,更能推动华文师资力量建设。缅北华人具备双语优势和华文教学资质,将成为未来几年丹老华文教师的主力军。第二,从长远角度看,丹老华文教育正走向中缅合作、校外补习和校内授课、公私立学校并存、儿童教育过渡到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在将来华文教育的成熟阶段,丹老华文教育也会培养出本土教师新生力量,建设稳定、完备的师资队伍,以达到自我师资满足的需求。
4.华人及华人社团是汉办在丹老地区推广汉语教育的重要合作者
缅甸现有的3所孔子课堂合作方为华人和华人社团及所建立的华文补习学校。丹老的两所公私立学校,正是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与当地华人及华人商会合作开设的孔子课堂华文教学点。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孔子课堂于2013年由云南师范大学和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合作成立,创办以来,通过中缅合作的方式,在仰光、内比都等地创办了5个教学点。其中,丹老Myint Mo私立学校和Pha Htet第一公立中学华文教学点,先后在2015年和2016年与当地华人及商会合作建立。
相较于其他地方孔子课堂与华文学校的合作,丹老华文教育推广的独特之处在于,当地华文学校衰落之后未出现新的华文学校,现存机构主要是小规模补习班及公私立学校的华文课堂。丹老华人对华文教育持支持态度,推动了两所学校华文教学项目的合作,使两校分别成为缅甸首个与具有政府教育资质的公私立学校联合开展华文教学的华文课堂。作为缅甸首家开设华文长期教学的政府公立学校,Pha Htet第一公立中学为丹老地区孔子课堂与当地学校的合作开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模式,更开启了缅甸公立学校开展华文教学的良好开端。在将来,该地将与汉办达成持续性和高层次的深入合作,以完善丹老华文教育体系,推动该地华文教育事业和中华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
三、丹老华文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思考
1.制约丹老华文教育发展的因素
虽然丹老华人及华人社团对华文教育投入了大量资源,促成了孔子课堂和当地学校的合作,推动了丹老地区华文教育的发展,但目前还属于起步阶段,尚未规模化和系统化,未形成儿童教育过渡到成人教育、短期和长期培养共同发展的成熟阶段。当下华文教育在缅甸还未取得合法地位,相较于仰光及其他缅南地区,丹老华文教育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师资短缺,尤其缺乏精通中缅双语和具有华文教学资质的华文教师。缅甸约有80万华文学习者,但当前汉办外派志愿者教师仅百余人,师资主要依赖本土教师。本土教师来源于华校人才培养,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近年来也因薪资待遇、教学压力等原因逐渐流失。丹老地区多年断层的教育现状导致本土师资匮乏,加上近年来华文学习者日益增多,本土师资面临队伍老化、后继无人、人才流失、供不应求等困境,外派志愿者教师存在语言不通、沟通不畅问题。该地已通过提薪、报销差旅等举措来吸引师资,但由于职业收入差距、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生活成本以及宣传原因,师资问题短期难以解决。
二是华文教育体系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多样性。丹老地区华文课程较分散,缺乏从低年级至高年级、从零基础至中高级、从儿童至成人的连续性、系统性、多样化的华文教学,同时缺乏短期或长期华文培训课程,难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此外,该地无HSK测试考点,无法了解学习者水平,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利于建设完备的华文教育体系。
三是丹老地区教材质量不高且数量有限。首先,教材数量和内容不能满足学习者需求,绝大部分学习者手中无教材,且现行教材有繁、简体差异,存在衔接问题;其次,缺乏本土教材,学习者无法自主学习;再者,缺乏多媒体和更丰富的配套教辅设备,教学效果不够直观和丰富。
2.对策与思考
丹老华文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结合该地发展困境和华人及华人社团的重要角色地位,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思考:
一是加大师资招聘宣传,深化与缅北华校和汉办合作,因地制宜改善师资困境。丹老华文师资短期内无法自我满足,应将眼光投向华校和汉办外派教师方向:第一,着重选拔华校培养的双语华文教师,满足资质和语言要求;第二,深化与华校、孔子课堂的师资联系,可与华校达成长期本土师资选派合作,同时孔子课堂可提供专业性强的外派教师协助支持;第三,可在薪资待遇、生活条件和发展前景诸方面尽量满足教师需求,留住师资。
二是完善華文教育系统,形成广覆盖、多样化的教育体系。首先,宣传HSK在中、缅乃至国际上的高认可度和有利影响,鼓励学习者参加HSK测试,增强学习动机和动力;其次,建立以教育为主、补习为辅的华文教育系统,学校可加大投入,建立小学至高中、初级至高级的完整系统,避免华文教育断层;再次,建立从儿童到成人、长期培养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教育体系,以满足不同学习者需求。
三是提高教材质量,使用多元、本土化教材及教辅资源。首先,寻求孔子课堂和华人社团帮助,解决资金和部分教材来源问题;其次,华文教师及教学机构应寻找适合学生的教材及教辅材料,同时提高本土化教材的使用率,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丹老华人及华人社团是当地华文教育的开创者、支持者和推动者。尤其在当下新时期,华人及华人社团推动了中缅华文教育的合作,迈出了缅甸华文教育走进政府教育资质公私立学校的重要一步。随着经济的深入开发和中缅合作的频繁往来,丹老地区的华文教育日益受到中缅官方关注,Myint Mo私立学校和Pha Htet第一公立中学先后得到了缅甸官员与中国驻缅官员的肯定。华人在推动华文教育事业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丹老华文教育发展的前景会越来越光明。
参考文献:
[1] 雷向阳,谢文婷.三语学校——缅甸汉语传播的新路径[J].东南亚纵横,2017(6):84-87.
[2] 缅甸公布最新人口统计数据[DB/OL]. (2019-04-09)[2019-05-23].https://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37261/.
[3] 缅甸一个群岛,汉武帝派船队抵达,现在华人很多[EB/OL].(2017-12-26)[2019-04-12]. http://www.sohu.com/a/212803674_457614.
[4] 夏玉清,孔慧.缅甸华人社团与缅甸汉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东南亚纵横,2015(11):52-57.
[5] 李偲梦. 缅甸新设孔子课堂汉语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思考[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6] 李春风,莫海文.缅甸百年中小学华文教育发展及特点分析[J].八桂侨刊,2016(2):53-58.
[7] 刘立伟,祝湘辉.新时期缅甸华文教育的变化、形势和问题[J].语文学刊,2016(5):117-119.
(责任编辑:钟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