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适龄入学特殊儿童有效适应校园环境的策略
2019-09-10李蕙伶
李蕙伶
【摘要】特殊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全纳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适龄特殊儿童将进入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接受教育。本文通过阐述特殊学生入学时遇到的困境,指出特殊学生初入校园时产生不适应的原因是因为自身障碍的影响和所处环境的太大变化,继而建议教师从“新生家访—环境布置—建立常规—教学活动”的实践流程入手,帮助学生适应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
【关键词】特殊儿童;适应;校园环境
特殊适龄儿童进入校园是其从单一的家庭环境迈进集体社会性生活的第一步,许多儿童由于无法理解新的环境,也无法改变自己去融入新环境,从而会对环境和人物的变化感到陌生、厌恶,并进一步引起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障碍,甚至可能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哭闹不停、不愿意与人交流等。因此,根据自身从教经验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本人就如何帮助适龄入学特殊儿童适应校园环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以供借鉴参考。
一、做好入学准备工作,加强家校沟通
“家访”就是深入学生家庭中,通过与学生家庭成员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及在家庭中的表现,对个案进行初步评估和制定预案,同时可以把学校的教学概况和班级教育理念与家长进行互动交流、沟通。家访的作用有两点:第一,了解学生情况。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新生个人的具体资料,教师可以罗列需要了解的信息,制定学生资料表,以便在家访中向家长咨询学生情况,如障碍类型(医院诊断),障碍成因和家庭情况等。第二,家校沟通。家访可以为老师和家长创造沟通机会,通过家校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互相交流,共同努力,才做到真正的家校合一,合力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校园,适应校园环境。
二、完善学校环境及班级环境布置工作
环境布置的重要方式是结构化教学,通过利用儿童的视觉学习功能,针对性地使用视觉策略去安排清晰的环境分区,构建个人工作系统,制订适合的时间流程表,以达到时间、空间、工作以及教具的结构化。这种方法对特殊儿童的治疗和康复教育非常有效,现已在世界上被广泛使用。
第一,环境布置分为校园和班级两部分。一是校园环境结构化,即设计结构化视觉提示的校园环境。设计良好的校园动线,让学生从踏进学校起,就有一个良好的动线设计,可以更好地在可预知的动线中进行活动,从而有效地避免因对环境变化的不理解产生的焦虑情绪。二是班级环境结构化。由于在认知环境方面存在困难,特殊学生常无法理解身处的环境以及接触的人、事、物。因此,在班级的教学环境设置中为学生构建一个适宜的结构化环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环境,以致在教室中能够顺利开展教学。
第二,综合相关的文献及实践经验,总结出构建结构化的班级环境可从三方面进行展开。一是合理安排班级环境(物理环境结构化)。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特征,适当地安排班级环境,有利于让学生懂得分辨不同的环境,知道在各种环境中所需要完成的事情。二是制定活动程序时间表(活动时间结构化)。特殊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存在相对的困难,利用视觉策略(如:活动程序时间表)把学生一天的活动流程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预知并控制其所处的学习环境和一天的活动安排,有效地降低焦慮(如下图)。三是制定个人工作系统(工作流程结构化)。个人工作系统就是让学生每天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在有组织、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专心地完成自己的个人工作。
三、建立常规
良好的常规不仅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更能使学生终生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让学生尽快适应校园环境的常规?笔者根据自身从教经验,得出以下几点实践方法。
第一,通过正面引导、正确示范来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榜样、效仿的对象,在学习活动中做学生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要明确常规要求及规则,坚持正面引导学生。第二,通过活动使学生自主进行自我行为管理。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应当时刻穿插着游戏活动,而常规训练也能借由游戏活动进行练习。第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习惯及常规。通过带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来营造最适合学生学习成长的氛围,并利用环境与学生的相互关系来调整和改变学生的行为。
四、教学活动设计
在教学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估,继而为每位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以便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具体的教学方法,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更快地融入学校的学习环境。首先,课程评量。教师可以为学生做初步的能力评估和更详细的教育诊断和课程评量,通过对学生不同领域能力的了解,就能为不同的学生拟定不一样的学习目标和支持策略,帮助老师更好地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课程,如需要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的学习环境,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第二,制定个别化目标。制定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计划有利于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逐步掌握知识,提升生活技能,在课程适合学生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的教育模式。第三,课堂活动实践。一是根据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设计应以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为基础,以认知阶梯为设计依据,引导学生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二是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等因素,分成不同的小组,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进行教学。分层教学可以分为能力分层与作业分层两种方式。分层教学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
本文阐述了适龄特殊儿童在入学时因对校园环境不适而产生的行为问题及其表现,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可以通过“新生家访—环境布置—建立常规—教学活动的实践”一系列的方式,帮助特殊儿童有效地适应校园环境,融入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