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澎湖 海枯石烂

2019-09-10郭惠仪

畅游行 2019年6期
关键词:玄武岩澎湖

郭惠仪

澎湖列岛是台湾唯一岛县。我一直相信,住在上面的澎湖人是最聪明的海岛居民。这里的土壤太贫瘠,冬天的季风太强劲,但澎湖人世世代代坚守岛上,以珊瑚筑墙防风,用玄武岩建成伸延海上的巨型石沪群来捕鱼,发展出不一样的文明。

透过各种体验,我们亲历澎湖人在海石之间炼成的智慧及文化。这里的石头千万年来守护着岛民,见证着一代代人那恍如岩石般的坚守。

大海不枯,顽石不烂。

海石炼成智慧

这个位于台湾西面的群岛,她那独特又壮丽的玄武岩景观最有名气。玄武岩不只是出现在澎湖,美国黄石公园、北爱尔兰巨人堤(Giant's Causeway)、中国峨眉山都有,但唯独澎湖的玄武岩以大大小小岛屿的形式,像黑珍珠般散落大海之中,叫人啧啧称奇。柱状的岩石栉比鳞次,仰天直立、弯曲倾斜,甚至有些像百褶裙般上窄下宽……一切鬼斧神工,都由地球上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说起。

1,800万年前,波涛如常在这一带的海域翻滚,但地壳下的岩浆正蠢蠢欲动,终于,地壳拉裂的运动扯开了裂缝,滚烫的溶岩乘机汹涌而出,但没有像剧烈的火山爆发,反而因为质地柔软,如滔滔洪水般流向四面八方,填平了海底凹凸不平的地方,因而形成数十公尺的平台。冷却后顶部和底部产生多角形的收缩,变成一根根六角形石柱:地表原本不平的地方,则会出现扇状或倾斜的岩石柱。当海水下降,这些先后形成的平台,犹如舞台骤然显露海上。澎湖最古老的玄武岩,就在望安岛的天台山。

直至约800万年前,火山活动停止。然而,海水继续冲刷,风继续琢磨,这些玄武岩岛,铺上了风沙泥土,石柱的棱角被磨平。渐渐地,人类的足迹出现在不同的岛屿上,他们在贫瘠的地上耕种,在烈风和怒海中求存。

火山的故事落幕了好几百万年,人的故事,才刚要上演。

与珊瑚化石共存的二崁村

二崁坐落在渔翁岛东岸的一个小凹地中,东西两边各有一高地,故称二嵌(嵌是高地的意思),聚落附近有著名的大菜叶柱状玄武岩和池西岩瀑,而聚落本身更是西屿现存最完整的古厝群。来到村里,找人的话可不要问:“请问陈家在哪里?”因为全村都是姓陈的,属台湾少见的单姓村落。大约400年前,他们的祖先陈延益夫妻从金门渡海来到澎湖西屿,后来家族成员渐多,就迁徙至二嵌,发展出三四百人的村落。

步入二嵌聚落,阵阵清香扑鼻,原来有人在晒一篓篓像子弹的“传香”。这些都是由岛上常见的野生植物天人菊(澎湖县花,因此澎湖又名“菊岛”)、野艾草及山芙蓉的茎叶磨成粉末,手搓成柱香,晒干之后制作而成的香,点燃即可使用。

一位老先生走出来,他是二嵌协进会的理事长陈荣一,这些传香都是他发明的。村里的中药人才很多,那是因为清朝末年二嵌聚落人数太多,年轻人都去台湾岛做药材生意,很快就在南部的中药市场打拚出头,二嵌也赢得“药商摇篮”的美誉。但人口外流令村落逐渐凋零,传统文化难以传承,一群后人包括陈荣一决定中年转业,回乡整修恢复聚落旧貌,举办文化体验活动,以观光业活化小区。

小小的村落里有近50幢古厝,我们走了一圈,不难发现大部分古厝都是就地取材,用珊瑚化石(当地人称为咤古石)和玄武岩建成,屋旁还有用同样材料堆成的矮墙,包围一块块农田。这些高及肩膀的围墻又叫“菜宅”,可以抵挡冬天强劲的东北季风。不要小看这东北季风啊,刮起来可像台风,当地人说,在风中骑机车很容易被吹歪,人也不能站稳。

菜宅的咾古石之间不加水泥,因为通风,所以在强风吹袭下依然牢固,而且还有一个作用:当要盖房子时,就直接从菜宅上拿咾古石去当建材,一物二用嘛。由咾古石建成的房屋,也特别凉快。

从前可以在海边捡拾的咾古石实在太多了,在庭院里还可以看到村民把不同形状的咾古石变成透气度高的花盆,种花种草,外形也像极艺术品。可以想象,澎湖沿岸曾是多么密集的珊瑚礁群!

村民都说:“我们澎湖人的农业是离不开海洋的!”他们用海藻做肥料,用珊瑚化石做菜宅。农渔相扣,是澎湖的一大特色。

澎湖人的“石头记”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澎湖夏天的太阳灼热,冬天成风肆虐,皮肤在这样的天气下简直活受罪。澎湖男人黝黑结实,但女人却皮肤白嫩,难道她们有防晒秘方?我在二嵌终于见识到澎湖女人多爱美。

原来她们到户外工作,都会先用一块大围巾把整张脸包起来,仅仅露出一对眼睛。越年轻,露出的部分越小,很像日本忍者;加上一顶竹笠,太阳再晒也不怕了。女生为了保持美美的,真是什么都可以豁出去。

褒歌的爱恨交缠

村民教我把他们的传统“褒歌”歌词拓印在围巾上。褒歌是从前澎湖村民抒发感情时,用闽南语即兴创作的民谣,可独唱或对唱。褒歌记录了生活,许多都是以爱情为题,从爱慕、相恋到感情生变的内容都有。例如从前移民潮时期,丈夫在台湾本岛工作,妻子就留在澎湖独守空房,还要照顾孩子老人。

后来丈夫带了小老婆回乡,伤心至极的元配就创作出这样一首褒歌:“天顶落雨地下淹,世间无人这侥心:无情无义真残忍,跤帛洗水毋汝饮。”歌词大意是:你无情无义抛弃了我,太残忍了,再回来我连洗脚帛(妇人的缠脚布)的臭脚水也不给你喝了!

听义工吟唱一首首褒歌,从前澎湖男女的爱恨交缠,生动地活现古村中。

趁潮退去“抱墩”

澎湖离不开海洋,澎湖人为配合地理环境及不同季节、时间,演变出层出不穷的渔法。当天气恶劣渔船不能航行,就利用潮汐涨退带来渔获,难怪当地人都是看阴历为主。

渔民周田禧带我去他家的渔场,在近岸处有一个个用玄武岩或咾古石堆成的“墩”,全盛时期岐头有约400座,随着渔业衰落,很多石墩已被废弃。但近年澎湖兴起休闲渔业,当地人带游客去体验传统渔法,抱墩又变成了热门活动。

我们趁退潮,走到潮间带的石墩。阿禧把石墩周边的石头搬移,然后将渔网的开口朝逆流方向留放,一边继续由外至内搬石墩的石块,一边把鱼往网内赶,网子也愈收愈小。石块都搬光后,就合住网口,把网举起,渔获都困在里面了。当这些石墩被拆开后再次堆栈,要“休养生息”,等鱼儿回来栖息,15天后才可以拆墩。

顽石也浪漫

七美双心石沪令世人认识“石沪”为何物,其实世界石沪有700年历史,主要分布在日本、琉球群岛、台湾以及太平洋的部分珊瑚礁群,而澎湖可能是石沪最发达的地方。

石沪由玄武岩包咾古石砌成,两道长圆弧形堤岸从浅水处一路延长至深水处,在尽处向内弯,依靠潮汐运作。很多鱼类都会追浪,涨潮时跟浪花到岸边,于是石沪模拟成岸,令鱼儿沿弯曲的墙壁游入凹槽。退潮时即使想要游回却已被阻,便被困于沪中,渔民轻而易举就可捉到。所以每当无法出海的日子,石沪是非常重要的,曾经有一口石沪在一夜间捕获一万多斤的鮸鱼。然而,现在因为鱼源枯竭,石沪已经不易捕到鱼而被废弃,卵石散落于潮间带,面目全非了。

捕鱼陷阱变爱情陷阱

这些原是渔民用来捕鱼的陷阱虽然渐渐地没落,但由于七美双心石沪的外型酷似两颗紧扣的心,所以成为万干情侣趋之若骛的拍拖胜地。旅游业的兴起,在另一方面拯救了濒临消失边缘的捕鱼方式。

2015年上映的台湾电影《逃跑吧爱情》进一步带动双心石沪的恋爱氛围。电影讲述一个浪漫的爱情传说:“有缘人只要把石块抛进双心石沪,命中注定的另一半便会随即出现在眼前。”舒淇饰演的富家女,就是这样“捕获”任贤齐饰演的阳光男孩。于是不但情侣要来双心石沪,渴望爱情的单身人士也要来这里,祈求桃花运了。

猜你喜欢

玄武岩澎湖
玄武岩纤维微表处在高速公路预养护中的应用
大陆航空首航台湾澎湖
用于桥面铺装层的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混凝土试验研究
川西坳陷峨眉山玄武岩储层特征分析
渤海玄武岩地层防塌钻井技术
2014年云南鲁甸MS65与云南景谷MS66地震滑坡灾害对比分析
澎湖公投,反对建“博彩特区”者大胜
天人合一的创境
宝岛之歌(二首)